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鄭州11月6日電(記者王爍李亞楠)如果說,幾年前,3歲的孩子會玩手機,還讓一些家長覺得自豪的話,現(xiàn)在,則會讓很多家長感到憂慮。隨著電子觸屏產品大行其道,“屏奴”低齡化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如何疏堵結合,讓數(shù)量龐大的“少兒低頭族”們“抬頭看天”,成為許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共同關心的課題。
孩童觸屏成癮阻斷親情交流
河南鄭州年輕媽媽任女士最近有點煩惱,5歲的女兒似乎對新買的Ipad有些上癮,以前吃完飯還纏著爸媽一塊玩,現(xiàn)在經常一個人拿著Ipad玩游戲,一坐就是個把小時,同父母的交流明顯少了很多,強行收走Ipad,女兒還會不高興,甚至哭鬧,這讓她有點無所適從。
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經歷,各種各樣的“屏幕”成為橫亙在他們和孩子間的一道鴻溝,尤其是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普及以來,這道鴻溝似乎越來越大。“以前孩子抬頭看電視,低頭還能看看書,或者和父母說說話,現(xiàn)在的孩子抬頭看電視,低頭看手機,課余時間完全被屏幕占領了。”任女士說。
屏幕“入侵”未成年人生活并非危言聳聽。中國少先隊事業(yè)發(fā)展中心最新發(fā)布的第六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運行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人使用互聯(lián)網的比例高達96.8%,其中,78.8%的未成年人一周至少上網一次;未成年人首次上網年齡在10歲及以前的比例高達61.8%,17.5%的未成年人在6歲以前就開始接觸網絡。
北京市婦聯(lián)近日發(fā)布的《2013年中國城市兒童生活形態(tài)報告》也顯示:4歲至6歲孩子中,約有53%會上網,將近八成的未成年人使用移動終端上網。
記者在鄭州走訪的一些小學和幼兒園也反映,現(xiàn)在未成年人用手機越來越普遍,有些小學一個班上的學生七八成都有手機,而且絕大部分是智能機,微博、微信、各種游戲等最新潮的應用他們都會玩,有些孩子甚至在課堂上偷偷玩游戲、刷微信等。
在鄭州一所中學任教的王蓉認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很容易導致自控力不足的未成年人上癮,而且,也使得家長對孩子的上網管理更加困難。
“現(xiàn)在感覺和孩子最遠的距離不是分隔兩地,而是我對她說話,她一直在玩Ipad。”任女士無奈地說。
過猶不及“屏幕依賴”危害多
“屏幕依賴”會帶來多方面的不良影響,最直接的危害在于視力下降。資料顯示,10多年間我國各學齡段學生的近視患病率上升20個百分點,有三四成小學生是近視,高中生近視率更是高達80%。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眼科專家王衛(wèi)群說,長時間玩手機等數(shù)碼產品的確會加快近視進程,過早、過多接觸電子產品是未成年人近視率高發(fā)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長時間低頭觀看和觸摸電子產品還容易誘發(fā)頸椎、睡眠、手指等方面的疾病。
除了影響生理健康,“屏幕依賴”對兒童的心智發(fā)育也會造成不良影響。“兒童迷戀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分不清現(xiàn)實與虛擬,容易淡化現(xiàn)實人際交往,社交、語言表達能力會退化,有的孩子甚至不愿跟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交往,從而導致自閉。”鄭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副院長孔德榮說。
中國少先隊事業(yè)發(fā)展中心發(fā)布的第六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運行狀況調查報告指出,過早觸網、觸屏會破壞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造成“利用碎片化時間”變成“時間碎片化”;“碎片化”閱讀還容易使人形成一種惰性和依賴,不利于形成有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和思維習慣,對少年兒童的知識體系、思維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都構成挑戰(zhàn)。
此外,海量信息造成的“抓眼球”特征,使得帶有一定負面或灰色色彩的信息往往被人們第一眼“抓”到,對未成年人價值觀形成、客觀認知社會等都產生不良影響。
電子產品如何成“益友”“良伴”?
“對觸屏電子產品的依賴,可以說是獨生子女和網絡時代的特殊產物。”孔德榮認為,科技產品本身是中性的,關鍵在于如何疏堵結合、加強引導,最大限度發(fā)揮其正面效應,一味打壓孩子使用觸屏產品并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孔德榮說,應控制孩子上網、玩電腦的時間,講明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的危害,避免其沉迷其中,還應對孩子上網玩的內容進行監(jiān)控,做好引導工作,教給孩子一些上網知識,增強孩子的“網絡道德”,讓孩子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在幼兒階段,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確,任何電子產品只是工具,例如手機就是用來打電話,電腦就是用來搜尋資料和看動畫片。只要堅守這個原則,就不會沉迷手機或電腦游戲。”知名教育家陳禾在其微博中寫道。
還有教育專家指出,親子教育的缺失也是“屏奴”低齡化的重要原因,有些家長為圖省事,寄希望于“電子保姆”,導致孩子過早接觸數(shù)碼產品,還有一些家長自己就整天沉湎于觸屏手機或平板電腦,孩子難免會效仿。家長應該經常帶孩子親近大自然或參加社交活動。
此外,專家還建議,政府部門應對網站、網游等進行分級,鼓勵開發(fā)適合未成年人的網絡應用產品;電子產品廠商也可以考慮生產專門針對未成年人的產品,方便家長進行監(jiān)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