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戰(zhàn)神哭了,郎女神也笑了,她帶領下的中國女排是我們心目中的女神,也是現(xiàn)實中的戰(zhàn)神。這一次沒有奪冠,但勝似奪冠。體壇真正的強者,強大的永遠是內心,真正讓人尊敬的,總是那一份堅韌。她們在無人看好的情況下,將奪冠大熱門,東道主淘汰。本屆奧運會,在三大球項目上,我們第一次看到中國隊,幸福地哭,這也是第一次看到強大的對手,失望痛哭。
中國女排是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與冠軍無關,只與精神有關。從32年前在洛杉磯奧運會,在中國人心中豎起,至今依舊飄揚。那時我還是小孩子,在別人家電視前看到的那些激動人心的畫面,比《射雕英雄傳》留下了的印象更深刻。
堅持,挑戰(zhàn),無所畏懼,不斷突破的中國女排帶給中國體育的是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女排精神也是中國體育迷途還未知返中,最需要的東西。中國體育不缺金牌和金錢,但缺精神,這就像一位美女不缺美貌和身材,但缺善良。
這一次在里約,女排姑娘輸了幾場球,僅以小組第四出線,1/4決賽,無人看好。面對奪冠大熱門巴西,在對方的主場,她們先輸,后贏,最終完成了逆轉。每一個關鍵時刻,你不得不佩服,這就是那支曾經屢創(chuàng)奇跡的那支隊伍。里約奧運的金牌,第17枚到手,每一枚金牌的獲得者都值得人們尊重,但是更值得尊重的是那一種精神,這種精神為中國人帶來突破的創(chuàng)舉,這種精神充滿了不屈的奮斗和拼搏的內涵。
在看顏值、重娛樂的當下,中國體育慢慢在失去一些東西,男足,男籃,越來越富有,但也越來越娘。職業(yè)體育不職業(yè),專業(yè)體育看金牌,中國體育和中國體育產業(yè)都在走著一條“康莊的小路”上,一切以利益來調動的體育盛宴,堅守了32年,輝煌過,振奮過人心,但體育本身和奧運本身的精神內涵卻在這個過程中,慢慢被淡化。
“更快,更高,更強”是寫入《奧林匹克憲章》的格言,源自于一所學校的校訓。這一奧運精神,充分表達了每一個體育人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斗精神和不畏艱險、敢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在比賽場上,面對強手,發(fā)揚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敢于斗爭,敢于勝利。重在參與,是另一種奧林匹克精神,它旨在鼓勵參與。體育本身就是一種自我鍛煉、自我激勵、自我發(fā)展的方法,對于一切不自信,不敢參與其中的人而言,奧林匹克的“重在參與”精神在鼓舞著他們走進體育,戰(zhàn)勝那些曾經弱小的自己。
這些是奧運精神,更是體育精神,這才應該是奧運會帶給每個人最為重要的東西,而絕非金牌的數(shù)字!
曾經何時,奧運會一度成為不自信的中國人向世界展示自信的舞臺,就像現(xiàn)在朝鮮和韓國人渴望的那樣。20多年的時間,奧運金牌成為幾乎所有中國人追求和期待的東西。但是,在2008年的輝煌之后,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健身成老年人的活動,國民體質每況愈下,青少年沉迷游戲,嘲弄足籃球成媒體最熱衷的體育話題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反思,我們還需要那么多金牌嗎?
“國家每年花幾十億巨資讓幾萬人代替數(shù)億人去參與體育鍛煉”,這成為奧運爭光計劃振興民族精神之外,一個意外苦果。我們中國的體育早已脫離了校園,脫離了教育,急功近利之下,不再單純,體育精神失去了它的土壤,體育也難有健康發(fā)展的方向。幾十億搞體育不多,但是如果“體育脫離了原本它教育的屬性和本質”,那么這一切,就太貴了。
凡事必有利弊,去弊存利,是識時務之舉。還好,中國體育迷途未遠,重振女排精神,讓體育回歸體育本身,已是當務之急。
中國大多數(shù)優(yōu)勢項目,都是國外非職業(yè)化體育項目,但凡職業(yè)化程度高的體育項目,電視上中國人身影難得一見。所以,姚明、劉翔、李娜、孫楊更讓世界和國人尊敬,這份尊敬,不論有沒有奧運金牌在身,不論他們身上是否有小的缺點。
中國足球和中國籃球的退步,是在世界足籃球步入全面正規(guī)化、職業(yè)化的同時,我們的場地被“高樓大廈”侵占,我們的人才選拔體系被“唯成績論”腐蝕,我們的孩子提升和鍛煉的機會被“假年齡”剝奪,我們的體育明星被“金錢和廣告商”控制思想。以世界第一運動足球為例,中國有13億人口,但足球人口僅為25000人多一點,而記錄在冊的職業(yè)球員只有8000人。相反,冰島舉國足球,全國人口只有30多萬,足球人口也高達20000多人。足球場地硬件、足球師資力量、足球文化深度的都遠遠勝于我們,這些優(yōu)勢之外,他們的地方球隊不會去搞什么青少年年齡造假,不會人為限制人才交流,而這些才是中國足球落后之處。只要按照足球運動本身規(guī)律來做,一省一市之力堅持20年,已遠超冰島等歐洲很多國家,若是全國足球都按足球規(guī)律來做,20年內,中國足球傲立于亞洲之巔,沒有問題。
在體育領域,中國人沒有歐美人、非洲人那么強健的體魄,但是我們只有更靈活的身體,更多的智慧,但最重要的是一顆承載著5000年文明底蘊的勤奮、好學、包容、堅韌和不屈的內心。
這種勤奮、好學、包容、堅韌和不屈,躲在角落、潛心學習的日本人比不了,耀武揚威、四處宣教的美國人也比不了。
這種勤奮、好學、包容、堅韌和不屈,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讓我們贏得抗日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
這種勤奮、好學、包容、堅韌和不屈,讓中華民族經過幾十年的奮斗,軍事、經濟、文化重新崛起于世界。
難道,這種內心深處的東西,不能幫助我們的體育屹立于世界?
難道,這種內心深處的東西,不能幫助中國青少年們“頭腦不簡單,四肢也發(fā)達”?
中國的逐漸強大,讓昔日歐美列強虎視眈眈。歷史證明,真正的強大不是征服,而是融合。中華民族源于5000年的融合,中華文明的傳播有5000年的歷史,富有東方智慧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能影響日韓東南亞,也能影響世界。
中華文明的精髓,有著很多與奧運精神相通的東西。孟子2000多年前的現(xiàn)實教育意義的哲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早已將“挫折教育”視為人們成材立志的典范,而體育也在100多年前被歐美國家普遍認同,是一種高效、安全的挫折教育方法。
期待不遠的將來,在某個清晨,在校園的操場上,有人在奔跑,有人在背誦:“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原文轉載自新浪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