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快到了,各種各樣的粽子開始擺上柜臺,大家也都在為過節(jié)準備選購粽子。很多人都會先買一些嘗嘗鮮,那么問題就出現了,有些人問了,購買粽子時需要注意什么?吃粽子有什么講究嗎?是否人人都適合吃粽子呢?
購買粽子的注意事項
專家提醒,如果購買有獨立包裝的粽子,一定要看看包裝上有無“QS”標志。“QS”是英文“QualitySafety”的縮寫,是食品市場準入標志。粽子的“身材”也很重要,要買粽角端正、扎線松緊適當、無明顯露角、粽體無外露的粽子。
除了上述細節(jié)外,買粽子尤其是沒有獨立包裝的散裝粽子,還要提防“返青粽葉”,即被浸入工業(yè)硫酸銅中“返青”的粽子葉。這種粽子葉雖然色澤青綠,看上去很美,但其中含有的硫酸銅對胃腸道有強烈刺激,會導致惡心、嘔吐、胃燒灼感等,嚴重的還可能出現腹絞痛、嘔血甚至黃疸、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因此千萬不要貪圖粽子外表好看而選擇粽子葉鮮綠的,使用傳統(tǒng)風干粽葉包制的粽子雖然顏色發(fā)暗發(fā)黃,但更加安全。
粽子好吃,但不易消化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含過多的脂肪、鹽、糖。例如一個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約一至一碗半的飯,熱量約為400~500卡路里。因此,建議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以免造成胃腸無法及時消化引起胃腸不適。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群建議少吃或一定要注意選擇合適的粽子吃。
糖尿病人群不宜吃粽子
因為糯米是精白米,人食用后容易血糖升高,還有一些商家為了滿足人們追求低熱量的需求,市場上的無糖粽子多了起來。商家會介紹,這些無糖粽子使用的是甜蜜素等甜味料,不含蔗糖成分,糖尿病患者也能放心吃。其實糯米本身升高血糖的作用就非常明顯,無論是否無糖,糖尿病人都不應多吃粽子。因此即使是無糖粽子,糖尿病患者也最好不吃或盡量少吃。
胃腸道患者不宜吃涼粽子
有很多人都習慣吃涼的粽子,覺得口感更好,比較有咬頭。其實糯米本是溫中補氣,適合脾胃有病的人吃,但是,糯米的吃法卻很講究,把糯米用來煮稀粥,趁熱喝,可滋養(yǎng)脾胃,特別是脾胃虛寒的人喝了之后非常舒服;而把糯米做成黏乎乎的糕,放涼后再吃,或者涼后再熱了吃,就難消化、傷脾胃了。若再加上大量動物油脂,更不是人人能夠承受。
建議吃剛包出來的熱粽子對于中老年人和胃腸不好的人來說相對健康一些,每次宜少吃一點,選小粽子,特別是里面含有粗糧薯類配料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并搭配一些新鮮的蔬菜,這樣既能享受傳統(tǒng)食品的美味,在健康上又比較放心。中老年人也可食用含有粗糧、豆類和滋補原料的粽子,如八寶粽子等。
心血管患者不宜選擇肉粽子
因為肉粽雖然蛋白含量高,卻含有大量的脂肪,較難消化,不適合消化不良人群、高血脂人群、心臟病患者食用,可以選擇豆沙粽、小棗粽和八寶粽等品種;膽囊炎患者也不宜食用加了臘肉、蛋黃之類的粽子。
考生應盡量少吃粽子
有些商家把粽子取名為“狀元粽”,也是取自諧音,有些家長為了給孩子討個好彩頭,會為孩子準備粽子,但在這里提醒家長和考生:粽子屬于高熱量、難以消化的食品,粽子考生可以吃,但千萬不要多吃,可以選豆沙、棗泥等較容易消化的餡料,以免造成消化功能差的人易肚腹悶脹,帶來腸胃類疾病。還可能影響食欲,不利于正常的營養(yǎng)攝入。很多人吃粽子時有蘸糖的習慣,過多的糖會使人煩躁不安,情緒激動,也不利于考生正常備考。
不同粽子適宜搭配的茶水
白粽子:適宜搭配玫瑰花茶淡淡清香,調理血液循環(huán);
紅棗豆沙等甜膩粽:適宜搭配綠茶或薄荷茶,可增進葡萄糖的代謝,不讓過多的糖分停留在體內,適合糖尿病患者;
鮮肉火腿香腸等油膩粽子:適宜搭配普洱茶或菊花茶,去除口感上的油膩,最適合心血管不好的人;
椒鹽蛋黃等咸甜粽:適宜搭配烏龍茶,口感溫潤美妙,能將咸甜口味襯托的更濃郁。
健康小提醒
如果是自家包粽子,主料可以用部分雜糧米、紅豆、薏仁、山藥、芋頭或紅薯取代,不僅可增加纖維質含量,減少腸胃負擔,更有益于健康。
粽葉蒸后放置一段時間之后顏色發(fā)暗是正常的,不要選那種皮色鮮綠甚至藍綠的粽子,因為這很可能是經過硫酸銅處理的粽葉,對健康沒有保證。
粽子屬于主食,如果吃了粽子,就要減少米飯、饅頭、面包等其他主食的量,避免一日當中能量過剩,引起增肥問題。
來源: 39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