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同行者,很高興與你見面,我是旅居倫敦的投行女“遠行的帆“!
不管你向往的是詩和遠方,還是優(yōu)雅地宅家,不管你需要搞定的是職場大魔王,還是千篇一律的旅行打卡清單 - 這里都有你急需的竅門,屢試不爽的經(jīng)驗之談,還有及時的心情慰藉。
我會涉及:
多年職場打怪的血汗經(jīng)驗 | 環(huán)球游記與攻略
優(yōu)雅高效地打理自己的小家 | 東西方文化暢談
養(yǎng)生烹飪小竅門 | 藝術(shù)鑒賞快速入門
好書好電影推薦 | 英語升級攻略
感謝你的關(guān)注和閱讀,讓我們一起紅塵作伴吧~~~
農(nóng)歷春節(jié)前,特地來報告一個好消息,這周四我們公司公布晉升名單,我成為副總裁(Vice President)了!
壹
帶你看一看真實的投行
所謂媳婦熬成婆,真的不夸張。
投行作為一個“學徒制”(apprentice)的行業(yè),等級嚴格得簡直就像在中國的義務(wù)教育,基本是每三年上升一級,從分析師、經(jīng)理,到副總裁、總裁、執(zhí)行總裁。
到了固定年限,無法成功晉級的,一般都多少自知能力不夠,主動另尋出路了,所謂“Up or Out”(晉升不了,就請你走)制度。
在之前的六年中,許多和我同級的小伙伴或主動跳槽轉(zhuǎn)行,或選擇讀MBA繼續(xù)升造,或因能力不足被“勸退”,順利“畢業(yè)”的并不多。和我一起當年作為實習生進入并購部(M&A department)的17個人中,如今只剩下了連我在內(nèi)的3個人。
去年年底的時候,其實能晉升的人基本就各自心里有數(shù)了。明知大局在握,但是就像學校畢業(yè)一樣,在校長沒有喊我的名字,把畢業(yè)證書遞到我手上之前,心里不免還是有些小小的不確定。周四的名單一公布,我心里的大石頭也總算放下,可以開香檳慶祝了。
“投行副總”,這四個字聽起來是不是很有模有樣?其實,副總這個職位,就是塊純正的香草味“夾心餅干”。
上有老,下有小,上要能和總裁合伙人們一起出入各種客戶會議,做大佬們的神助攻,下要能卷起袖子帶領(lǐng)一個項目小隊啃哧啃哧把繁瑣的工作一一完成, 投行副總,可謂真正的“職場中年人”。
談到投行,很多人的印象可能是披著西裝的“華爾街之狼”。
(電影《華爾街之狼》中拽拽的小李子)
就我親身體驗,以下描述反而更貼切:
“狼”就免了吧,“投行狗”倒是名副其實
每年,新一屆的分析師大多從大學或研究生應(yīng)屆畢業(yè)生中產(chǎn)生。因為工作強度,投行前幾年是十足的“青春飯”。
作為剛?cè)胪缎胁①彶康穆殘鲂“住胺治鰩煛,最重要的就是用這三年好好打磨干活能力。
996恐怕是我們“美妙輕松的一周”,忙起來時,連續(xù)每天凌晨4-5點才睡,第二天早上9點繼續(xù)回到辦公桌前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公司就設(shè)有一個“保健室”(wellness room),里面放著一張大沙發(fā),一張小沙發(fā)和一個小茶幾。一到下午和晚上,這間角落里的小房間就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你常常要去查看好幾次,才能碰巧看到房門開著,房間閑置著。
