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讀了孫瑞雪的《愛和自由》,感觸非常深,從來不知道孩子原來可以被這樣解讀。有些懊惱,為什么沒有早點讀到這本書,希望現(xiàn)在還不算太晚。
看書的過程中,常常發(fā)出這樣的感慨:“ 哦,原來是這樣 !” ,原先孩子的很多沒法理解的行為,在書中都能找到答案。
看完之后很想說點什么,整本書對我的觸動都挺大的,想了很久,又不知從何說起。
嗯,那就隨便聊聊,想到什么就說什么了。文章可能會有點長。
不止一次的和老公聊起關(guān)于 #希望孩子將來成為什么樣的人# 或是 #希望孩子將來過怎么樣的生活# 類似這樣的話題。
很慶幸我們兩個的答案是一樣的 :首先是要正直善良,踏實有擔(dān)當,其次可以自由的生活。
另外,面對現(xiàn)如今社會的壓力,希望他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俗話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記得之前看某綜藝節(jié)目,霍思燕說她給兒子最大的禮物是,讓嗯哼晚一年上學(xué)。
我當時印象蠻深刻的,隨著自己帶娃這兩年,越來越覺得霍思燕這個決定是多么有勇氣而又偉大。
可是我感覺我做不到,但又無比的慶幸,兒子出生在10月份,相當于比符合入院年齡最小的孩子,晚了整整一年,他可以多玩一年。
然而事實上,在我兒子還是26個月的時候,和他爸商量之后,給他送進了托班。
在不完全違背我最初意愿的情況下,我選擇了半天托,吃完中飯回來。
一是希望能緩和一下我和他之前 “ 相處”,( 當時我感覺我和他相處出了問題,當然問題在我身上 ),二是讓他體驗一下集體進餐,由于他爸每天早出晚歸,我娃一直都是一個人進餐,幾乎沒有怎么享受過坐在餐桌上大家一起吃飯的感覺。(也是因為讓我娃好好吃飯,實在太困難太困難了)
這是我最初送他進托班的兩個原因。
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我常常陷入自責(zé)當中,這么小,真的會心疼 。但又一直安慰自己,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 “ 蒙氏教育 ”這個概念。它的教育理念是:愛和自由,規(guī)則與平等。
《愛和自由》這本書的作者——孫瑞雪,把蒙氏教育觀念貫徹的很徹底。
大概在他兩歲左右的時候,有一次,在衛(wèi)生間,具體什么原因我忘記了,好像是大聲說了他,他忽然用手邊砸馬桶蓋邊大聲哭喊嘶吼,像是壓抑了很久很久,我被嚇到了,同時也非常的震驚。
后面我抱著他也哭了,我沒想到我的一些行為讓他如此的痛苦。
回想一下,應(yīng)該是那天早上因為吃飯問題罵了他(通常只有在他不好好吃飯的情況下,我才會發(fā)火),后面又不許他動這個,碰那個,心情不好的情況下,語氣也不會太好,沒想到他這個壞情緒一直在積累。
在之后,我發(fā)現(xiàn)他的脾氣有些暴躁,我想:完了,我還是影響到他了。
因為深知自身的性格缺陷,相比其他的,我更加在乎他的性格養(yǎng)成,常常會擔(dān)心影響到他,可最終還是變成了這樣。
我不知道該怎么辦,首先我想我是不能再對他發(fā)脾氣了。
(當然后面還是有些時候沒能控制住,當你想盡一切辦法,嘗試過育兒書上所有的方法,都沒辦法讓他好好吃飯,而體檢又是不達標的時候,真的會崩潰 ,特別是當你還是一個人帶娃的時候,這種時候會更加焦急。)
那時,我意識到我和他的相處出現(xiàn)了問題。
如果早點讀到這本書,我就會知道,那是我對他的愛出了問題。
在我的一些行為話術(shù)中,孩子感受不到我的愛,所以是愛的方式出了差錯。
說起愛,每對父母肯定都會說,我們當然是愛孩子的。
是的,沒錯,確實是愛的。但事實上,在很多孩子身上,你卻發(fā)現(xiàn)不了愛。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問題?
書上說...
