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一號線開通在望 水上巴士或有大動作
武林門碼頭班次加密力爭提速
為更多人選擇水上巴士換乘地鐵上下班提供可能
記者 魏奮 通訊員 吳娟
制圖 李本獻
本報訊 杭州地鐵1號線初定在9月初驗收,驗收工作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就是地鐵口周邊的交通配套有沒有到位。目前,相關(guān)的交通配套方案正在評審,
根據(jù)功能不同,地鐵1號線31個站點分為中心站、次中心站兩大類。其中,“五位一體”(地鐵、公交、出租車、公共自行車、水上巴士)的交通配套方案,是武林廣場站等中心站的理想目標(詳見7月13日杭州新聞版《地鐵交通配套力爭五位一體》)
“五位一體”之中,水上巴士公司對于地鐵1號線的配套銜接,已經(jīng)有了一個初步考慮。
地鐵武林廣場站
離武林門碼頭只有150米
交通配套
已基本做到“五位一體”
按規(guī)劃,地鐵1號線與3號線,在武林廣場的地下交會。武林廣場站共有5個出入口,地鐵站廳層與武林廣場地下商場、地鐵上蓋物業(yè)綜合體相連通。
其中,地鐵武林廣場站的1號出入口,是距離水上巴士武林門碼頭最近的一個出入口,直線距離只有150米左右。出了地鐵,翻過一座杭州大廈天橋就到了。
由于處于杭州市中心,地鐵武林廣場站周邊的公交線路算得上是“密密麻麻”。共有杭州大廈、武林廣場、武林小廣場、中山北路口、武林門湖墅路口、天水橋、武林門北、中北橋等多個公交站,BRT車站1對(BRT杭州大廈站)。區(qū)域共有公交線路60多條。
公共自行車服務(wù)點也很多,在地鐵武林廣場站周邊500米范圍內(nèi),共有公共自行車服務(wù)點十多處,分布在移動大廈、杭州劇院南、杭州大廈D座、運河碼頭、中山北路口、華浙公園等處。未來武林廣場的地下空間、地鐵上蓋物業(yè)綜合體紅線范圍內(nèi),也都規(guī)劃有公共自行車服務(wù)點。
武林廣場周邊的商業(yè)、寫字樓等設(shè)施,都有配套停車場庫,但供需矛盾比較突出。
還有出租車,周邊道路上目前都可以“招手停”,還算方便。
綜上看來,地鐵武林廣場站,已經(jīng)基本擁有“五位一體”的交通配套。
與地鐵對接
最具優(yōu)勢的是
水上巴士1號線
水上巴士的優(yōu)勢是:早晚高峰不堵車,保證有座位;運行速度穩(wěn)定,和地鐵一樣能把時刻表精確到每一分鐘;而且,杭州水路沿途風(fēng)景如畫,票價3元錢,也不貴。
缺點是:航線只有8條,已開通的水上公交線路總里程約63公里。班次相對較少,平峰時段運行速度較慢,不能刷公交月票。
8條航線,去年客流量共七八十萬人。其中約50萬集中在從濮家站開到拱宸橋站的1號線上,途中?眶奚介T、武林門、信義坊站。
1號線的班次也最密,高峰時5-10分鐘發(fā)一班,平峰時半小時發(fā)一班。
從武林門站出發(fā)的水上巴士還有4號線、5號線,分別是開到打鐵關(guān)和汽車西站的。但班次很少,幾個小時才發(fā)一班。
在與地鐵接駁方面,最有優(yōu)勢的也是水上巴士1號線。
等到地鐵1號線正式運營,水上巴士武林門碼頭還將加密班次,盡可能與地鐵班次做到無縫銜接,速度也會有所提升。
水上巴士醞釀
北向延伸至運河天地
可能誕生杭城首個
水陸公交換乘中心
關(guān)于水陸換乘體系要完善提升,更多的想法還在醞釀、調(diào)研中。
水上巴士1號線,目前的北向終點站是拱宸橋站。很多市民反映,在拱宸橋碼頭下船后,換乘不太方便。
由于受道路條件限制,碼頭周邊150米內(nèi),都沒有公交站點和公共自行車服務(wù)點。
但就在不遠處,拱宸橋碼頭北側(cè)的輕紡橋以北約50米,就是運河天地。
輕紡橋凈高限制為5米,水上巴士的船型完全能通過。
隨著運河沿線的開發(fā),運河天地處的碼頭設(shè)施目前已經(jīng)完善,“硬件”足以支持水上巴士北向延伸。
如果把水上巴士1號線向北延伸一小段,到運河天地碼頭。那么,運河天地目前配建的停車場(地面180個車位,地下122個車位),有沒有可能嘗試用來做杭城的首個“水陸公交換乘中心”?
讓我們設(shè)想一下,私家車在運河天地停車場泊車后,可以免費換乘水上巴士,進入市中心武林廣場,再換乘公交、地鐵去往杭州的各個角落……最后,再乘坐水上巴士回來,開車回家。
如果這個想法能夠?qū)崿F(xiàn),對杭州的削峰暢流、綠色出行、緩解城市交通“兩難”,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還有,運河天地周邊的公共設(shè)施——跨運河的橋下空間,是不是也可以利用起來,改造為停車場?
比如距離運河天地碼頭約80米的輕紡橋。還有距離運河天地碼頭約400米、距離拱宸橋碼頭約150米的登云橋。
要是把這兩處橋下空間開發(fā)出來,不但可以緩解一些停車矛盾,也可以作為水上巴士碼頭停車換乘的首選場所。
接駁地鐵人潮
水上巴士會發(fā)揮更大作用
作為全國首個開通水上公交巴士的城市,杭州水上巴士最初的定位,是承擔(dān)公交運輸和水上旅游兩大功能,嘗試利用水上巴士來緩解市區(qū)的交通壓力,分流一部分市民坐水上巴士上下班。
從2004年到現(xiàn)在,水上巴士從1條發(fā)展到8條。利用運河、余杭塘河、上塘河這杭城三大水系,打通了杭州的“水脈”。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和享受到水上巴士的品質(zhì)感,水上巴士公司最近也在開展一系列活動,如邀請市民、老人、孩子們來免費乘船體驗,賞水上風(fēng)光,聽運河傳說……水上巴士人人有座、有空調(diào)、有衛(wèi)生間,運河兩岸古貌新顏、景色優(yōu)美,一波一浪,蕩漾出“慢生活”的節(jié)拍。
杭州的河道,經(jīng)過市政府多次改造,如今濱河居住的環(huán)境也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把家安在水上巴士的“身邊”。
從現(xiàn)在的運營情況來看,水上巴士乘坐人群中,1/3的人是用于高峰時段上下班;2/3的人是用于休閑觀光、慢出行。乘坐高峰出現(xiàn)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與通勤早晚高峰時間錯開。
此外,免票人數(shù)(1米以下的兒童和老年卡人群)在總客流中所占比例較大,約占四成以上。他們注重出行的舒適度,對時間要求不高。
今年10月地鐵試運營后,杭城的整個公共交通格局將會發(fā)生重大變化。但對特色獨具的水上巴士而言,也許更是一種“利好”——自身的規(guī)劃日趨完善,加上地鐵人潮的接駁,在未來,“坐船上班”、“旅行上班”的理念,將會被更多人欣賞和接受。
來源: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