星期天的早上睡到自然醒,7點鐘收拾了一下出門,沿途是霧都茫茫一片迷茫,看這情景已經(jīng)心里猜想到了今天下竿臺釣基本是餌料沒口,蚯蚓黃道的節(jié)奏。半小時后到達釣點,已經(jīng)有好幾個人下竿了,這里我已經(jīng)釣了好幾個年頭,天氣變化對這里鯽魚開口的影響可以說已經(jīng)摸透了,如果集體沒魚口的話很有可能前一晚這個水域被電工網(wǎng)民偷襲過了。最近幾天的魚口基本是早上9~10點鐘的一波窗口期,所以我早上也不必太早出門,就算來早了無非就是酒米打窩慢慢等魚進窩的過程,時間不到基本很少有魚口。等我擺攤,餌料開好,酒米打好,準備工作全部就緒,環(huán)顧四周走走看看不知何時又多了幾個釣魚人,但也不時聽到有人在說:“已經(jīng)兩個小時了一個口都沒有,浮漂一動不動掉進冰缸里了”。按照平時酒米做窩等個把小時可能魚會進窩的規(guī)律,差不多9點左右回到釣位上掛餌開竿,十幾分鐘過后隨著餌料霧化的擴散,水面的尖嘴倉條開始慢慢聚攏,這尖嘴太煩人,只要餌料入水總會來搶食,改變釣法盡可能的避開水面的鬧鉤,可是功底很長時間了就是沒動靜啊……時間很快過去兩個小時了,餌料和蚯蚓交替使用依然沒有底層鯽魚的吃餌動作,而水面的風力卻不斷加大,逆風拋餌看漂都有難度了,再次起身走去外圍釣點探探情況。 走路花了半小時東看西看來到外圍釣點,看看在釣是或多或少都有點收獲。趕緊原路返回卻看到了心涼的一幕,有3個人在收地籠網(wǎng),難怪魚口大受影響了,毫不猶豫的收了臺釣的東西轉(zhuǎn)場來這里用長竿短線玩板釣。
配置:9米板釣竿,線主1.2#單鉤到底,自制酒米,蚯蚓釣餌。
酒米做完六個窩子已將近下午兩點鐘,先到其他位子試試運氣說不定有撿漏的機會?上О胄r下來沒有收獲,撿漏也是要看運氣。
回到自己做的窩子逐個試釣,到第三個窩子鉤餌剛剛到底就看到浮漂有力的上頂,揚竿上魚了,個頭一兩多點但是身板顏色卻是很標準的野鯽,郁悶的是這個窩子只出了這一個魚。
換到第四個窩子,幾下提逗一個頂漂來了漂亮的大板鯽,偷偷樂了一下。我在拍照的時候邊上的一個釣魚新手顯然是看的有點手癢了,一聲不響就把竿子伸到我這個窩子里了,可他非但沒釣到魚還掛了枯草硬拉就把這這窩子給攪了?此切率,我不做聲的忍了。我換到另外一個窩子,他又跟過來了,還是剛才那方法等我摘魚他就來蹭窩可還是掛草了,這次更加離譜的拿了根毛竹過來打撈線組又給攪窩,把我整的是一臉無奈啊……
玩到天色暗下來,六個窩子被攪了兩個,實際出魚就兩個窩子,小雜魚太多太多了,蚯蚓下去各種漂相空竿,收工就釣了這么幾個鯽魚。
選取三條清蒸一碗,添加佐料姜片、料酒、鹽、豬油、蔥白。簡單的處理做法,能吃出鮮的味道。
余下的幾條第二天用蘿卜塊燉鯽魚湯。先把鯽魚煎的兩面結殼出鍋,蘿卜切塊下鍋加姜絲、料酒、開水用大火燒開,鯽魚回鍋再一起用中小火慢慢燉出奶白湯汁,出鍋前再撒些蒜葉或者香菜增色添香。魚質(zhì)好不好,清蒸、放湯一吃就知道。
按照我往常鯽魚湯的燒法:“魚不夠,用豆腐湊”,這次用蘿卜塊來湊一碗。
釣魚人的習性也是通病,早上沒魚口那就等下午,下午沒魚口那就等晚上,晚上還是沒魚口,那就等第二天的清晨初陽。始終堅信一個真理:魚兒總有餓的時候、總有開口的時候,哪怕是過路魚也總有幾條,關鍵就看自己的忍耐力能不能堅守著窩子。同時也就是這個所謂的真理,給喜歡釣魚的人設置了一道坎,跨過去了就成為漁樂圈的同道中人,沒有跨過去的就給自己找個合適的理由“我沒耐心的坐不住”所以知難而退。
第二天早上照例做面食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