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贊過
查看更多
馬上又到端午節(jié)了,在這一天吃粽子應(yīng)該說是我國流傳千年的傳統(tǒng)習(xí)俗。而古人的這種搭配其實是十分合理的,十分適合季節(jié)養(yǎng)生的。葉子不僅帶來清香,還能提供多酚類物質(zhì)和鉀元素,蒸制時滲入米內(nèi),有利于提高人體的抗熱功能。另外,糯米性溫,有暖脾胃的作用,天氣日益炎熱,身體表面血流增加,腸胃功能逐漸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夠改善這一問題,且不說其中的配料,僅就清香的葉子和柔軟的糯米,就足以讓人食欲大開。
雖然未到端午,但粽子已經(jīng)隨處可見了,很多人都會先買一些嘗嘗鮮,那么問題就出現(xiàn)了,有些人問了,吃粽子有什么講究嗎?是否人人都適合吃粽子呢? 粽子大體分為兩種,也就是南北之分,北方粽子由糯米加小棗、花生、蓮子、山藥、芡實之類配料,更有一定的補益作用,而添加紅豆、綠豆、豆沙等配料,一方面能夠清熱解毒,另一方面能夠增加蛋白質(zhì)含量,無油,比較清淡;南方粽子一般是肉粽和蛋粽,可提高蛋白質(zhì)和脂肪攝入量,并增加了鐵的含量,比較油膩,比北方粽子的熱量高。 不過粽子味道雖美但多食則不益健康。 由于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zhì),含過多的脂肪、鹽、糖。例如一個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約一至一碗半的飯,熱量約為400~500卡路里。因此,建議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以免造成胃腸無法及時消化引起胃腸不適。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群建議少吃或一定要注意選擇合適的粽子。 心血管疾病人群不宜選擇肉粽子: 因為肉粽雖然蛋白含量高,卻含有大量的脂肪,較難消化,不適合消化不良人群、高血脂人群、心臟病患者食用,可以選擇豆沙粽、小棗粽和八寶粽等品種;膽囊炎患者也不宜食用加了臘肉、蛋黃之類的粽子。 胃、腸道病患者不宜吃涼粽子: 有很多人都習(xí)慣吃涼的粽子,覺得口感更好,比較有咬頭。其實糯米本是溫中補氣,適合脾胃有病的人吃,但是,糯米的吃法卻很講究,把糯米用來煮稀粥,趁熱喝,可滋養(yǎng)脾胃,特別是脾胃虛寒的人喝了之后非常舒服;而把糯米做成粘乎乎的糕,放涼后再吃,或者涼后再熱了吃,就難消化、傷脾胃了。若再加上大量動物油脂,更不是人人能夠承受。 建議吃剛包出來的熱粽子對于中老年人和胃腸不好的人來說相對健康一些,每次宜少吃一點,選小粽子,特別是里面含有粗糧薯類配料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并搭配一些新鮮的蔬菜,這樣既能享受傳統(tǒng)食品的美味,在健康上又比較放心。中老年人也可食用含有粗糧、豆類和滋補原料的粽子,如八寶粽子等。 糖尿病人群不宜吃粽子: 因為糯米是精白米,人食用后血糖升高,還有一些商家為了滿足人們追求低熱量的需求,市場上的無糖粽子多了起來。商家會介紹,這些無糖粽子使用的是甜蜜素等甜味料,不含蔗糖成分,糖尿病患者也能放心吃。其實糯米本身升高血糖的作用就非常明顯,無論是否無糖,糖尿病人都不應(yīng)多吃粽子。因此即使是無糖粽子,糖尿病患者也最好不吃或盡量少吃。 考生應(yīng)盡量少食用粽子: 有些商家把粽子取名為“狀元粽”,也是取自諧音,有些家長為了給孩子討個好彩頭,會為孩子準(zhǔn)備粽子,但在這里提醒家長和考生:粽子屬于高熱量、難以消化的食品,粽子考生可以吃,但千萬不要多吃,可以選豆沙、棗泥等較容易消化的餡料。以免造成消化功能差的人容易肚腹悶脹,帶來腸胃類疾病。還可能影響食欲,不利于正常的營養(yǎng)攝入。很多人吃粽子時有蘸糖的習(xí)慣,過多的糖會使人煩躁不安,情緒激動,也不利于考生正常備考。 健康小提醒: 如果是自家包粽子,主料可以用部分雜糧米、紅豆、薏仁、山藥、芋頭或紅薯取代,不僅可增加纖維質(zhì)含量,減少腸胃負擔(dān),更有益于健康。 粽葉蒸后放置一段時間之后顏色發(fā)暗是正常的,不要選那種皮色鮮綠甚至藍綠的粽子,因為很可能是經(jīng)過硫酸銅處理的粽葉,對健康沒有保證。 粽子屬于主食。如果吃了粽子,就要減少米飯、饅頭、面包等其他主食的量,避免一日當(dāng)中能量過剩,引起增肥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