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水云幽夢
你說的這些是不同的類型,杭州的名校分校分為兩大類:
第一種是母體為本區(qū)內公辦義務教育名校,比如求是小學、學軍小學、十三中、保實等。這類分校的開辦不存在任何所謂“加盟費”。這種名校集團化辦學的主導機構是區(qū)教育局,新校由哪個名校領辦是由區(qū)教育局安排的,新校和總校在同一個行政區(qū)內不會跨區(qū)辦學。這種模式的起點是1999年求是小學創(chuàng)辦求是小學競舟路校區(qū),起因是當時托關系擇,F象嚴重,導致名校條子生眾多安排不下,而新開辦的學校因為家長不認可招不滿,為了解決這種情況西湖區(qū)教育局決定把蔣村商住區(qū)將要開辦的兩所新學校分別有求是小學和學軍小學領辦,1999年競舟新學校由求是小學領辦后非常成功,學生成績接近本部,家長認可度高,后西湖區(qū)教育局決定把原計劃由學軍小學領辦的第二所小學繼續(xù)由求是小學領辦,就是求是星洲,并成立了教育集團,幾年后求是教育集團下屬三校區(qū)的各項成績均排在全市前列,由此開始該模式在全市推廣,并進一步推廣的全省乃至全國,2002年求是教育集團成立時的校名都是中國教育學會會長來題寫的。
此后西湖區(qū)在教育質量均衡化方面還做了其他探索,比如名校+普校的教育共同體,比如學軍小學和轉塘小學結對成立教育共同體,但是這種模式的效果并不明顯。
2013年西湖區(qū)教育局探索名校連鎖辦學升級版,即原來的名校分校獨立辦學,獨立后的分校做母體再領辦新校,競舟小學和星洲小學在2013年同時從求是教育集團獨立辦學,為了確保分校再辦分校取得成功,教育局還特意把原來競舟小學的原校長周愛芬從翠苑一小調回競舟小學,競舟小學和星洲小學獨立后分別領辦了競舟二小和星洲二小。
另一種母體不是本區(qū)內義務教育名校的,這種有的是掛全國性名校的類似北師大附屬、華師大附屬;有的是掛高中名校的,類似杭二、學軍中學,有的是掛民辦學校的,類似育才、崇文,這些模式跟前邊講的說的“公辦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不同。這種的母體單位因為不屬于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單位,除了財政經費外,他們是可以有其他創(chuàng)收的,這一類可以看做是“加盟”,但是本帖說的文華中學屬于第一類,不存在加盟費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