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收藏過不少東西,后來一度因為頻繁的搬家暫時中斷。幾年前有了自己的小家,不用再帶著行囊“孟母三遷”,我的收藏癖又回來了。目前,我的收藏品門類有:杯子、盤子、家具、藝術畫作、蠟燭熏香、精品書。
我坦白,倒進這些酒杯里的紅酒,常常還不及杯子貴。這是我大學期間在巴黎交流時帶回來的杯子,每個當時65歐。
巴黎之行,在我大學最末尾的一個學期,當時我參加了芝加哥大學在巴黎的交換生項目,三個月里跑了近10個國家,除了上學以外,我?guī)缀趺總周末都在一個不同的城市,狼吞虎咽、如饑似渴地把向往多年的歐洲跑了個大半。
當時正值我最“春風得意”的時期,前一個暑假剛剛順利拿到投行全職offer,居然還有一萬美元的簽約獎金(signing bonus),這對于大學還沒畢業(yè)我顯然是一筆巨款,而且剛好成為歐洲旅行的經費。
這些紅酒杯,就是花完這筆簽約獎金的最后一筆“投資”。
同行的同學很多和我一樣未滿21周歲,在美國還沒到法定飲酒年齡。而在巴黎,18歲以上就是光明正大的成年人,可以自由地在餐廳點酒。巴黎這地方,連路邊小超市都有一整墻的葡萄酒,其中許多還只要1-2歐元,簡直比礦泉水還便宜。
毫無疑問,巴黎的一學期,是微醺的一學期。返程之前,帶回幾個紅酒杯,便是最恰如其分的事情了。
于是我跑進著名的老佛爺百貨商店,大手一揮,拎回了4個杯子。
Riedel是始于1756年的奧地利頂級酒杯品牌,有著“酒杯里的勞斯萊斯”的美譽。它有一個聽著就很了不起的中文名,醴鐸。
醴(讀音同“里”)是甜酒、甘甜的泉水的意思,鐸是古代大鐘的意思,還挺貼切,中華文明的文字藝術果然博大精深!
(我的Riedel紅酒杯,杯身線條很流暢,水晶非常。
我的幾個杯子是Riedel主品牌的Veritas系列,屬于他們的中檔產品。更便宜的副線品牌只要40-50人民幣一個杯子,如果你要浮夸的,更是能貴到近兩千人民幣一個杯子無上限。
(選擇紅酒杯是門大學問,以下是喝各種不同紅酒的專屬杯型。我的Riedel酒杯屬于波爾多紅酒杯型)
大家都知道,貴有貴的道理。我從來沒想到,在巴黎“鍍金”幾個月,自認為已經初級紅酒入門的我,居然會在臨走之前被幾個杯子刷新三觀。
純手工吹制(我一直很好奇他們是怎么吹得這么薄,質地這么均勻的),水晶材質,杯身從底座到杯口通體晶瑩剔透,薄如蟬翼,杯柄纖細流暢,簡直就像超模腳下十厘米的紅底高跟鞋。
這哪是酒杯中的勞斯萊斯,這是酒杯中的素紗禪衣!
老佛爺百貨的帶貨員大叔拿起兩個杯子輕輕敲擊,繚繞的余音居然像一口鐘一樣回蕩不息,持續(xù)了足足十多秒,和我既有認知里紅酒杯短促清脆的碰撞聲完全不同。
之后,大叔仔細地把四個杯子層層包裹,裝進獨立的黑桶里,還給我仔仔細細上了五分鐘的課,手把手教我怎么用他們專用的紅酒巾溫柔地擦拭杯子,以不留水漬和指紋,不劃傷杯身。
現在我偶爾周末小酌一杯,或有朋友來,都會把他們拿出來用。
好東西,就是要去用,去體驗的。喝什么酒無所謂,喝酒的儀式感,酒杯拿在手里的感覺,才是“小酌”這個事情本身的意義所在。
至今,這些都是我買過最貴的杯子了,希望他們能陪我一輩子。
貳
巴勒斯坦希伯倫玻璃杯
這幾個杯子是我在2019年底從以色列帶回來的。當時犯了選擇糾結癥的我,面對著“顏值”和“音效”久久沒法下決定,于是索性全都抱了回來。
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成年人當然是全都要!
