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贊過
-
人反對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百草篇——野豌豆與小巢菜 春天,是萬物萌發(fā)的季節(jié)。好花不常開,但綠色貫穿著生命的始終。來到山地上,驚詫于眼前,野菜野草綠汪汪的一片,像瀉了的春水,恰如朱自清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 近些年來,民間崇尚飲食的綠色生態(tài)之風(fēng),野菜也漸而成了時尚之物。常采挖的野菜主要有薺菜、馬蘭頭、青艾等,而野豌豆及蒲公英這類好東西,嗜好的人卻似乎不太多。上個月,我曾去橫山頭的水渠旁,挖了一袋子的蒲公英,入沸水鍋焯一下,與香干拌炒,確實是一道不錯的美味,保健又營養(yǎng)。 山地里,這些帶卷須的藤蔓類野菜也時有所見,此為豆科野豌豆屬草本植物救荒野豌豆(Viciasativa Linn.),姿態(tài)柔曼,密密麻麻地?fù)頂D成郁郁蔥蔥的嫩綠色。救荒野豌豆,又名大巢菜、薇菜、箭舌豌豆等。其為雙數(shù)羽狀復(fù)葉,葉軸末端具卷須;小葉矩形或倒披針形,頂端截形并具細(xì)尖;總狀花序腋生,花1~2個,蝶形,有短花梗,深紫色或玫紅色;莢果扁平。全草可入藥,性味甘、寒,《本草拾遺》謂之“調(diào)中,利大小腸”。 周日下午,待女兒返校后,又去超山轉(zhuǎn)了一小圈。發(fā)覺大巢菜有些果子的頂端正掛著干枯的殘花,好像戴著尖尖的高帽子,依稀有屈夫子那峨冠博帶的影子,卻也有趣。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撰寫的《救荒本草》,也收載此物!稜栄拧酚址Q之為“垂水”,曾有人釋之,“草生于水濱,而枝葉垂于水者曰薇。”野豌豆的嫩莖葉可供食用,香味神似豌豆苗。春可食苗,夏收莢果,還可收種子,醫(yī)病和充饑俱備,故其在歷史上既有救荒之名,顯然也應(yīng)具救荒之實的。 薇菜,即野豌豆。不提伯夷、叔齊之“采薇西山”也罷,莫怪命之哀矣,嗟嘆何益!对娊(jīng)》里有篇《采薇》,可看做是最早的邊塞詩,“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生死漂泊,征途勞苦,一番讀來令人頓覺滿紙凄涼。 同屬的小巢菜形態(tài)相似,但葉形更細(xì)小,花白色、淡藍(lán)青色,長不及7毫米。小巢菜(Vicia hirsuta (Linn.) S.F. Gray),又名硬毛果野豌豆、雀野豆,莢果被褐色長硬毛。大、小巢菜有時相伴而生,形成明顯對比。小巢菜那些細(xì)碎的小花,若不加仔細(xì)觀察的話,是很難被發(fā)現(xiàn)的。 小巢菜也是食療兩用的草本植物,同時還是優(yōu)質(zhì)的草飼料。種子另以“漂搖豆”入藥,據(jù)《中華本草》,具活血、明眼的功效。 夜闌人靜,我獨自端坐在電腦前。周迅的《采薇曲》,旋律舒緩,在耳畔回響著: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015年4月26日,阿聽007攝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