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父母的我們都知道,孩子是“喜新厭舊”的典型。一個玩具,到了孩子手上,喜歡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天。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小孩好奇心強,求知欲也大,一旦熟悉了一件東西,熱度很快會消失。
有這樣一道考題:如果一件事的成功率是1%,反復嘗試100次,至少成功1次的概率會是多少?備選答案有:10%、23%、38%、63%。結果,大多人選了10%,少數(shù)人選23%,極個別選38%,63%幾乎無人問津。
然而,正確答案恰是:如果成功率是1%,意味著失敗率是99%,按反復嘗試100次計算,失敗率就是99%的100次方,約等于37%,最后成功率應是100%減去37%,即63%。
03
孩子,人生前期不嫌麻煩,后來才不會錯過讓你心動的風景。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xiàn)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蔡康永《康永,給殘酷社會的善意短信》:
蔡康永的這段話在年輕人聽來,會有一種自己曾經(jīng)可以做卻沒有盡全力去做的后悔感。在做父母的聽來,卻有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
在孩子想放棄游泳的時候,應該對他說一聲:“孩子,你再堅持一下”;在孩子覺得英文困難之時,應該幫助他愛上英文,給他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
所以要教育孩子,不要太任性。不要讓未來的孩子埋怨你現(xiàn)在沒有逼他堅持,折騰未來的你。
04
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起點。父母的思想有多高,孩子就能飛多遠。
好的父母應給孩子這兩樣:一是健康的生命;二是“過自己喜歡的生活”的能力!
有個朋友是一所三甲醫(yī)院的主治醫(yī)師,年紀輕輕已是正高職稱,在業(yè)內(nèi)很有名氣。她的孩子比起普通家庭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一個較高的起點。即使孩子沒那么努力,相信依靠她的社會地位與收入,孩子將來也會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然而這個朋友并不滿足于孩子的“衣食無憂”,她深知,要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比拼的不僅是孩子本身,也是孩子家長自身的教育水平、眼界閱歷、對政策的了解,以及物質(zhì)條件、軟性資源、教育參與度、對孩子投入的時間精力等等。于是從孩子兩三歲起,她就開始培養(yǎng)孩子各方面的興趣愛好,陪孩子讀國學經(jīng)典、帶孩子聽音樂會等。
然而有些家長,在孩子該學各種技能的時候卻放任孩子玩游戲、看電視、玩手機,完全忽視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
舉個例子,李小璐和賈乃亮的女兒、國民閨女小甜馨因其好性格受到網(wǎng)友的喜愛,依靠其知名度以及父母為其打下的基礎,相信將來也不會過的太差。然而李小璐、賈乃亮還是沒有放松對小甜馨的教育,雖然才四歲,芭蕾已經(jīng)跳的像模像樣了!
孩子被“逼”學習的過程可能是“殘酷”的,但在殘酷的背后,可以看出父母培養(yǎng)孩子各項特長的遠見和指引孩子走向成功的決心。
我們不一定都要學習郎國任似的教育方式,但是必須讓孩子懂得學習和堅持的意義,決不能讓“放任”害了孩子。
最后,附上一段龍應臺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在學習的年齡被“逼”出無限潛能,每個父母都可以給孩子一輩子受用的能量。
父母成長一小步,孩子成長一大步,
我是一切的根源,愛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