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剛上小學時,常常是想起什么做什么,結(jié)果沒有一件事情能做好。有一天,菲菲看見電視里的小朋友玩電動娃娃,非要奶奶去買不可;當奶奶費力的買回電動娃娃,菲菲只玩了一會兒,又說要畫畫,奶奶只好翻箱倒柜找出畫筆和紙;但她胡亂涂了兩下,又說要吃巧克力,逼得奶奶不得不再次下樓。,
奶奶想,菲菲這樣“想什么是什么”可不行,一定要讓她做事有計劃。于是,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奶奶都會來到菲菲房間,問她明天準備做些什么。開始菲菲總是說:“等明天再說吧”。不過奶奶并沒有退讓,而是讓菲菲在她的啟發(fā)下做好第二天的計劃。在奶奶的監(jiān)督下,菲菲養(yǎng)成了每天晚上先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想一遍的習慣,并形成計劃表,漸漸生活變的有條理了。開學后,菲菲還競選為班上的生活委員,因為菲菲做事有計劃,時間利用率高,她把班務(wù)安排的井井有條的同時,絲毫沒有影響學習成績。
孩子做事沒有條理、沒計劃,說明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強,處理問題缺乏系統(tǒng)性。如果不加以培養(yǎng)和糾正,可能導致孩子做事魯莽和草率,長大后也對自己的人生缺乏整體規(guī)劃。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孩子做事有計劃的習慣呢?
首先,父母可以用商量或征詢的口氣把自己的計劃詳細的告訴孩子。例如,“今天媽媽想這樣安排:吃完早飯后先去廣場玩,十點鐘時去奶奶家吃飯,午睡過后去書店......你覺得怎樣?”孩子就能慢慢體會到時間和活動安排的含義了。第二步,父母可說出具體活動項目,讓孩子來安排次序。比如,“今天我們?nèi)ス珗@玩三個項目,劃船、碰碰車、電子游戲,你來安排先玩什么后玩什么吧!”孩子一般只會按自己的興趣安排次序,大人要把自己的建議及其理由講給孩子聽,慢慢地,孩子就會統(tǒng)籌安排。第三步,只給個時段,讓孩子自己安排具體活動內(nèi)容。比如,“明天上午有小朋友來家里做客,你看玩什么?”這樣就能讓孩子逐漸學會做計劃。
人生就是一部作品,誰有生活理想和實現(xiàn)的計劃,誰就有好的情節(jié)和結(jié)尾。--英國劇作家 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