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 歡迎收看本期的《面對面》。我們首先關注這位躺在病床上的6歲孩子,他叫斌斌。雙眼蒙著紗布的他,時不時問爸爸和媽媽,天為什么一直是黑的,天什么時候能亮?斌斌的父親郭志平無言以對。幾天前,罪惡的手,殘害了斌斌的雙眼,也永遠地帶走了他的光明。再一次,整個社會被深深觸痛。我們的孩子能否獲得最基本的安全?帶著這樣的疑問,本周,我來到山西太原,見到了這個正在承受著悲痛的家庭。
紀實現場:
醫(yī)院病房外看望的人群,記者
1解說:和過去數天一樣,本周五,山西省眼科醫(yī)院住院部的四樓,沒有醫(yī)院往常的安靜。這間病房之外,素不相識的人們接連而至,為了是給這間病房雙目失明的小斌斌一點幫助。而這位在病房門前與人交談的就是小斌斌的父親郭志平。
紀實:郭志平與人交流,捐助等
2解說:面對好心人的捐助,這位山西臨汾汾西縣喬家村的農民,一臉謝意。除此之外,再難有其他的表情。
同期:
記者:孩子這幾天的情緒狀況怎么樣?
郭志平:只能說是好轉了點,但是情緒還沒有完全恢復。
記者:媽媽的情緒怎么樣?
郭志平:成天就知道,成天就知道哭,承受不了。
3解說:讓人難以承受的傷害發(fā)生在一周前。8月24號晚上6點多,要吃晚飯的時候,郭志平夫妻開始尋找在外玩耍的6歲的斌斌。5個多小時后,他們在距離自家大約十分鐘路程的山坡上找到了孩子。
同期:
記者:誰先發(fā)現的?
郭志平:有一個抓蝎子的,他說他好像看到一個孩子在躺著。我們找到11點多一點吧,他聽見我們在外面叫孩子,找孩子,找的找,叫的叫,他聽見了,他們兩口子就出來,出來才說的這個情況。我拿著燈在前面走,一照,就是我家孩子。
記者:那是一個什么地方?
郭志平:是一個荒地。
記者:外面看不到嗎?
郭志平:樓上看不到,那個地勢下了坡,這么窄的小路,下去又拐了一下,往右面又拐了一下,在那個山上看不見。我看見孩子我說,郭斌,孩子“嗯”他答應了一聲。然后我馬上就叫他們,說快點,就是我孩子,馬上就往醫(yī)院走,我說郭斌,你怎么在這呢?孩子當然說不清楚,我就抱到醫(yī)院了,抱到醫(yī)院醫(yī)生一檢查,醫(yī)生說不對,這是人為的,眼珠子不見了。
4解說:在連夜送至山西省眼科醫(yī)院,進行了3個多小時的緊急手術后,醫(yī)生表示,斌斌的雙眼已受到了永久性的傷害,無法重獲光明。是誰、又是為了怎樣的目的下此毒手呢?
同期:
記者:你問孩子了嗎?為什么出去,怎么出去的?
郭志平:他也說不清楚,他也不知道。
記者:你問孩子當時是什么樣的人把他帶出去?
郭志平:他也說不清楚,我也說不清楚。
5解說:6歲的孩子無力提供更多線索,只說,是一個說外地話的女人將他帶走。對真相的迫切期待,讓地方上有了很多傳言,如器官買賣,人販子殘害,迷信活動等等。案發(fā)后,包括公安部、山西省公安廳、臨汾市、汾西縣公安局在內的四級警力,成立了專案組,針對各種猜測去偽存真予以澄清,同時懸賞10萬元征集線索,全力展開調查。面對這樣的惡意傷害,除了希望盡快抓獲兇手之外,公眾要面對的是難以釋懷的刺痛、不安和不解。離開山西后,我們在北京專門采訪了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未成年人保護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佟麗華。
同期:
記者:山西這個孩子眼睛被傷害的案件的時候,您當時看到這個新聞的反應是什么?
佟麗華:我準確地告訴你,我不知道說啥,你說憤怒,你說無奈,我確實感覺到,沉甸甸的,不知道要說什么。
記者:從法律層面上,你現在掌握的信息,你怎么來分析這個案件,怎么定性這個案件?
佟麗華(嘆氣)
記者:為什么嘆氣?
佟麗華:盡管我們可以在法律上說,要加大對類似犯罪的打擊力度,但是如果風氣在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破壞我們說戾氣,在滋生和蔓延,孩子就首先會成為受害者,非常無辜的受害者。
臺內播報:
北京摔嬰案正式受理;河南警察摔嬰遭處分;吉林盜車殺嬰案判決……
6解說:事實上,兒童惡性傷害案件,給社會帶來的陰影,給公眾帶來的的傷痛并不會輕易消散。將罪犯繩之于法與司法保護兒童也是社會所能承受的底線。
同期:
記者:最近一段關于兒童侵害的案件特別密集,所以我不知道對您這樣一個從事法律保護的工作者而言,怎么看最近一系列密集的案件?
