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義上來講,表現(xiàn)手法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語句組織方式。
在現(xiàn)代文閱讀的題目中,常常有一些概念分不清,從而導致答題錯誤。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和修辭手法是最容易弄錯的概念,簡單點說,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采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表現(xiàn)手法是文學作品寫作的具體技法,而修辭手法是就語言修辭效果。因為角度不同,說法也就有一定差異,對此,應注意區(qū)分。今天來看表現(xiàn)手法。
01
表現(xiàn)手法常見的種類:從結構上分
01
開門見山
文章開頭就入正題,不拐彎抹角。切入點獨特,視角新穎,總領全文,提綱挈領,引出下文或引出話題;交代要素,營造氣氛,奠定感情基調。
如:朱自清的《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開篇點題,表明了作者最難忘的是父親的背影。
02
承上啟下
用詞語,句子或段落銜接過渡。表達效果:結構嚴謹,渾然一體,前后呼應,轉移話題,連接事件,轉換場景,銜接緊密,上下連貫。
03
卒章顯志
在文章結尾時,用一兩句話點明中心、主題的手法就叫卒章顯志,也叫“篇末點題”,“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題、中心。“卒”為完畢。恰當運用這種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結構美,有“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亦作“卒章見志”,很常見的一種寫作方法,一般地說,幾乎在所有文體中均有應用,在散文中使用較多,卒章顯志是立意手法之一。
04
伏筆、照應
a伏筆,實際上是一種交待,對將要出現(xiàn)的事件作暗示,為情節(jié)發(fā)展做鋪墊。它的好處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結構嚴密、緊湊,讀者讀到下文內容時,不至于產生突兀懷疑之感。埋下伏筆后,后邊一定要有照應。
如《故鄉(xiāng)》中,“我”剛回到故鄉(xiāng)時,母親說“還有閏土,他每到我家來時,總問起你,很想見你一面。我已經將你到家的大約日期通知他,他也許就要來了。”這是一處伏筆,它不僅點明了閏土和“我”的關系,而且暗示“我”將要與閏土見面,使后面閏土的出場十分自然。
b照應,是文章前后內容上的關照呼應。方式主要有與伏筆照應、與開頭或題目照應、反復照應等。照應得好,可使文章結構嚴謹細密,主題更加鮮明。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寫“背影”,三次寫“流淚”,反復照應,感情抒發(fā)一次次更加強烈,滾滾熱淚既表達了兒子的情感,又襯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這篇文章是情與淚的結晶!
05
線索
時間,空間,人物,事物。事物內在聯(lián)系,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全部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體的脈絡,使文章結構緊湊,環(huán)環(huán)相扣,渾然一體。
02
表現(xiàn)手法常見的種類:從手法上看
01
聯(lián)想、想象
所謂聯(lián)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lián)想想象經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形象更豐滿、生動,增添文章的藝術表現(xiàn)力。
02
象征
借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xiàn)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點是利用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某一特點(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xiàn),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象征手法的“托義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
如高爾基的散文詩《海燕》,用象征手法構思全文,賦予高傲飛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驅者的象征意義,使作品意義更深遠。
03
鋪墊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現(xiàn)之前,對環(huán)境、情緒、氣氛等所做的描寫,借以造成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藝術效果。它可以顯示情節(jié)發(fā)展的必然性,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可以制造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和關注。
如《故鄉(xiāng)》開頭對故鄉(xiāng)荒涼景象的描寫,為下面楊二嫂和閏土的出場做了鋪墊。魯迅在《孔乙己》中寫道:“中秋過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文中這里通過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暗示當時天氣已經很冷了(秋風越來越涼,初冬,靠著火,穿棉襖),為下文寫孔乙己的悲慘遭遇作了鋪墊。
04
烘托
烘托是用別的事物,即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huán)境的描寫來表現(xiàn)主要對象,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而不是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來突出,它其實是一種側面描寫。
如《詩經·秦風·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寫出蘆葦?shù)念伾缮n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huán)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05
渲染
是指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形、行為、心理、語言或事件、環(huán)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揮灑鋪陳,集中描寫,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特點,用以加深主題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
例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作者突出了剛抽新芽的柳枝,成雙成對的黃鸝,自由自在的白鷺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種鮮明的顏色新鮮而且明麗,構成了絢麗的圖景。色彩的渲染可以傳達出愉快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對事物進行正面描寫鋪敘,追求筆墨酣暢,痛快淋漓。
06
襯托
是指用事物間相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作為陪襯突出主體事物。“襯托”分為正襯和反襯。
a正襯是指用事物之間相似的特點和條件來襯托主體事物。
如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襯托出跟汪倫的友情更深。)
b反襯是指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主體事物。詩句“蟬躁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襯托是以次要事物為陪襯突出一個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主次分明。
07
對比
把兩種對應的事物對照比較,使形象更鮮明,感受更強烈。運用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xiàn)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a運用對比手法,描寫人物,刻畫性格。
如契訶夫的《變色龍》,寫警官奧楚蔑洛夫在處理一只狗咬傷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態(tài)度在頃刻間變了四次,反復再三,前后判若兩人。這里通過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鮮明地刻畫了“變色龍”的性格。如《范進中舉》中胡屠戶對范進中舉前后態(tài)度的對比。
b運用對比手法,描摹景物,抒發(fā)感情。
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前邊描寫了百草園景色,這是一片生機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躍然紙上,這里的景物描寫與充滿枯燥乏味氣息的“三味書屋”形成了鮮明對比,“我”對“三味書屋”的厭倦、煩惱之情也自然流露出來。
08
抑揚
“揚”,是指褒揚、抬高。“抑”,指按下、貶低。抑揚是一種人物描寫技巧。想要達到對所描寫對象的褒揚,先指出其缺點或不足,從而使所描寫對象的長處顯得尤為突出。也可以相反來做。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也叫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之分。用“抑揚”這種方法,使情節(jié)多變,形成波瀾起伏,造成鮮明對比,容易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欲揚先抑”法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者想寫冬天時能在百草園捕鳥,突出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欲揚,于是就先寫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無味,就先抑,從而使所要褒揚的百草園顯得更為有趣。抑揚的手法可以使文章避免平鋪直敘,在變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兩相對照,形成起伏之勢,突出喜歡、贊揚或批評、諷刺的感情,突出事物的特點,使形象更加鮮明。
09
托物言志
作者在對事物的進行描繪的過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個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讀者在欣賞中獲得獨特的美感享受。即將個人之“志”依托在某個具體之“物”上。作者的個人之“志”,借助于這個具體之“物”,表達得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10
以小見大
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主題,親切感人,且具有社會意義。以小見大中的“小”,是描寫的焦點,它既是寫作創(chuàng)意的濃縮和生發(fā),也是寫作者匠心獨具的安排,因為它已不是一般意義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勝大的高度提煉的產物,是簡潔的刻意追求。
11
虛實結合
虛實結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說與具體的描寫結合起來,或者是把眼前現(xiàn)實生活的描寫與回憶、想象結合起來。
如“又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都是把無形的愁化作實物,突出了人物愁的深重。
12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又稱寓情于景,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襯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它的特點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在文章中只寫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寫代替感情抒發(fā),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在寫作中,抒情而不直寫情,繪景而不止寫景,借景抒情,情以景興,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蘊藉悠遠,情豐意密,深切動人。
堅持打卡第44天
打卡格式:打卡第x天+學習感悟
每天學一點,日積月累,就是巨大的進步!歡迎大家評論區(qū)留言打卡,監(jiān)督自己的同時,也見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