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贊過
-
人反對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我們這一期分享的話題是《有一種前任叫前東家》,請到的特邀嘉賓是達達令,畢業(yè)于985高校新聞學專業(yè),做過電影策劃,時尚雜志撰稿人,專欄作者,現(xiàn)在就職于某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公眾號【她在江湖漂】主理人。
達達令 我身邊有朋友每一次找到新工作,總是歡喜的找我吃飯慶祝一場,我也愿意赴約,就當做是常見的一場社交。 可是詭異的是,每一次關于這種本來是為慶祝對方有了更好去處的對話,往往總是變成了對前東家的吐槽以及討伐大會。 也是,人畢竟是情緒動物,難免總是要對自己當下所處的不好遭遇分享出來,一是為了給自己離開這份工作一個理直氣壯的理由,二是期待別人也能給自己一些贊同,以便讓這份決離職決定有更多的定心丸。 (圖選自日本插畫師 Tatsuro Kiuchi 作品) 我們都是孤獨的人兒,既需要被認同,也需要被慰藉。 但是從另一面的角度來說,如果為了讓自己的這份決定得到更多人的體會與認可,那我覺得大部分程度上來說是沒有用的。 這就跟談戀愛一樣,一個人是具體而生動的,因為彼此喜歡而在一起,于是有了更多的相處時間,久了你會慢慢發(fā)現(xiàn)這個人跟我之前想的不一樣。 同樣的道理,一份工作也是具象而瑣碎的,哪怕是設計師也分為建筑設計、藝術設計、平面設計、展覽設計、工業(yè)設計等更多的總類。加上自己所處的工作環(huán)境,周圍人的一群人際關系相處,這些看似不需要計入薪酬的部分,其實都直接影響著自己每一天具體工作事項的節(jié)奏與情緒。 坊間傳言那么多馬云先生說過的其中一句金句是,一份工作如果讓員工有想離開的念想,那只能有兩種原因,一是錢沒到位,二是人受委屈了。 有段時間我的朋友圈里很多人在分享這一句話,感覺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感覺別人家的老板才是好老板,心里祈禱最好就不經(jīng)意讓我的領導看見,頗有一副我現(xiàn)在的所獲所得都匹配不上自己的付出的小情緒。 其實如果作為一個稍微辯證思考一下的理性者來說,你大可以站在自省的角度想一想,為什么我付出這么多,可是收獲還是這么少? 按照我自己的梳理,要么一是自己的專業(yè)水平不夠,積累也不夠,所以自己目前處在職場生物鏈的最底層是應該的;二是自己做出了成績,可是老板沒發(fā)現(xiàn)或者不知道,所以也沒有辦法給你加薪升職。還有第三種,就是你自己純粹以為自己很勤奮,可是終究對于公司的本身效益并沒有多大的提升,也就是說,有可能你自己一直在做無用功。 到了這一步就可以大概明白,如果是第一種情況,那你就沒有任何可以抱怨的資本,沉下心來讓自己慢慢磨煉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那么你要思考的問題,就應該是怎樣用合理的方式去呈現(xiàn)以及展示自己的功勞,說真的其實當老板的很忙,當HR的同事也不是萬能的,有些時候自己主動一點不是壞事。 當然了,如果是第三種情況的話,那么你要考慮的問題是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不是出了問題,既然這樣的話勢必要及時剎車一下自己反省一番,否則自己的一味付出但是成績平平,到了最后可能自己那一點耐心也都被消耗完了。 這就是我不愛拿自己的前東家出氣的原因,更沒有抱怨的意向所在,因為這本身就是一件沒有什么意義的事情。 我離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快兩年,因為我手上有一批負責的客戶名單,所以在我離職交接工作時候給客戶發(fā)郵件的統(tǒng)一口徑都是,我調換了部門,手上的具體工作由誰誰誰交接。 我不好第一時間告知客戶我辭職的事情,主要是因為我的這個崗位這兩年里換了很多人,工作繁瑣、壓力也大、有時候面對難纏的客戶也是鬧心,所以在這個位置上的人員都待的時間都不是很長。 后來我向公司提建議,說既然我們的客戶是固定的,我們作為服務的乙方自己內(nèi)部難免有變動,所以最好設立幾個固定的電話、QQ以及郵箱等聯(lián)系方式,這樣即使具體的負責人走了換了另一個,但是對于客戶而言他是沒有被影響的。 所有的變動在內(nèi)部消耗完畢,于是連每過一段時間要跟客戶統(tǒng)一話術說我們那誰誰誰又走了都不需要了,畢竟那樣會給對方造成信息量的困擾,而且發(fā)生的次數(shù)多了,其實對公司的信譽也是有影響的。 