你想,這些小年輕一個個輪流進房間,然后鎖著門,干什么呢?補覺,小憩。我就在這里度過了幾個美妙的凌晨,和很多下午的15-20分鐘。
(心酸小經(jīng)驗:要把這個沙發(fā)靠窗的靠墊放下來,頭朝著窗戶睡,大家都睡那頭,這樣不會把臉蹭到別人鞋子底下抖落的灰。你問我為什么知道?因為在我之前小憩的人把靠窗的靠墊睡到凹下去了。)
今年和我一起晉升的一個德國男生,做分析師的時候曾經(jīng)搬著枕頭睡袋在自己辦公桌下面打了好幾天地鋪,第二天一早在大樓健身房洗完澡繼續(xù)工作,成為一段傳奇和佳話。
女性稀少,運動員眾多因為工作內(nèi)容、上班時間等種種因素,投行申請者本身就男女比例失調(diào),再加上等級森嚴的晉級制度,能打持久戰(zhàn)、過了30歲還繼續(xù)闖關(guān)升級,成為投行高層的女性更是少之又少。
大摩小摩這類上市大投行有硬性指標,必須保持一定的男女比例。而像我們這樣私有制的精品投行就沒有這樣的社會壓力,完全看個人能力說話。
有些人說,投行是個“把女人當男人用,把男人當畜生用”的地方。其實也不是,大家都一視同仁,都被當畜生用。
其實這樣的設(shè)置我個人覺得非常好,因為消除“男女有別”的最好方法,就是從根本上不做區(qū)別。“你行你上”是一種再公平不過的制度了。
我們公司投行部,除去助理和文員后勤,基本男女比例10:1,每個女生都是一條好漢,在同級的同事中大多屬于干活能力拔尖的優(yōu)秀成員。更值得稱道的是,我們女生之間關(guān)系很好,雖然大家人數(shù)少、分布散,但是也由此使我們工作之外的友誼更加牢固。
(辦公室日常,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出奇統(tǒng)一的藍襯衫)
另外,投行中運動員的比例相當高,而我們這里說的運動員,常常是前大學校級運動隊的成員。
有意思的是,運動種類也分地域差別:英國和歐洲大陸特別喜歡足球運動員,美國人特別喜歡橄欖球運動員,總而言之,要是你是歐美兩大洲的優(yōu)秀大學校隊“football player”,就是絕對的加分項。
你想,為什么球類運動校隊成員這么受投行歡迎呢?因為他們有團隊協(xié)作能力,肯吃苦,執(zhí)行力強。我們公司一個總裁,給男生面試的時候必問的一個考題就是,“你球踢得怎么樣?”
男生實習生招進來,必經(jīng)的一道“成人禮”就是代表我們公司和別的公司去踢一場球,次日,其球技還會被眾多男同事在茶水間津津樂道評頭論足一番。
每年10月的某個周末,我們公司還要從芝加哥和倫敦往法蘭克福輸送十幾個球員,去那里踢一場德國各個投行之間的慈善友誼賽。雖然被很多人詬病是在“燃燒經(jīng)費”,他們卻年年捧回個第一名,一下子讓反對的人無話可說。
貳
我為什么選擇了投行?
有人說,投行一周工作80-100小時,所謂的“高薪”在折算成時薪之后,充其量和麥當勞里烙漢堡的小時工沒什么差別。
那么,一群名校畢業(yè)的學生,擠破頭進投行,心甘情愿每天被超長工時和超大工作壓力雙管齊下輪翻壓榨,圖的是什么?
