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育部發(fā)布了《關(guān)于進一步加強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里稱:任何競賽獎項均不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jù)。各地要繼續(xù)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幼升小、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政策,不得將任何競賽獎項作為升學依據(jù)。要繼續(xù)對本地區(qū)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中考)加分項目進行清理和規(guī)范,
嚴禁將各類競賽獲獎情況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中考)加分依據(jù)。
2020年杭州市的中考加分政策是這樣的:
去年杭州的中考新政就提到,
從2021年開始,取消體育、藝術(shù)、科技等獎勵類學生加分項目,看來與嚴禁把競賽列入加分是相配合的。
我再去查了查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加分政策,里面也沒有一條是和競賽有關(guān)的。而且大學招生中各校也取消了自主招生,原本通過競賽獲獎可以降分錄取的政策也不再有。這么看來那些僅僅注重分數(shù)的家長,想通過競賽來獲得加分這條路是已經(jīng)被斷了。也就是說,以后如果僅僅通過中高考的形式升學,更多比較的就是裸分實力了。
這是不是意味著競賽以后都沒用了?
非也。
對于高三學生,如果想要參加高水平三位一體或者強基計劃的報名,競賽還是有用的:
高水平三一的報名要求里,各校都不一樣,以港中文(深圳)為例:如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成績在6A以下,5A及以上者,滿足以下條件之一者亦可報考:(1)高中階段在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競賽省級賽區(qū)中獲得三等獎以上,全國作文競賽、全國英語競賽中獲得三等獎以上,經(jīng)我校招生委員會審查認可的;(2)高中成績優(yōu)異,經(jīng)我校招生委員會審查認可的。
強基計劃的入圍也對競賽有相關(guān)條件限制,其中一條要求:在數(shù)、理、化、生、信息學任一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全國決賽二等及以上獎項,且高考成績高于本省一段線。
今后競賽的路在何方,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要先了解一下數(shù)學競賽近20年的歷史。20年間,競賽從默默無聞到群雄涿鹿,再到如今,20年間競賽經(jīng)歷過打壓,但始終未曾消亡,政策在不斷的演變,但是卻有人一直在堅守。
1999年的競賽是默默無聞的,當年的全省二等獎就能獲得高考加20分的優(yōu)惠,省一等獎可以獲得大學保送。后來就取消了省二等獎的加分,省一高考可以加20分。大概在2010年的時候,也取消了省一的高考加分政策。這個政策的變化,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很多學生也因此退出了數(shù)競,同時也使名校的格局發(fā)生了變化。在當時,有部分學校也響應了政策,不再重視競賽。在這一次洗牌之后,那些堅持競賽的學校,現(xiàn)在都成了名校,而當時不堅持競賽的學校,現(xiàn)在已經(jīng)失去了和名校競爭的資本。10年后的今年,大學招生政策的變化,加上各種對加分的限制,競賽之路更加難了。
其實很早之前,競賽就已經(jīng)在降溫了,比如之前鬧得風風火火的華賽、奧數(shù),競賽獲獎的含金量早已不比以往。不過還是有不少家長在讓孩子們學習奧數(shù)的,而且家長們對于讓孩子參加各類競賽還是樂此不疲啊。最近的幾個小學生參加競賽,家長們費大力氣在科技類競賽上“造假”或是“協(xié)助”獲獎之事不就還是說明了大家對競賽依然熱度很高嗎?不過《通知》也說了要對中小學生獲獎做全面自查。對競賽的嚴格度大概只會上升,門檻估計也要越來越高了。
所以競賽今后還會不會被大家重視?對一些學生來說,還有必要花費大量時間在競賽上嗎?原來強省省隊直接簽約一段線,現(xiàn)在還需要跟其他人一起繼續(xù)拼高考。再功利地說,既然競賽只對極少部分人的升學有幫助,那一些競賽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