這個建議被采納了,后來我離開公司以后,這個工作法則就一直這么延續(xù)了下來。 也會有人問,既然自己已經(jīng)走了,你哪還管得了要維護公司名聲的事呢? 我記得當年在武漢上大學的時候,隔壁的兄弟學校華中科技大學的校長李培根院士有一年成為了風云校長,因為那一年他在學生的畢業(yè)典禮上時候說了一句,母校是什么?母校就是你在心里罵無數(shù)遍,卻不允許別人罵一句的地方! 那一年里根叔成了風靡一時的時髦校長,當時作為價值觀建立還在搖擺迷茫的自己,第一次聽到這個觀點的時候還是被震驚了一下。 那段時間我的情緒很消極,一是因為我所在的新聞學院是這所學校里的小學院,算不上重點學科,所以每次舉辦大型的校園比賽,比如校運會比如文藝晚會的時候,學院里出不了很優(yōu)秀的成績,這讓我覺得很沒面子。 再到后來我又延伸到了對學校的不滿,我覺得自己的學校不夠出名不夠厲害,每次出去跟別人介紹自己來自哪里的時候,總是要說很長一個校名,說到最后感覺底氣都沒有了。 這樣的情緒交加,一度產(chǎn)生了讓我有種想退學重來一次高考,甚至是延伸到了念大學沒什么用的這一個可怕念想上。 這種感覺太太痛苦。 于是當我聽到李培根院士的這么一個“母校論”,我瞬間從自己以前那些復雜不滿、哀怨牢騷的情緒里走了出來,那也是我第一次意識到,我自己的思想是如此偏激,我差點犯了一個很致命的錯誤。 也是很多年以后,我才敢在心里承認,我當年那些對于自己的學院跟學校的不滿,其實來自于我自己的自我否定造成的錯誤邏輯。 我自己不夠努力也不夠出色,我迷茫到自己將來的出路不知在何處,我討厭身邊的同學一個個比我過的精彩,我不喜歡他們在我面前談論取得了什么成就…..可是另一方面,我又并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想要什么,以及投入什么樣的事項可以真正給我以成就感跟快樂。 于是就這樣,我把一切都歸咎于外部原因的種種,其實我是在逃避自己那份不夠努力也不夠理性的向內(nèi)成長。 經(jīng)過了這么一個小邏輯思考以后,我的那些糟糕情緒竟然伴隨著時間的流逝,一點點的消失掉了。 等到我進入職場,我每一次換工作的時候都不會向別人請求建議,一是我自己早在心里做了一個利弊分析,二是畢竟每個人的評判標準不同,我自己很在意的部分可能在別人眼里就是不可思議的,這樣的負面反饋反而會挫敗自己的心情。當然了還有第三點,就是我以前提過的觀點,沒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這就跟結婚過日子一樣,總是好壞并存,關鍵看能夠讓你留在這里的權重比有多大,僅此而已。 這也是為什么我身邊人跟我提,最近要辭職了,我要換工作了,我總是習慣性的回復,嗯,你想好了就行。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為你做正確的決定,只有你自己。 到現(xiàn)在為止,我還經(jīng)常收到前公司的客戶給我電話或者消息,要一些資料或者咨詢一些問題,每次遇上這樣的狀況,我也總會告知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負責這項事宜,具體你可以跟誰聯(lián)系,然后把對接人的電話附上。 而另一方面我也會給前公司這部分工作的負責人一個電話,確認一下現(xiàn)在是否他還在繼續(xù)這份工作,并且告知他有客戶因為這么一件事情找到了我,麻煩你處理一下。 這種情況一開始是每周一兩次,到如今大概兩三個月也會有一次的頻率。 有一次我跟前同事吃飯,她知道了這件事情以后直接跟我說了一句,你就是心腸太好,老慣著他們那一幫客戶大爺,再說了前公司以前那些種種坑爹,你何必要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我回答說,因為每一次來找我的客戶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對于他們來說,即使我回答了無數(shù)次的話,對于他們個人而言也都是第一次,他們沒有必要為我的不耐煩買單。 二是以前遇上那些坑爹之事,是由許多部分構成的,無論是公司制度也好,人際關系也罷,這些都有著長遠而深刻的歷史復雜原因,犯不著為了很多人造成的不好狀態(tài),去責怪這個不是活物的公司物體本身。 你別看我說起這些一二三的時候聽起來風輕云淡,我也是在這些具體繁瑣的教訓中一步步梳理過來的,我對于每一份工作的離開,說是開開心心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也沒有必要放大這部分不開心,把自己說得有多慘。 