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還有的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好父母勝過一百個老師!等等這些俗語都在告訴人們,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深遠!是一輩子的事。】涩F(xiàn)實生活中,真正能意識到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對孩子和心靈造成影響的家長并不多,能夠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也能嚴格地要求自己的家長也不多。
在生活中,我們有的家長一天到晚坐在麻將桌上,卻大呼小叫地訓斥孩子要認真讀書、埋怨孩子愛玩不愛讀書;我們有的家長自己東西到處扔,卻對孩子到處亂扔東西指手劃腳;我們有的家長自己本來就屬于被動型的人,卻總是數(shù)落孩子不出眾、膽小、不善于表現(xiàn);還有的時候,我們自己經(jīng)常睡懶覺,卻對孩子賴床上學遲到大發(fā)雷霆……很多時候,我們都意識不到,“我”這樣做,會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什么……。我們都忽略了當我這樣做時,孩子從中學會了什么?當孩子做不到、做得不夠好的時候,我們一般不會去反省:是我哪里沒做好呢?是我的方法不對?我們只會一味的埋怨孩子:“跟你說了多少次了,你怎么還會做不好啊!”
你可以不去思考這些,可不管你能不能意識到、想不想去“意識”,對于0~6的嬰幼兒而言,他們學習的主要來源就是成人的舉止行為,他們學習的主要手段就是模仿。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該做出怎樣的榜樣,讓我從“說”和“做”來為家長們做個指引,就是從“一言”“一行”做起,謹言慎行:
1、先說“一言”。注意言辭,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中表達的言語,包括平日大人之間的溝通。雖然不是直接跟孩子交流,但也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
因此要注意的一是:語氣,少說“老是”、“總是”!、語氣平和,用心關(guān)愛,多用提問的方式,少用質(zhì)問的方式。比如:“孩子你想說什么呢?”、“孩子,能告訴我,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嗎?”而不是“你為什么老是喜歡這樣做?”“你怎么總是愛這樣?”
二是:學會用感受表達情緒。比如:“你這樣做我很生氣!”、“寶貝,對于你剛才的行為我既生氣又難受!”。我這里也為大家提供一些關(guān)于感受的用詞—“開心”、“興奮”、“愉快”、“舒服”、“踏實”、“難受”、“難過”、“生氣”、“惱火”、“煩燥”、“委屈”、“心痛”等等。
三是:學會說“對不起”。有很多家長即使自己誤會了孩子,也不會跟孩子說“對不起”,覺得自己是長輩,怎么能跟小孩子道歉呢!孰不知,你做錯了不用道歉,那孩子也學會了即使錯了,也不需要有任何歉意。況且“對不起”這三個字不光只用在認錯上,還可以這樣用!“對不起,親愛的,我不能接受你這樣的行為”、“對不起,親愛的,你這樣對我,我不能原諒你”等等。
2、再說“一行”。父母的每一個行為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反映在生活里。父母要注意的行為包括以下兩方面:
第一方面是,對人的行為。是關(guān)于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人品,多讓孩子接觸《弟子規(guī)》、《論語》中的謹訓。比如:尊老愛幼,為人謙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守承諾。承諾了孩子要做的事(去哪里玩、買什么東西)就要做到,如果自己的時間很難管控,最好別隨便承諾。總之,你想要孩子善于跟人交往,首先自己要做好愿意與人交往的榜樣,因為對于嬰幼兒而言,任何的能力都是從體驗中積累來的,任何的體驗是需要親身經(jīng)歷的,所有的體驗和經(jīng)歷都是激發(fā)他們產(chǎn)生興趣的根源,興趣則是學習的核心內(nèi)在動機。所以,即使是與人交往,也必須是積累了無數(shù)次愉快的經(jīng)歷而建立的快感單元!
第二方面是,對物的行為。比如:輕拿輕放,愛護物品;哪里拿到放回哪里去;有借有還;這都是我們自己要先做到,先做給孩子來學習的。
當我們愿意蹲下來與孩子平等地對話,當我們懂得透過孩子這面鏡子來反省自己、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行為,我們的孩子將會輕松地獲得最好學習來源——因為模仿是嬰幼兒最佳的、唯一的學習模式。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讓我們一起踏入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行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