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家人輪著帶,孩子的適應能力更強?錯!4歲識字5歲學英語最好?不是!
昨天,由東南大學等單位聯(lián)合討論的專家們一致認為,兒童并沒有所謂的開始學習英語、閱讀、數(shù)學的最佳時期。唯一有的是“社交敏感期”,24個月前孩子必須有固定的養(yǎng)育者,有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錯過這個“敏感期”,孩子青春期容易發(fā)生叛逆。
焦點1媽媽奶奶外婆輪流帶,孩子更開朗?
錯!24個月前最好有固定的人帶寶寶
南京市民王女士的孩子今年剛滿1歲,王女士是南京本地人,老公是常州人,“斷奶后,孩子兩邊輪流帶,一般奶奶家呆一個月,回南京呆一個月。”王女士告訴記者,身邊不少同事都是采用這種“帶娃”模式。“一來兩家老人想孩子想得厲害,再者有朋友講,經(jīng)常換換環(huán)境,孩子的性格會變得開朗,適應能力更強。”不過,昨天的會議中,中外早教專家不認可這種照顧孩子的模式。
美國Fox教授就兒童“社交敏感期”現(xiàn)象做過一項長達10年的研究。科學家們把小孩分成三批觀察,一批是從來沒在托兒所居住過的有家庭教養(yǎng)的小孩,一批是留在孤兒院的小孩,一批是從孤兒院接出來后情況得到改善的小孩,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測試這些小孩早期的發(fā)展的情況。“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在24個月前,有固定的養(yǎng)育者陪伴,并能經(jīng)常有情感互動的,成長后的社交能力、認知能力最好。”通過長期的調(diào)研,F(xiàn)ox教授團隊得出的結(jié)論是,“24個月前是孩子的社交敏感期,是語言和情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錯過后是無法彌補的。”
24個月前孩子應該有穩(wěn)固、安全的依戀關系;有溫暖、穩(wěn)定、積極互動的教養(yǎng)者;良好的互動的語言環(huán)境;豐富、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能與同伴交往等,爸爸媽媽是最佳選擇,如果條件不允許,祖父祖母可以擔任這個角色。“如果一個家庭中,雙方親屬輪換著帶孩子,會造成依戀不穩(wěn)定。”研究證明,24個月前能在“社交敏感期”內(nèi),有穩(wěn)固的依戀關系,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孩子青春期后不容易叛逆,“因為他們有可以信賴的人,可疏解的窗口。”而寶寶在1歲前會有語言敏感期,“這個時期內(nèi),最好由媽媽來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交流,這個時候是語言發(fā)展非常非常重要的階段。”
焦點2 4歲識字5歲學英語最好? ————錯!沒有“最佳年齡”一說
在不少家長甚至老師觀念中,兒童有很多學習的敏感期,“4歲學識字,5歲學英語練心算。”一名大班家長告訴記者,在家長群中流傳著所謂“學習敏感期”。日本工程院院士小泉英明介紹說,在日本,家長們同樣想拼命抓住兒童“學習敏感期”。“他們會送孩子去上體操課程,邏輯思維夏令營,也有藝術類的小提琴課程,甚至也有心算、珠算課程。”專家們認為,從現(xiàn)有科學研究來看,孩子們沒有家長口中的“學習敏感期”。“兒童在某個階段學習某一種學科更輕松或效率更高是不存在的。學齡前并沒有認知敏感期,相反過早的認知會增加他們的負擔。”Nathan A.Fox教授說。
小泉英明認為,從人類腦部發(fā)展來看,一些基本的功能都是由中腦控制的:“你中腦部分要獲得一些技能需要一個驅(qū)動力的,比如情感因素,動機要有,熱情。所以對于中國的父母來說,首先是要有興趣,否則你做了也是白做。大腦皮層里面有個敏感的‘關卡’,需要孩子經(jīng)常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傾聽風聲、雨聲,這些聲音包括很多頻率,這些可以刺激人的視覺系統(tǒng),聽覺系統(tǒng),孩子可以親身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傾聽,這些更有利于孩子的發(fā)展。”
韋鈺院士提醒說,孩子的學習能力建立在社交能力之上的,“現(xiàn)在很多家長本末倒置,針對孩子訓練認知,不必要太早了,你可以讓孩子去運動和鍛煉,但是沒有必要去做認知訓練,認知是一輩子不受損害的,還是要按照規(guī)律來。應該先關注孩子的情感,再來談學習。”
焦點3兒童的記憶能力最好? ——錯!初高中階段學習效率最高
“6歲前,小朋友像海綿一樣,吸收的東西越多越好,這個時候孩子的記憶力最強,記的最深。”這一觀點韋鈺院士表示不能認同,“五歲以前,陳述性的記憶是沒有的,只叫小孩背誦是沒有用的,五歲前的朋友你記得住嗎?現(xiàn)在的家長一味地叫孩子背誦背誦,有什么用呢?早期不能去壓迫孩子,讓他們過度緊張,從身體到智力都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孩子如果長期保持緊張狀態(tài),會導致腦部記憶的部位得到損害,對人體長遠的傷害更大,可能導致各種疾病。
東南大學博士楊元魁以英語為例進一步解釋,“很多家長錯以為兒童的記憶最好,這個時候?qū)W英語事半功倍,其實人的一生中記憶能力最好,學習效率最高的是在初中和高中階段。”研究發(fā)現(xiàn),雙語學習確實是越早越好,但是沒有語境的情況下不要去學第二語言,這樣反而會破壞母語學習系統(tǒng),“比如父母一個是中國人一個是美國人,對孩子來說這就是語境,一會跟爸爸說中文一會跟媽媽說英語,如果沒有語境學英語會對孩子學母語造成沖擊。即使學的很早,也很難達到母語的水平,因此沒有必要很早去學英語,在任何年齡段只要你認真學,都能學會說英語。”
-相關新聞
院士韋鈺呼吁開“小學科學課”
“幼兒園都上科學課,給小朋友探索的機會,小學一、二年級反而沒有。”韋鈺院士談到了她一直在呼吁的“小學科學課”,目前小學科學課的設置是三至六年級。韋鈺介紹說,我國原來實踐了多年的自然課教育,一直是從一年級開始。但上一次教改卻把科學課的教育延遲到三年級開始,把一二年級的科學教育課變成了“品德與生活”。
“科學教育早已經(jīng)是國際大趨勢,但當時我們的教改是脫節(jié)的。”韋鈺透露,新的國家小學科學教育標準在修訂過程中,將依據(jù)“科學教育”為基礎,“科學教育的原則就包括,在義務教育的所有年級,學校都應該設置科學教育項目。” 來源 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