因為如果一旦你把這部分悲慘放大了,那就會激發(fā)你對下一份工作的更美好愿望,但是到了后面你發(fā)現(xiàn)下一份新工作其實也不過如此,要處理的難題是大同小異的。 如果你愿意說服自己接受這個真相也好,但是如果你自己還沒有意識到,以為可以通過不停變換工作來告訴自己一定可以找到那份“最好的工作”,這樣只會讓你的職場之路惡性循環(huán)。 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一份所謂“最好的工作”,無論之于你還是之于外人的評價,它都是一個不可下絕對定論的事情。 其實還有另外一層更深的私心,我不想向別人吐槽或者批判我曾經(jīng)服務過的東家,是因為我也不想一刀否定當初我選擇了這一個公司,以及公司愿意給予我這個機會這個崗位,這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如果說談戀愛難免遇上幾個人渣,那是因為感情是一項復雜的東西,可是對于選擇一份工作這樣一件事情,本來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你接受了它給你的市場定價,你也選擇選擇這么一個平臺,那就不存在糾纏不清了。 我不會跟別人說我當初選錯了一個惡心的公司,畢竟我自己當年也是以在這個地方工作而感到自豪的,而至于到了后來我有所成長有所改變,我有了更多的機會,那我離開便是。 與其讓自己找到一堆關于這個公司不好的地方說服自己離開,不如完善自己的本身以備讓自己積攢更多可以離開、以及有所選擇的資本。 而且要知道,真的要離開的人不會左右搖擺,那些叫嚷著這一次一定要離開這個破地方而遲遲不見行動的人,他們永遠都會抱怨人生為什么要工作這件事。 這也是我近兩年開始轉換的一個思維,正向的去往前思考,而不是消極的往后看說那個破公司再這么下去遲早要完蛋的!你只是一個渺小的份子,你的離去還不足以震懾一家公司倒閉,千萬分之一的力量都不夠。 你要做的是往前走,往前看,去完善你自己這么一個個體成長路徑的體驗,你要知道的是,舊的會離開,新的會到來,你要敞開擁抱未知的一切就好。 去年看《奇葩說》的時候,主持人馬東說了一段話讓我很受用。 他說,在人生的大尺度上,沒有浪費這個概念。我們經(jīng)常會說我跟那個人談了三年戀愛,結果他是個王八蛋,回想起來我人生是浪費的。但你怎么假設你的人生沒有那三年?你怎么假設你的人生不會浪費在另外一個王八蛋身上?你還常說我找了一份爛工作,那是一個爛公司,我在那個公司工作了四年,我是浪費了我的四年,你怎么知道? 人生里每一份經(jīng)歷都是有用的,哪怕是以教訓跟失敗為代價,因為從一生的長河來看,你總得摸爬滾打,你總得從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小白慢慢蛻變成成熟人,這個過程的深淺程度不一,也決定了每個人的人生體驗不一樣。 你的獲得,決定了你的生活的方式;而你的付出,決定了你生命的意義。 我寫過自己吃過的那些大虧小虧的故事里,我寫過的那些我遇見的曾經(jīng)為難過我的人里,我不會說終有一天,我要牛逼起來證明給你看,當然我也不會感激敵人,說什么所謂的謝謝你讓我得以成長。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歸于我自己想成長、想努力、想掙扎探尋出一條自己的路而已。 每個人都只能陪你一段路,愛你的人如此,難為你的人也是,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你只是想自己證明給自己看:我試著往我想要的那個方向做出了這些布局、試錯、嘗試、收獲、以及反饋,然后再一輪重復……我慢慢靠近了那個我想要的事業(yè),順便完成了我想要的生活方式的其中一項而已。 我們總說,每一次離開都是為了能更好的回來,但是我們也知道,有時候人生不是你想回頭就回得了的,在這個機遇越來越多的時代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往前走,別回頭。 我一直記得在電視劇版《杜拉拉之似水年華》里陳豐說的那一句,我認為去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選擇的原因。 職場君 感謝達達令的精彩分享,如果說找工作看的是能力,那離職看的則是人品。君子斷交,不出惡聲,不管是多么不順心的工作,仔細思考,總能發(fā)現(xiàn)讓你從中受益的地方,既然緣分到頭,那就好聚好散,別回頭,繼續(xù)披荊斬棘地往前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