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教育部出臺《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分離、銜接意識薄弱、過度重視知識準備、銜接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重要舉措。
事實上,每年春季學期是幼小銜接的“黃金期”,同時也是幼兒園大班孩子流失的“高峰期”。在記者此前參加的多個學前教育座談會上,多所幼兒園園長反映,園所內大班孩子流失嚴重,有的班級退學人數(shù)過半,沖擊了學前教育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通過跟蹤,他們發(fā)現(xiàn)基本全是流向校外培訓機構或個人違規(guī)開設的學前班,有的學前班規(guī)模小,藏身于居民樓里,有的學前班沒條件解決孩子午餐問題,居然訂盒飯給孩子吃。
幼兒大班生源流失是老話題,但隨著政策更迭也有新變化。在我國剛提出學前教育“去小學化”時,公辦幼兒園率先落實,很多大班孩子就流失到仍提前教授小學課程的民辦園。這兩年,教育部門加大對正規(guī)幼兒園監(jiān)管,多數(shù)民辦園也不敢“頂風作案”,孩子就更多流失到校外培訓機構,甚至私人辦的學前班。
其實,家長的選擇不難理解,無非是擔心孩子在幼兒園不學拼音和算術一年級跟不上,畢竟很多新生家長都被“過來人”反復叮囑:小學節(jié)奏快、知識多、要求高,孩子不上學前班會很“吃力”,而且別人提前學了考得好,也會打擊孩子自信心。
在座談會上,園長們覺得很無奈,呼吁學前教育“去小學化”不能僅限于正規(guī)幼兒園,教育和監(jiān)管部門應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違反教育規(guī)律行為的監(jiān)督和治理力度。其實,教育部門也很無奈,每年他們都會組織拉網式排查,但這些學前班、幼升小銜接班越來越隱蔽,給檢查治理增加了難度。
而且,光靠堵是不行的。違規(guī)學前班存在的根本是家長們的焦慮情緒,但這種焦慮情緒也并非毫無道理。這些年,配合幼兒園“去小學化”,教育部門要求小學要“零起點教學”。從現(xiàn)實來看,絕大多數(shù)小學都落實了“零起點教學”,然而現(xiàn)在小學的教學任務重,教學進度快,就拿拼音來說,基本要在月余時間內學完弄懂會用,如果孩子完全沒有基礎,學起來會很吃力。
一位家長就跟記者吐槽過,很后悔當初堅持沒給孩子報學前班,不僅一年級學拼音時痛苦,就算他們花費很多精力給孩子補,但直到中高年級,孩子對拼音掌握依然不扎實,影響語文學科的學習。
因此,不統(tǒng)籌解決這些問題,幼兒園大班學生流失現(xiàn)象就無法從根源上杜絕。學前教育教育人士對教育部此次出臺的新規(guī)寄予厚望,就是因為新規(guī)切中了當前幼小銜接最核心問題。
一是堅持幼小雙向銜接,并配合出臺《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和《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為小學和幼兒園做好適應工作提供了“指南”。事實上,這些年國家也出臺了很多辦法促進幼小銜接,但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最為明顯的便是幼兒園“一頭熱”問題,即幼兒園積極向小學靠攏,小學在對接幼兒園方面卻做得很不夠,做法也有些不切實際。幼小銜接必須要將幼兒園的“獨角戲”變成幼兒園和小學的“二重奏”,才能真正實現(xiàn)有效銜接。
二是修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調整一年級課程安排,合理安排內容梯度,減緩教學進度。很多家長都知道“三年級現(xiàn)象”,也有過對違規(guī)學前班師資的擔憂,但這些都不足以讓他們放棄報學前班。這些年的實踐已經證明,光“零起點教學”是不夠的,必須要減緩小學進度,給幼升小孩子更多時間和空間“過度”,才能降低家長的焦慮度,才能真正鏟掉違規(guī)學前班生存的土壤。
三是對接收學前兒童違規(guī)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嚴肅查處并列入黑名單,將黑名單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按有關規(guī)定實施聯(lián)合懲戒。毋庸置疑,校外培訓機構開展超前培訓,推波助瀾,必須要加強規(guī)范引導,確保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根據(jù)教育部的安排,今年秋季學期將啟動幼小銜接試點,2022年秋季學期全面鋪開。我們期待這些促進幼小銜接的組合拳能落實好,讓孩子在身心和心理上做好真正的“幼小銜接”。
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