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wèi)健委、教育部聯(lián)合印發(fā)通知:①每名學生課桌間距保持1米、學生宿舍不超6人等硬性隔離條件取消;②教職員工和學生入校時查驗健康碼;③來自中高風險地區(qū)學生和教職員工返校時須向學校出示近一周內的核酸檢測報告等。
近日,國家衛(wèi)健委及教育部發(fā)布了分別適用于高校、中小學校、托幼機構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更新版)》。關于佩戴口罩問題,明確秋季開學后中小學生應隨身備用口罩,低風險地區(qū)校園內學生無需佩戴口罩。
北京市教委舉行2020年北京市各級各類學校秋季開學工作新聞發(fā)布會,自8月15日起,具備校園疫情防控條件的高校,可組織學生分期分批、錯時錯峰返校和新生報到。倡導“非必要不出校”,但對于確實需要的,可以申請出校,學校要通過信息化等手段,簡化學生出校申請審批程序,指導學生做好個人防護。
記者近日從遼寧省教育廳獲悉,截至2020年7月底,遼寧省各市教育部門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控措施,通過線上和線下聯(lián)動機制,及時、足額地對義務教育學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fā)放2020年春季學期生活補助費 5018萬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11.8 萬人,其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4萬人。
近日,記者從新疆疫情防控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烏魯木齊為大中專院校學生出疆復課就學和患重大疾病群體赴內地就醫(yī)開辟綠色通道,上述人員持健康碼、烏魯木齊綠碼和近七日內核酸檢測報告陰性,經所在社區(qū)核定登記后即可通行。
觀 · 校園內外
23歲的小秋,來自遼寧葫蘆島的一個小村莊,12歲時不幸患上偏頜畸形,父母相繼離世,姥姥上山采野棗供她讀書。從小便夢想成為教師的小秋,從師范院校畢業(yè)后,由于面容問題無法取得教師資格。鄉(xiāng)親們心疼,籌集5萬元給她治病。后來在全國道德模范郭明義的幫助下,小秋接受了矯正手術,獲得“重生”。她婉拒大城市的招聘信息,“我要回山里當教師,讓更多孩子走出去!”
15日,中央美術學院向2020級新生發(fā)出“錄取通知書”——一本尚未書寫的空白書。這是新生的第一本畫冊,也是中央美院讀書生涯的“編年史”,一年52周,大學4年,每周2頁,共設計416頁,希望新同學畫出成長記憶與印象。
內蒙古赤峰13歲的王傲然從小因患病不能單獨行走站立,同學孫偲藐每天背他一起上學。五年來,上下樓、上廁所、收拾書包甚至清理個人衛(wèi)生,孫偲藐都一直在王傲然身邊。小升初后,他們又成了同桌。孫偲藐:又能繼續(xù)照顧他了。
話 · 今日互動
#您家孩子是“放養(yǎng)”嗎?#
與傳統(tǒng)“中國式家長”嚴厲的教育模式相反,如今,無論是出于主觀還是客觀原因,不少父母開始崇尚“放養(yǎng)”教育,事事由著孩子。在他們看來,孩子身上所有的特點,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壓制,只有“放養(yǎng)”才能釋放孩子完美的天性,讓他們獨立自由地成長。
尊重孩子的天性是教育的本義。然而,“放養(yǎng)”并不等于放縱。專家認為,在家庭教育中,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性格、持續(xù)學習的能力、探索未知的興趣,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是最寶貴的財富。
正如紀錄片《鏡子》里一句發(fā)人深省的話: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么樣,關鍵在父母。
老師家長,您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您家孩子是“放養(yǎng)”嗎?請點擊文章底部留言,一起來聊聊吧!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