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認識的
艾灸群里的一個朋友,從2012年一直走到今天,從剛開始完全不了解艾灸,到現(xiàn)在變成以為講師一位大師,我覺得這個過程是非常勵志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艾灸學習之路是怎樣的。
12年年初開始接觸到艾灸。當時用的是很流行的銅片艾灸盒,隨身灸。一開始灸著很爽,特別是肚臍這里,灸出很多水。當時指導我灸的人說這就是濕氣排出來了啊。一開始每天都灸,但灸了一兩個星期后就開始上火了。
然后開始學習常見的艾灸理論。比如保健灸每周一次就好,帶“風”字的穴位不能灸,要祛濕該灸豐隆穴等等。真的感到挺復雜的,但看著有點高端哈哈。
13年開始接觸到了著附灸,也就是直灸。這個更高端了,得先涂刮痧油,然后由專業(yè)人士找好穴位,放上艾柱,點燃,艾柱快燒完了再用鑷子夾走。灸一柱叫一壯,一口氣灸幾十到幾百壯。
13年為了去掉體內(nèi)的濕氣,一發(fā)狠在足三里玩命灸,左邊足三里灸出一個大大的水泡。指導老師說濕氣太重了,現(xiàn)在想想其實就是燙傷。
15年老師開始辦網(wǎng)絡課程。15年的夏天老師每天的微信推送都在說他每周末都找兩個學生幫他艾灸,“非常的舒服”,一灸灸幾個小時。當時我在想艾灸也沒那么舒服吧,有時還有點痛苦!
15年年底已經(jīng)知道挺多艾灸的知識了。而且自己試了幾十根艾條了,但都沒什么很舒服或者像他們推送的文章說的那樣經(jīng)絡感傳那么神奇的效果。對艾灸還是將信將疑的。
當時主要有兩個問題,一個是艾條用的“藥艾條”,一個是一直停留在自己給自己灸,老是覺得自己脾濕需要灸什么什么穴位,做灸時其實很緊張,放松不了。
15年年底一個偶然的機會,同學說幫我灸一下,問我想得灸哪里?當時腸比較寒,找了后腰的大腸腧。估計人也比較累,趴著被灸時想睡覺,但是清楚地感覺到了艾熱在體內(nèi)的傳導!直接透過腰部到了小腹,真的非常非常舒服!
那一次被灸是我學習艾灸的轉(zhuǎn)折點!從非常理性地分析什么病用什么穴位,到非常感性地相信自己身體的本能。
16年開始嘗試遇到親人朋友身體不舒服就嘗試用艾灸調(diào)理。但是效果時好時壞,很多時候被灸的人反映“燙”。
16年夏天,因緣具足,得以比較全面地學習老師的艾灸理論部分。這一部分,前面已經(jīng)分成三次都在群里分享了。
艾灸四步,艾灸調(diào)神,艾灸取穴。艾灸三大理論板塊。
艾灸四步就是陳日新:探感定位、辨敏施灸、量因人異、敏消量足。我覺得氣至病所比較重要,改了一下陳日新的話:探感定位,氣至病所,持續(xù)作用,敏消量足。
16年夏天至今,自己灸和幫人做灸,大大小小的艾條已用了超過400根。
我自己感覺,艾灸之所以取名“艾灸”,最重要的是施灸者不要有太多自己的后天意識。不要想著“我覺得ta該灸哪兒”或者“書上講這個病該灸哪兒”,而是跟被灸者充分地交流,一切以被灸者的感覺為準。
只要被灸者感到燙,即使是自己做灸感到燙,那不如不灸。人感到燙時,對這個熱量其實是非?咕艿。這時候去堅持,很可能是有害的。
我跟有的朋友交流,說他們做艾灸也是“以潮紅為度”,但也感到“還是有效果的”。言下之意是我不該輕易否定時下的一些艾灸理論。
舉個例子吧,肚子冷疼,找個熱水袋捂捂,也會感到舒服一些。這時候可以說是“有效果”。但捂熱水袋能不能把肚子冷痛的病根給去掉呢?大多數(shù)時候是不能。這可以說是“沒有治療效果”。
以我自己為例子,以“潮紅為度”指導做灸,想去掉體內(nèi)的濕氣,搞了幾年,燙出大水泡,留下瘢痕,短期也感到有所緩解,長期看來根本沒有治療效果。
說出自己學灸走過的彎路,是希望大家做灸時感到燙的話,那就停下來吧。然后有機會找有艾灸經(jīng)驗的朋友幫你灸一下,切身體會一下?丛俣嗟奈恼,聽人講再多,都不如自己切身體會一次。
暫時沒因緣讓有經(jīng)驗的朋友幫你灸,也可以朋友之間互相灸,充分地交流,也可以比較快地體會到灸熱在身體發(fā)揮作用的感覺。
然后艾灸文章里談到的“吸點”,看著很神奇,其實只要你放松著幫人灸,實踐多幾次,都能很清楚地感覺到的。
能感受到吸點了,那幫人灸的時候,心里就多多少少有譜了。
每次想到自己在學灸的路上走過的彎路,被各種各樣看著“高大上”的理論帶得暈頭轉(zhuǎn)向,就很想把艾灸推廣到
只要一提到艾灸,大家想到的只有灸春堂艾灸。
目標遠在天邊,還得腳踏實地,一步一步慢慢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醫(yī)的魅力就在于此,艾灸在告訴發(fā)展的科技時代,依舊保持著他的魅力,發(fā)揮著科學所不能證明的作用,學習艾灸是辛苦的,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有所感悟,能學到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