孩子在最初時期,不會用語言表達,他是用生命中的情緒、感覺、心靈和成人產(chǎn)生連接,只要是媽媽,最終都可以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不用聽你在說什么,他直接可以感覺到你話背后的真實含義,常常是你自己都未察覺到的潛意識。
比如,當你焦慮的時候,孩子就會哭鬧得越發(fā)厲害,這正是你內(nèi)在焦慮的投射,孩子越哭,父母就越焦慮,你假裝平和沒有用,說什么他都不會聽,孩子具有高度的感知真相的能力。
“ 你這個孩子怎么這樣?” 這不是愛;“ 這個東西你怎么又弄壞了?”這不是愛。
愛絕不是表現(xiàn)在你的頭腦里,愛不是你想到這樣愛孩子就可以愛孩子,不是這樣的。愛表現(xiàn)在你的每個眼神,每個動作,每個姿態(tài),每個想法,每個意識中,它表現(xiàn)在你點點滴滴的生活中。
我們中國人不善于表達,我們的愛都儲存在心里不流露的。
愛必須學(xué)會表現(xiàn)在跟孩子每一個擁抱上,每一個眼神里,每一個感覺中,這樣孩子才可以收到愛,否則,孩子接收不到,那就是無愛。
是的,孩子接收不到你的愛,那他就會認為你不愛他,他就會生活在缺愛的環(huán)境中。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以成人的思維標準去要求孩子,不準這樣,不準那樣,這也不是愛,這里涉及到了另一個核心理念:自由。
回想一下,我好像也常常對孩子這樣說。
就拿最近的一次,孩子一定要拿我的玻璃杯喝水,他要了很多次,我就拒絕了很多次,說會打碎的,好幾次,他都偷偷把手伸過去了,卻硬生生被我打斷,現(xiàn)在想想,何其殘忍。
想到他當時失望的表情,我覺得我真是糟糕透了。
說好的要給他快樂的童年,我卻剝奪了他作為家庭一員應(yīng)有的權(quán)利。
不就是一個玻璃杯,就算是打碎了,我立馬把他移到安全的地方,就可以了,不就是一個玻璃杯,幾塊錢的東西,和孩子的這一次探索感知相比,不值一提。
孩子不是父母的延續(xù),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他對家里的所有東西都有使用的權(quán)利。
書上說...
自由,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愛孩子,就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這次事件里面還涉及到了蒙氏教育的另一個核心內(nèi)容——敏感期。
“ 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說了才會知道,不說就不知道。知道了才能看見,不值得就看不見。兒童敏感期就是其中一個。” 孫瑞雪在她的另一本書中說到。
蒙特梭利說:
“ 兒童的敏感期相關(guān)的敏感性,在兒童時期尤其是頭6年,年齡越小的時候敏感性的出現(xiàn)就越密集。它是一種暫時的傾向,通過一種短暫的刺激,使兒童在這個暫時中獲得特殊的品質(zhì),一旦獲得這種品質(zhì)之后,這個敏感點或者敏感性就消失了。”
我懊惱孩子的這次自我發(fā)展被我打斷了,他其實就是想要嘗嘗這樣玻璃杯里面的水是什么味道,想要知道拿著這樣的玻璃杯喝水是怎么樣一種感覺。
慶幸的是,在他還沒有完全對這個東西喪失敏感性的時候,我看完了這本書,當他這次再偷偷伸出手想要拿的時候,我沒有阻止,只是說了一句:“ 小心一點 ”。
我看到了他小心翼翼看我的眼神,當他成功的拿到杯子,而沒有被我打斷時,露出的那種滿足的神情,雙手穩(wěn)穩(wěn)抱著杯子喝一口水的樣子,是那種仿佛喝到了全世界最好喝的東西一般的滿足感。
是啊,這是世界上最干凈的靈魂,怎么可以被外界的各種阻撓而蒙上陰影。
我頓時覺得,就是多摔幾個杯子也是值得的。
書中在表達觀點的時候,結(jié)合了很多案例,好多例子,都和孩子平時的表現(xiàn)行為一模一樣,當時我不明白為什么,現(xiàn)在終于理解了。
萬幸的是,還有很多時候,我雖然沒有做到很好的引導(dǎo),但也沒有強迫他或者打斷他。
比方說,他喜歡拿東西,要拿兩個,一手一個,我現(xiàn)在知道,那是他對追求完整的敏感期,他覺得另外一只手里沒有的話,是不完整的。
并不是成人思想中的貪心,他這時還沒有形成 “ 道德 ” 意識,當然更沒有所謂的 “ 貪心 ” 。
過年有一次走親戚,長輩給了他一小包餅干,里面只有兩片,是他最喜歡的巧克力味。
長輩讓他給媽媽一塊,我看他有點不太情愿,但是最終還是伸給了我。
我沒有接,讓他自己吃,他很開心。這時長輩說:“ 小孩子給東西,要接的,不然下次就不給了 。”
我笑了笑,沒有回答,但是也沒有覺得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
我當然知道這個道理,在平時,他主動給我分享的時候,我都會去接,并且說聲:“ 謝謝 ”。
但這次不一樣,他主觀是不樂意的,而且我知道他非常喜歡他可以自己一只手拿著袋子,一只手吃的感覺,如果我當時要了他那片餅干,袋子里空了,無疑就破壞了他這種感覺。
