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都說,三年一代溝,那么實行晚婚晚育后,孩子和父母普遍年紀差距在25歲左右,那么該有多少條代溝要填,更何況現(xiàn)在孩子以及父母面前的溝更是深不可測,望也望不到底的代溝更是不可填平的距離。因此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也成了讓各位家長格外頭疼的問題。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個性要強,更是倔強的不得了,那么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就更加需要技巧了。
一、理解尊重孩子
理解、尊重孩子能夠有效地拉近你與子女之間的心理距離,縮小代溝。
理解是一種無條件的喜愛與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無私和愛心。但作為父母,我們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們往往希望子女無條件的服從我們,我們卻不能無條件的去尊重子女。當然,這并不是要求家長去認同孩子的一切觀點和行為,而是我們要能夠設(shè)身處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們的眼睛去看,用他們的耳朵去聽,用他們的頭腦去想。
父母應(yīng)該知道: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說,他們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齡朋友而“忽視”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們,孩子就會向外尋找理解他們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們,他們就會感到家庭的溫暖、安全,就會愿意與父母溝通。各位家長應(yīng)切記: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確引導(dǎo)。沒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導(dǎo)都難有真正好的效果!
家長與孩子之間需要理解,理解是愛心和尊重的具體體現(xiàn)。無論父母對子女,還是子女對父母,一般都不缺少愛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為欠缺“尊重”,結(jié)果連“愛心”也感覺不到了,F(xiàn)在你不妨從“理解”開始,一個戲劇性的變化就會出現(xiàn):你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馬上就縮小了,你與孩子的口角沖突馬上就減少了。那么,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么呢?不過是一句老話“將心比心”,你說是嗎?
下面的練習,請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對你抱怨他的母親:“媽媽最討厭了,一天到晚嘮叨個沒完!”你的反應(yīng)是什么?
。、不孝子孫!媽媽這么辛苦,從小把你養(yǎng)大,你還嫌討厭,像話么?
。、你覺得,媽媽講話很干擾你?
。场⒛阍趺磿羞@種感覺?還虧你講得出口!
。础⑽也桓铱隙,你最近似乎心很煩?有什么事可以跟爸爸說說嗎?
二、把自己的真實感情告訴孩子
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準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nèi)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夠感覺到父母“批評”、“教育”中所包含的關(guān)愛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減少由于父母“言辭不妥”而引發(fā)孩子的抵觸情緒。
做父母的,原本出于“愛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種種不當?shù)姆绞剿谘。當父母對著孩子憤怒責罵的時候,父母的“愛心”往往被湮沒在“粗暴的管教行為”之中。盡管許多父母在責罵孩子的同時,不時聲稱“我是為你好”,但孩子聽到的卻是如雷貫耳的斥罵聲,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心和善意。
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發(fā)點完全是“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沒有想過孩子怎么看自己。有一位父親因一個偶爾的機會,得知自己的兒子對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驚:此前他從來都沒有想過兒子對自己怎么看,只一味地認為自己非常愛兒子。從此,他改變了管教兒子的方法。國內(nèi)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過于嚴厲、缺乏溫情的養(yǎng)育方式與過分保護、過分干涉一樣,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作為家長不應(yīng)該用“打罵和訓(xùn)斥”來把自己的“愛心和善意”偽裝、包裹起來,而應(yīng)該直接地準確地把自己的感覺、想法表達出來,這樣效果會更好。
例如,家長可以這樣對晚歸的孩子說:你回來得太晚了,我們都非常為你擔心,我已經(jīng)撥了十幾個電話,還差一點要打110報案了!