佟麗華:我們經常說那句話,孩子容易成為出氣筒,父母的出氣筒,成年人、父母和其他人這種,比如發(fā)生矛盾的出氣筒,甚至會成為成年人對社會有不滿情緒的出氣筒,孩子都容易受到傷害,這是一個讓人非常揪心的現狀。
記者:人們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解釋,現在在整個社會上一些道德的底線在不斷地降低,在不斷地淪陷,你認同這樣的說法嗎?
佟麗華:我認同。針對孩子的稀奇古怪案件的發(fā)生,它確實反映了這個社會,我們說不僅道德底線在突破。
同期 北京摔童案 犯罪嫌疑人韓磊:
(判處我死刑吧。)
7解說:就在本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外通報,正式受理北京大興摔嬰案。今年7月,嫌疑人韓磊在酒后與一婦女發(fā)生爭執(zhí)時,將一旁嬰兒車內7個月大的女嬰重摔在地,致其死亡。此后被檢方以故意殺人罪起訴。而他的悔過已然太晚。
同期:吉林長春:“盜車殺嬰”案終審維持原判
24號,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304盜車殺嬰案進行了終審判決,維持一審對兇手周喜軍的死刑判決。
8解說:同樣是針對嬰兒的暴力行兇,7月24號,吉林省高院的終審判決就認為,盜車殺嬰案兇手周喜軍的犯罪手段極其殘忍,犯罪后果極其嚴重,不足以從輕處罰。周喜軍也需要以自己的生命為罪行付出代價。
同期:
記者:在法律上的規(guī)定,有沒有針對未成年人孩子的刑事案件,有特別加重的情節(jié),或者有特別制裁的標準?
佟麗華:對有些針對孩子的犯罪,包括你比如說奸淫幼女,按照強奸罪,從重處罰。總的來說,包括中國司法,國際司法,在針對孩子的犯罪上,在量刑的時候,會是從重的,重傷三到十年,手段特別殘忍的可能十年以上,無期徒刑到死刑都有可能。
9解說:仍然是在本周,哈爾濱一個才出生56天的女嬰體內發(fā)現4根穿透內臟的鋼針,生命岌岌可危。收治女嬰的醫(yī)院隨后報警,警方調查后取得突破,而嫌疑人竟是女嬰的親生父親。
同期:
佟麗華:我們看到的這些悲劇,只是媒體報道出來的,我說我告訴你兩個特點,一個是往往受害人數眾多,一個是往往持續(xù)時間長,這兩個特點就足以說明很多案件,是隱形案件,還沒進入公眾視野和司法程序,還有多少孩子在家庭受到暴力,沒有出現嚴重后果,也沒有媒體去報道的。我們可能對一個悲劇的案件,我們都不愿過多觸碰它,甚至我們希望盡快忘掉它,但是問題是,中國有三個多億的孩子,我們都在說他們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怎么能讓這么多的孩子少受到傷害,心理、身體都能健康成長,這是我們成年人沒法回避的話題。
10解說:對兒童施加的傷害不僅來自社會,家庭暴力也在其中。被鎖在家中,直至餓死的姐妹,還有時常出現在媒體的孩子受虐照片,成為人們的黑色記憶。用法律保護弱小兒童的生存權利,成為人們的迫切要求。而在目前,法律層面專門針對未成年人合法權利的,只有一部《未成年人保護法》。這部法律制定于1991年,2004年到2006年有過一次修訂。當時正在國外的佟麗華為了參與這部法律的修訂,特意回國。
同期:
佟麗華: 我們很多人都投了很大的心血,為什么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前大家目標很明確,我們希望解決這部法律的可操作性問題,能解決幾個突出的問題,但是非常遺憾的是,2006年底這部法律修訂完了,未成年保護法,依然不具備可操作性,依然解決不了現實當中具體的個案,依然無法避免類似悲劇案件的發(fā)生。
記者:什么原因呢,是法律制定的問題、偏差,還是因為其他的因素?
佟麗華:立法者應該更好地來了解現實問題,立法者應該更直面現實社會的挑戰(zhàn)。
記者:現實社會的挑戰(zhàn)來自于哪兒?
佟麗華:我們有很多案件,包括由于家庭暴力被打死打殘的案件,我們往前去觀察,我們發(fā)現這個案件是可以被預防掉的,但是我們現在的機制沒有建立起來。
記者:你指的機制是什么?
佟麗華:如果從頂層制度設計的角度來說,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的未成年保護的法律體系,并不復雜,你比如,家庭起到防護作用,家庭是第一道關,監(jiān)護人必須擔負起責任。第二,假如家庭非常貧窮,或者說父母根本不懂得怎樣教育,所以說對有些家庭發(fā)生的案件,我們不是上去單純的就是指責。我們現在都在抱怨,都在看,但是類似的悲劇總在發(fā)生,那個制度十年以前可能談過,今天來談,要說的還是那些制度。
記者:你覺得缺失的環(huán)節(jié)在哪方面?