巴勒斯坦境內的希伯倫玻璃工藝(Hebron Glass)起源于兩千年前羅馬統(tǒng)治時期的希伯倫城內,在中世紀就成為地中海遠近聞名的玻璃手工業(yè)獨秀。
這里的玻璃制品,最有特色的一點就是它不透明的繽紛色彩。在最傳統(tǒng)的希伯倫玻璃工藝中,匠人們會加入死海中提取的碳酸鈉以及氧化銅、氧化鐵這樣的著色物,以純手工的方式吹制玻璃。
(希伯倫傳統(tǒng)手工吹制玻璃)
(這一組很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感覺)
在近年巴以雙方的不斷摩擦沖突中,在狹縫中生存的希伯倫玻璃工藝也頑強地生存了下來。
令我有些驚訝的是,在以色列眾多的旅游紀念品當中,美麗的希伯倫玻璃遠不如橄欖油、橄欖木制品、宗教紀念品、死海鹽護膚品,甚至香料來的有名。我也是純粹瞎逛才誤打誤撞進了這家由一位巴勒斯坦老爺爺經營的祖?zhèn)鞑AУ辍?/div>
這家小店位于耶路撒冷古城區(qū)巴勒斯坦居民區(qū)內蜿蜒盤踞的小道上。笑瞇瞇的老爺爺看看我確實有興趣,就熱情地招呼我到店里面,說要拿“好貨”給我看。
我?guī)е┰S警惕的將信將疑跟他走進了狹長的店內,他便指著一道靠邊的墻上的一排玻璃杯說,“外面那些銷路好,普通游客很喜歡,但是其實都是用半工業(yè)的方式量產的,這里這些基本沒人買,但是其實是真正手工傳統(tǒng)工藝做的。”
我得到他的同意后取下一個杯子小心地把玩了一下。和外面色澤艷麗的玻璃制品不同,這些杯子的呈色要淡雅許多,有種時下流行的莫蘭迪色系的味道。不透明的磨砂質地摸上去手感很特別。
讓人驚訝的是,在這種樸素小店里積灰塵的東西,居然和之前我在巴黎買的酒杯在細節(jié)工藝、杯身厚薄、材料均勻程度上有幾乎可以比肩的精致。果然是高手在民間。
(我的希伯倫酒杯,手工上色的杯身在燈光下很有童話色彩。
左邊那個的聲音清脆,右邊的兩個顏值特別高)
“這個店是我爸爸傳下來的,我從小在這個居民區(qū)里長大,但是我祖上是Hebron這個地方的人,這些杯子是我親戚自家做的。”老爺爺說著拿起另一個酒杯互相輕輕撞擊和“酒杯中的勞斯萊斯”一樣空靈晶瑩的回蕩聲!
“杯子收藏家”的我頓時意識到自己發(fā)現寶藏了。此時,估計我盯著杯子的臉已經是一幅“癡漢”的模樣了。
(來一個少女心爆棚的特寫)
如果你好奇價格的話,這些杯子大概是45英鎊一個,我沒講價。
不是因為闊綽,而是因為在匠人面前砍價,等于對他族人創(chuàng)作的作品價值報以懷疑,我個人覺得這是很不尊重他的行為。
之后的一天,我還帶著這批杯子跑去了約旦。我家的大部分杯子,也都是從世界各地和我偶遇,最后飄洋過海來到倫敦。
檢閱杯子大軍
當然,并不是我所有的杯子收藏都有這么有趣的背后故事,都有這么“有b格”的價格,大部分我的杯子藏品,也是單純因為實用性和顏值兼顧才被我收入囊中的。畢竟杯子這個東西,還是要日常拿來用的。
下面就來簡單地檢閱一下我的杯子軍團,立正,稍息!
(我每天喝咖啡用的“黑白雙煞”,皮糙肉厚的極簡風,只在西雅圖星巴克Roastery總店有售)
(杯子太多,拿來種花,沒錯,右邊那個希臘女神也是一個杯子)
(德國瓷器品牌Villeroy & Boch的早茶杯,偶爾裝腔作勢喝紅茶的道具。一看就是個“很有故事”的杯子)
(左邊是起泡水杯,塑料材質硬是做出了水晶的質感,喝冰鎮(zhèn)起泡水時看著咕嘟咕嘟的氣泡,特別有感覺。右邊是手感很好的啤酒杯,也是手工吹制的,英國現代玻璃瓷器品牌LSA International)
(三種日常喝水的杯子)
(外婆給我的茶杯,超級美)
喝不同的水用不同的杯子,可能是我日常生活中最有儀式感,最假正經的習慣了。冷水,熱水,起泡水,咖啡,紅茶,綠茶,花草茶,紅酒,啤酒,雞尾酒,有時間的話,我都會拿專用的杯子喝。
其實也沒別想那么多。藝術價值、收藏價值什么的說真的都是次要的。水喝來喝去也就這么幾口,但是能不能把喝水這個事情變得好玩,變得有趣,才是是我一直熱衷的。
祝大家也能把每一口水,每一口茶,每一口咖啡和酒都喝得開心,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