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名學生家長,本人剛剛晉升為一名一年級新生的家長,看了昨天新聞中有關教育部新下發(fā)的<關于中小學生減負的十條規(guī)定>后,心情極其矛盾,甚至有些氣憤.
國家的初衷也許是好的,想還一個孩子的快樂玩耍的無憂童年,但為什么不調(diào)查研究一下目前學齡前兒童(特別是城市兒童)的實際受教育程度和家長的意愿就做出這么一份規(guī)定?這份規(guī)定其中有些制度也還算是好的,至少對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好處.比如:一到三年級不考試,實行評分制就不錯,使孩子在低年齡時在心理上沒有壓力,不用從小背負”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兒”這座大山,到了大一些,有競爭意識并且能正確對待考試成績的時候再進行考試,還可以促進他們的學習.但不留作業(yè),無論是平時的教學還是寒暑假一律取消作業(yè),我認為實在是不妥.古人早就說過,學習要溫故而知新.那么留一定量的作業(yè),對當天的知識鞏固一下不好么?作為家長,在學校不留作業(yè)的情況下,不能時時清楚孩子的學習進度,為了”溫故而知新”必然會為孩子增加一些課外負擔.還有假期讓孩子上一些補習班其實有一大部分家長并不是說想讓孩子成績能有多么大的提高,當然了如有提高更好.我想有更多的家長和我的想法是一樣的,學校不留作業(yè),但知識不能荒廢,不能忘記,還是要復習一下的,另外孩子放假了,但家長又不放假,誰來看他們?還不如補習班來的兩全其美.
昨天孩子發(fā)了書拿回來我看了一下,又想起新聞中有關減負的其中一項還有就是改革現(xiàn)有教材,推行新的教材.讓孩子學的不那么累.這套教材啊,怎么說呢,正是我前面提到的氣憤所在。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在國家提倡的優(yōu)生優(yōu)育的政策下出生的,智商都很高。孩子在沒上幼兒園之前,二歲半開始,我想任何一個家長都會在無意識下領孩子一邊上樓一邊數(shù)臺階。天長日久,一個五歲的孩子能數(shù)到50一點都不稀罕。吃小零食的時候比如說糖果之類的,家長也會問到,一共五塊糖,寶寶吃了兩塊,還剩幾塊啊?這樣養(yǎng)育孩子的生活過程中,無形中孩子就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識。再說到語文,我的孩子現(xiàn)在不到七歲,認識的字有好幾百個吧,會寫的有一百多個,簡單的字不算。我并沒有刻意教過她。這些字都是她從動畫片上學到的。什么熊出沒,喜羊羊,豬豬俠。。。。。。她每看一部動畫片都要問我叫什么名字,還有每一集的標題她都會問,路邊商店的招牌她也會問到。久而久之,就認識了很多字。那些拼音中的聲母韻母,早在幼兒園中班時老師做游戲的時候就已經(jīng)教過了,一直到學前班,整句整段的拼讀根本就不是什么難事了。我想這不是我家孩子在幼兒園這么學,恐怕所有的幼兒園都會這么教吧。那么新改革的小學一年級教材,數(shù)學,只是一到二十的認數(shù),到學期末才涉及到二十以內(nèi)的加減法。語文,只是簡單的漢字、聲母及單韻母。我覺得這份教材簡直是污辱了孩子的智商,家長的智商。減負可以,但把教材改的這么簡單和幼兒園一樣的水平,孩子這兩年不是荒廢么?如果說剩下的時間在學校用來增加一些閱讀,比如《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幼兒古詩》之類的,又或者上一些興趣課,比如科技、圍棋、藝術之類的,我是贊成的,但這些也被做為減負的內(nèi)容取消掉了。像我家孩子,數(shù)學已經(jīng)掌握到百以內(nèi)的混合加減,(全部是兩位數(shù))求加數(shù),減數(shù),被減數(shù),以及做一些小應用題都沒問題,語文做一些組詞,拼音的整讀都可以獨立進行。我真不知道,她在一年級還能學到什么,現(xiàn)有的知識會不會忘掉?總之我所提到的被減負下來的那些美好愿望,國家在潛意識里還是希望家長去做,減負減負其實是大大減輕了老師的負擔,這些孩子,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在下了課后都會被送進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和特長班,真是校內(nèi)減了,校外加,教育部這樣的規(guī)定不知真正的意義在哪里?
可以想象, 按國家的規(guī)定,如果家長只讓孩子在義務教育階段只學習規(guī)定范圍內(nèi)的知識,不增加任何被稱做負擔的東西,等孩子一但到了高中階段,面對突然增加的課業(yè)負擔,突然增加的成績負擔,突然增加的考試頻率,孩子能承受的了么?我看沒有一個家長敢保證自己的孩子能承受了吧,因為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無憂無慮的過了九年,突然壓力一下子變大,別說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大人也要適應一下.所以我想問,九年義務教育是減負了,高中難道就不減么?
所以我得出的結(jié)論就是,只要還是應試教育體制,就不存在真正的減負.既然不能做到真正的減負,就適當?shù)母鶕?jù)現(xiàn)有的學前教育水平以及高中后會遇到的相應問題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不要九年松,三年緊.希望教育部能認真做好工作,不要腦門一拍一個想法,苦了學生苦了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