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學老師的“教育家夢”
南方周末記者 曾鳴 發(fā)自廣州
馬小平是個好老師嗎?
深圳中學學生李舒揚記得一個細節(jié):家長會結束以后,馬老師被很多家長圍住,責問他為什么不教課本上的內(nèi)容,馬老師顯得很疲憊,甚至有些手足無措。“后來馬老師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我去到辦公室的時候就看到他在那里泣不成聲,非常難過。”
2012年1月16日,名不見經(jīng)傳,卻又引起各種爭論的深圳中學語文老師馬小平,帶著他獨特的教育理念和對教育事業(yè)的一腔赤誠,離開了這個世界。
“要趕在災難尚未毀滅人類之前,把能夠應對這種災難的一代新人給培養(yǎng)出來。”馬小平生前曾多次談到他的教育理念。不知者大概要謂其危言聳聽;知者,如北京大學的錢理群教授,則謂馬小平為所識教師中“最具世界眼光”,“可以稱得上是教育家”的人。
教育災難與災難教育
馬小平的理想,源自英國教育學家湯因比的“與災難賽跑”的教育理念。湯因比認為,人類面臨著“破壞自然環(huán)境”與“戰(zhàn)爭沖突”這兩項災難,而教育是實現(xiàn)自我救贖的唯一途徑。
但在現(xiàn)實的教育實踐中,湯因比的教育理念與一名中學語文老師的具體工作,卻又隔得很遠。
“馬老師其實一直都很孤獨。馬老師的格局超過一個中學老師的格局,他其實很難在應試教育的大框架里把人文教育的理念實現(xiàn)出來。應試和人文的沖突一直存在,這對學生是很現(xiàn)實的選擇,對他來說也是種掙扎。”王翔,馬小平曾經(jīng)的學生,他認為馬老師最可貴的是,他具有遠遠超出他“身份”的視野和格局。
“很可惜的是,學生當中很多人的眼中還是只有應試教育,很多人也不是很重視他的人文課程。所以我感到很遺憾,對馬老師不起。”胡正,馬小平生前的學生,深圳中學畢業(yè)生,“等到馬老師病重,真的離開我們的講臺了,我們才真正了解到老師是這么重要,這么有價值。我覺得這真是我們一生的遺憾,我們將用我們一生的時間來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