“擔心”是家長真正的感覺,“憤怒”則是由“擔心”而產(chǎn)生的。直接地、坦誠地把自己的“擔心感覺”告訴孩子,不管她是由于正當?shù)脑蜻是不正當?shù)脑蛲須w,聽到這樣的話,多半都會感受到父母的深切關(guān)心,并且產(chǎn)生內(nèi)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溝通為基礎(chǔ),接下來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
家長批評教育孩子,是對孩子的深切關(guān)愛,也是家長應(yīng)該履行的職責、義務(wù)。但家長在批評教育孩子時,還要注意這樣幾點:
1、避免夸大事實。不要用“你總是”“你肯定”“你從來”這樣的句式。憑心而論,你的本意并非認為自己的孩子真的“總是如此”、“肯定如此”、“從來如此”。所以應(yīng)避免。
。、避免籠統(tǒng)模糊。如果你對孩子的某種行為不滿,要避免籠統(tǒng)的指責“你這個孩子……”而應(yīng)該具體地說“你這個行為……”“你這件事……”因為你真正不滿意的是他的某個行為,而不是他這個“人”。
。场⑸朴谡J錯。家長也有無理的時候,認錯時不要說“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錯!”“反正你總是對的,我都是錯的!”準確的表達應(yīng)該是:“也許你是對的”“也許是我錯了。”
總之,當我們對孩子的行為不滿時,要避免指責,而是對她說出自己真實的感覺。
練習:如果你對孩子過多看電視的行為不滿意,你怎樣告訴他?
。痢⒄炀椭揽措娨!你看隔壁的xxx;你有哪一樣及得上他?不爭氣的孩子,以后工作都要找不到了,你去掃大街吧。ㄟ@樣說,實際上只是發(fā)泄了自己的焦慮情緒,并且讓孩子覺得在父母眼里自己是個“壞孩子”,因而他會更不思進取。)
。隆⒚魈扉_始,每天只能看一個小時的電視。ㄟ@樣憑一時沖動作出的決定,并沒有考慮它的可行性。)
。谩⑽覀?yōu)槟愕囊暳!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我們將協(xié)助你控制。因為我們是父母,我們要對你負責。(把關(guān)心和協(xié)助明確告訴孩子。)
三、學(xué)會擁抱,學(xué)會耳語
《父母必讀》99年第5期上有一篇文章,題目是《你擁抱過嗎,耳語過嗎?》,文章說:在擁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種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緒可由此緩解或平息。人在情緒平靜、心理穩(wěn)定時是最理智的。
耳語要比正常音量的表達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動人。因為僅就耳語的姿態(tài)而言,就已經(jīng)表明兩人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親密關(guān)系了。
父子之間、母女之間都要多溝通,家長要多計劃、多創(chuàng)造機會,慢慢地,孩子同你都會習慣這種方式,越習慣也就越自然,感情也就越深。
中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是比較含蓄的,我們不善于說出來或做出來,我們明明愛孩子卻很少對孩子說:“孩子,我們愛你”。如果你實在不愿接受擁抱這種方式,其他方式如握手、頭頂頭、摟肩膀、拍拍頭或后背、用力握他的雙肩、輕捋他的頭發(fā)等也都可以采用。總之,家長在這方面應(yīng)該積極主動。
絕大多數(shù)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我們應(yīng)該經(jīng)常用語言、動作、表情和姿態(tài)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特別是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把你的手放在孩子肩上,注視著他的眼睛,對他說:“不管發(fā)生什么,你對我們來說都是最重要的,我知道你能行!”
四、學(xué)會傾聽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但在這種溝通中,我們做家長的還要注意一點就是:少說多聽。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有一位母親,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啞了。兒子放學(xué)回來后說:“媽媽,老師批評我了。”接著就訴說老師怎么怎么不對。當時,這位母親特別想批評兒子:你錯了,老師是對的。可是因為嗓子啞,說不出話,就只好瞪著眼睛,看著兒子說。等兒子終于說完了以后,突然兒子又說了一句:“媽媽,我謝謝您。”她當時一愣,不知兒子是什么意思。兒子又說:“謝謝您,今天聽我說了這么多話。”第二天,兒子又對媽媽說:“媽媽,你昨天雖然什么都沒說,但是我已經(jīng)明白了,我錯怪了老師。”這就是傾聽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評論,孩子在說的過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但是不要認為溝通需要用嘴去說,其實溝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聽?梢哉f,傾聽有時候是最好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