每個人的理由都不同,而我的理由是“成長曲線”。下面我?guī)Т蠹襾砜磧蓚數(shù)據(jù)理論。
理論一: 10% x 10% x 10% = 0.1%
一個人若在在多個專業(yè)領(lǐng)域能達到行業(yè)前10%,那他/她就是社會頂端0.1%的人才。這就是疊加效應(yīng)。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如果在打籃球上有前1%的造詣,沒有任何其他特長,那其充其量,恐怕連省級球隊的板凳隊員都沒有份。而這個1%,需要的不僅僅是努力,更有可遇不可求的天賦。
但是,如果另一個人既能做到籃球界前10%,又能在同齡人中口才表達能力達到前10%,同時又對網(wǎng)絡(luò)營銷、視頻編輯這些普通人沒有的知識領(lǐng)域知道得比世界上90%的人多,那么雖然他看似“樣樣不怎么精通”,但是他的向上通道和人才價值無疑比第一個人更多、更廣:他或許能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足球解說員,也有可能另辟蹊徑成為籃球自媒體頻道成功的up主或網(wǎng)紅。
理論二:作為一個打工人的成長曲線,是一條在33-35歲之后日趨平緩的拋物線。
(一條符合大部分打工者的曲線)
企業(yè)職員整個職場生涯能走多遠,走多高,大多是由職場前10年決定的。當然這里不包括個體戶和自主創(chuàng)業(yè)者。
初入職場的這10年,就像一個小孩的0-6歲一樣,是一個“定基調(diào)”的關(guān)鍵階段。在這期間,你付出了多少努力,走了多少“路”,見了多少人,開了多少眼界,給之后的幾十年開了多高的起點,至關(guān)重要。
既然已經(jīng)站在起跑線上,知道槍聲一響后,這馬拉松必須跑,并且必須跑完,那么如何讓自己跑一個良好的開頭三千米,就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在職業(yè)的選擇上,大學時期的我給自己定下的宗旨就是,做我能力范圍內(nèi)最辛苦,同時也能讓我學到最多、開最多眼界的事。
自知我沒有造飛機造火箭的天賦和某一專業(yè)領(lǐng)域的特殊造詣,我便選擇了投行這個可以把我“多面手”這個特長發(fā)揮到極致的的行業(yè)。
和一群名校畢業(yè)的“聰明人”共事,在以5-8人的項目小組為單位的緊密合作中從“學徒”做起,初出茅廬便有機會和各種跨國公司的管理層、董事會直接接觸– 雖然干著普通人兩三倍的活,但這樣的游戲配置,或許是打動當初的我,以及每年前仆后繼的申請者的主要原因。
就我們公司而言,投行部實習生錄取比例常年維持在千分之一左右,例如最近我公司收到了近四千份名校畢業(yè)生的簡歷,錄取了4人。從實習生轉(zhuǎn)到全職,就全看個人能力了。
(我們公司芝加哥總部的舊址,我的投行生涯開始的地方)
那么問題又來了,投行是文科還是理科?它需要的是內(nèi)向的研究型人士還是外向的溝通型人士?
我也好好想過這個問題,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投行需要的是一個“八爪魚”:
一個對數(shù)字足夠敏感,能對著Excel表快速建模、分析金融數(shù)據(jù)的人
一個能把大佬晦澀的只言片語“翻譯”成漂亮的PPT圖版的,善于講故事的人
一個面對比自己年紀大兩倍的客戶能站穩(wěn)腳跟,沉穩(wěn)地提出意見和要求的人
一個能在短時間內(nèi)快速學習從未接觸過的冷門行業(yè),并且將信息迅速消化、整合、輸出、做出評判的人
一個火眼金睛,在睡眠不足情況下一眼看出標點符號錯誤的無可救藥的完美主義者
一個能應(yīng)付各種突發(fā)情況,當機立斷,并把項目向前推進的執(zhí)行者和“救火隊員”
一個能管理團隊,調(diào)動組員積極性,酌情通情達理的管理者和引導(dǎo)者
一個能在商業(yè)談判中懂得進退、并看清雙方需求本質(zhì)的中間人
上面的“要求”隨著職稱的晉升不斷轉(zhuǎn)變,而且說實在,很少有人能真正全部做到。而朝著這些目標,逐個去努力、去進步的過程,本身就讓我覺得有動力,很值得。
從2014年作為暑假實習生正式接觸投行,到今年順利成為一名副總裁,我把大半個青春獻給了“華爾街之狼”,也從小媳婦熬成了半個小婆婆。
我們投行部的老大是個很有故事的元老級人物。他在90年代中期作為“愣頭青”進入公司,于90年代末帶著四個組員建立了如今人數(shù)過百的歐洲投行部,再到09年金融危機時回到美國,接管兩千多員工的全球投行部業(yè)務(wù)。
最有意思的是,他在郵件結(jié)尾從來不說“祝好”之類的客套話,而是會附上一句標新立異的“to the future!”(向未來進發(fā))。
這句話用在這里做結(jié)尾蠻合適。好不容易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今后職場之路還很長,打怪升級刷經(jīng)驗攢人品,每樣都要好好搞定。To the future! 未來可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