當時我是不忍心破壞他的這種感覺,卻是在無意識當中保全了他這種對事物掌控的敏感期。
再比如,他要自己剝雞蛋,很多時候剝完又不吃,以前我會覺得很浪費,在感覺到他不是想吃的時候,會阻止,F(xiàn)在我知道他是享受這敲雞蛋和剝的過程,是他內(nèi)心的需要,也是他心智發(fā)展的需要。
今年,我媽媽過來幫我?guī)蘖耍@幾天,我媽媽說他特別喜歡扔?xùn)|西,出去玩的時候,最喜歡在小河邊扔石子,可以玩一個多小時。
前幾天,我是這樣回我媽媽的:“ 是的,他特別喜歡,好像小孩子都喜歡 ”。
如果這兩天,再讓我回答,我會特別有底氣的說:“ 他現(xiàn)在正是處在空間發(fā)展的敏感期,扔?xùn)|西的過程,讓他感受到空間感,而且他可以玩這么久,也說明他的專注力在自我完善中。”
在這邊,我真的要非常感謝我媽媽了,如果是我自己帶的話,我想我沒有那么多耐心陪他玩那么久。
現(xiàn)在想想,長輩們的溺愛,似乎也沒有那么糟糕。
其實我孩子一直都很喜歡扔?xùn)|西,在家里也是,各種扔,還把電視機給砸壞了,當時,氣的我想打人,最終把他爸數(shù)落了一頓,因為當時他爸就在旁邊。
在孫瑞雪的另一本書中說到:
兒童通過物體的位置探索空間,通過物體的運動探索空間,還通過彎曲的視界探索空間。通過不在視界中的物體探索空間,他們由此得到空間感,形成空間概念。
這些都是空間的要素:直觀的位置,直觀外的位置,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這就是科學(xué)邏輯的起始點。
彈力球是幼兒最初探索空間的最好東西。扔?xùn)|西的動作雖然簡單,但卻非常重要
以前很多時候,我也是會阻止他扔的。我想接下去我會有所改變。
蒙梭利特說,空間的敏感期會持續(xù)很長時間,在孩子0~6歲一直存在。
書中提到的還有一塊內(nèi)容,讓我印象很深刻,是關(guān)于教育知識的。算是為我的懶惰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理由和安慰。
當代的小孩,在前6歲,甚至更小齡,很多都可以背誦幾十首甚至上百首詩詞,我在小區(qū)里也經(jīng)常聽到家長們議論,和我孩子一般大,就會背詩了。
說沒有觸動,那是不可能的,有時也會暗暗下決心,是該好好教他點知識什么了,到現(xiàn)在十個數(shù)還數(shù)不全,可是每當我看到他毫無興趣,毫無感覺的時候,我就又放棄了,想想算了,隨他吧,開心就好。
其實說白了,我自己也是懶得教。
現(xiàn)在看來反而是好事。
書上說...
對兒童來說,掌握知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知識的方法。
在生命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隨時隨地都在接受知識,假如你有這種經(jīng)驗,或者說這種經(jīng)驗因為不斷重復(fù)而變成了能力的話,對這些知識,你會發(fā)現(xiàn)它的規(guī)律,會很快的掌握它;如果只是被動的靠外力驅(qū)使去接受給你的知識,恐怕你只是死記硬背記住一些專用語詞和簡單技巧,而不是發(fā)現(xiàn)它的內(nèi)在規(guī)律和思想。
幼兒期學(xué)什么東西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兒童自己發(fā)展自己的心智、生命、認知能力,認知技巧,這是最重要的。
是的,被迫就意味著放棄了原本想做的事情,而去做了不愿意做的事,這無疑是浪費時間,這點時間對于成人來說,或許不算什么,但是對于生命頭6年的孩子來說如黃金般貴重。
書中舉了這么個例子:有一位大學(xué)教授,她的孩子能背幾百首詩,但是她說,不起作用,除了語言能力比別人孩子稍微好一點,其他方面沒有特別的益處。事實上孩子其他方面也都很不行。
這位教授說:“ 我就是搞漢語言文學(xué)的,這方面我自認為是個失敗者 ”。這種損失遠不是成人所能想像的,因為你占用了他無比貴重的黃金時間。
看到這里,其實我心里是有點暗暗竊喜的,我沒有過多浪費孩子的時間,也不用再為了強迫他學(xué)知識而糾結(jié)了。
書中還有很多很多的例子,每個點都值得推敲,我只列舉了幾個對我觸動特別大的方面。
雖然現(xiàn)實中因為很多客觀或者主觀因素,蒙氏教育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家庭或者觀念。但書中的很多例子,多少還是可以給到家長一些啟發(fā)。
其實還是蠻希望父母都可以去讀一讀這本書和她的另外一本《捕捉兒童的敏感期》。
生娃養(yǎng)娃道路上,我踩過無數(shù)坑,又都化險為夷,希望我的經(jīng)歷可以幫助到你,歡迎回帖留言,和我一起交流育兒知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