佟麗華:你知道我最不愛聽的一句話,也是整個社會談到兒童保護方面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共筑一道防護線。
記者:這是媒體經常說的。
佟麗華:這句話有道理,但這句話容易掩飾背后的細節(jié)和問題。
記者:掩飾了什么呢?
佟麗華:我們現在說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司法,假如我們把這五個作為五個單元,都應該發(fā)揮作用,現在一方面,在每個單元層面,制度都不健全,讓五個單元怎樣有機地系統(tǒng)結合起來,不要出現疏漏,在這方面我們依然沒有做到。
11解說:過去十多年來,佟麗華就一直致力于完善未成年人保護相關的法律體系。但是如何讓法律體系更具可操作性,如何建立法律之外的相關制度,使未成年人的保護從監(jiān)督、到干預、到服務能更加完整地運行,卻是現實提出的挑戰(zhàn)。
同期:
佟麗華:你說沒有制度嗎?我跟你舉最簡單的例子,以家庭暴力為例,每年孩子都有被打死打殘的案件,媒體一報道,社會關注一段時間,那么大家都在問,難道面對這樣的案子,我們在法律上沒有辦法嗎,我們法律說了,第一方面,我們可以撤銷監(jiān)護人資格,第二方面,我們可以追究虐待罪的刑事責任,基層的相關人員往往會說,法律規(guī)定的不明確,法律規(guī)定的是不明確,但是即使根據現有不明確的法律,如果認真盡責執(zhí)行,依然避免悲劇。制度設計本身并不復雜,坦率地說,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什么呢,觀念,需要的是責任,需要的是勇氣。
記者:你剛才談到這個責任的時候,其實對于很多偏遠地區(qū),特別農村的偏遠地方來講,他們在維護保護孩子的意識和能力也好,確實有欠缺的,但是這個就是客觀存在的東西。
佟麗華:你說的對。如果不能獲得來自外面的幫助,他們這些孩子受到傷害的可能性更大,實際在兒童保護的問題上,政府首先要去搭建這樣的平臺,政府要來,該出力的要出力,尋找一個健康成長的平臺,這是政府要做的。政府在這個過程當中,千萬要忌諱,一提政府責任就是我自己得去做多少功勞,我建多少兒童福利院,別人來做的時候,還可能戴著有色眼鏡看,你為什么來做呢,我們必須在這個問題上,要激發(fā)整個社會來參與這項我們說叫事業(yè)這樣一個積極性。
12解說:為了和殘酷的現實較量,山西汾西縣的家長們只能看住孩子,不讓他們單獨外出。但是在制度設計和現實操作的層面上,佟麗華希望成年人和父母能夠冷靜地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同期:
記者:在這個案件中,我們似乎也看到了,在監(jiān)護這個環(huán)節(jié)上,似乎也存在著一些缺失。
佟麗華:我不想輕易指責父母,因為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孩子不可能在父母雙方的死死地看護之下成長。從上幼兒園那天起,孩子就會有越來越多時間脫離父母的視線,所以說實際上我們還是要反思,整個社會以什么樣的一種心態(tài)來尊重和愛護這些無辜的孩子。甚至很多人還會說,這是極端的個案。
記者:這不是一個極端的個例案件嗎?
佟麗華:前段時間摔死孩子的案件是極端個案嗎?它是,我們又在發(fā)生極端的個案,為什么總在發(fā)生針對孩子的極端的個案。我最不希望的是,一個悲劇的案件發(fā)生,大家表達了憤怒,表達了惋惜,表達了悲傷,然后認為它過去了,我們等下一次悲劇發(fā)生的時候,我們再來一個循環(huán),這是可怕的。
記者:怎么來改變這個現實呢?
佟麗華:我們經常說句大話,孩子是這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如果孩子成長不安全,如果孩子從小感受到的是孤立,是威脅,是歧視,是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未來孩子們的社會將是怎樣?赡芪覀冊谡勥@些問題的時候,很多父母也在看這樣的片子,希望孩子上更好的學校,為孩子省吃儉用,希望看好自己的孩子,但這是不夠的。
記者:從何做起呢?
佟麗華:我們能為孩子走向一個好一點的社會環(huán)境,我們能做啥?哪怕你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企業(yè)的工作人員,別人家孩子摔倒了,能不能扶一下,能不能多給別人一些微笑,傳播一些友善和愛,這依然非常重要。
記者:有努力就會有希望。
佟麗華:是的,總要有一批人,越來越多的人,替孩子們去吶喊。
紀實:
醫(yī)院外父母帶著孩子看病,藍天
字幕:
目前,山西警方表示,殘害斌斌的案件依然在調查之中。如有線索可聯系0357-5123412 劉警官13700571961
演播室:
今天是9月1日,是開學的日子了。如果沒有這樣的意外,小斌斌本可以跨進小學的校門,成為一名一年級新生。他可以親眼看到自己的新同學,看到今天播出的,以“夢想”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但如今,因為這樣一個傷害案件,他的夢想翅膀受傷了。如何守護他,守護所有的兒童,答案也許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因為我們現在的行動就是孩子的未來,你有了光明的舉動,孩子的世界才不會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