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標準答案”扼殺孩子的想象力
2009年,某國際教育組織曾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一項調查,結果發(fā)現我們中國的孩子計算能力排第一名,可是想象力卻排倒數第一。這樣的調查結果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到底是什么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應該是充滿想象力的天才,但是中國孩子的想象力卻在全球21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一,這到底是為什么?
在2年級的語文測試中,老師出了一道題:“雪化了是什么?”有一名學生從小就喜歡看童話,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雪化了是春天。”看到這個答案后,老師毫不客氣地在卷子上打了一個鮮紅的“×”。原因是與標準答案不符,標準答案應該是“雪化了是水”。
看到這一幕,我們不僅要感嘆孩子的回答簡直太有想象力了,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惋惜,這么有創(chuàng)意的答案怎么換來了老師的一個“×”呢?難道非要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嗎?其實,孩子的想象力有時候就是在我們的“標準答案”下被扼殺住了。
在一期關于“兒童益智”類的電視節(jié)目上,主持人問:“氣球為什么會飛上天空?”“小貓為什么要洗臉”……有一個孩子回答:“氣球飛上天空是去找小鳥。”“小貓沒有抓住老鼠,非常傷心,哭花了臉,所以要洗臉。”本來孩子的答案很有創(chuàng)意,可是主持人卻說:“回答錯誤。”接著公布正確答案:“因為氣球里裝的是氫氣,氫氣比空氣的密度小……”
如果單從讓孩子學習知識的角度來看,主持人的回答無可非議,但是孩子們的回答充滿了幻想和童真,我們就忍心打擊他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嗎?那到底是保護孩子的想象力更重要?還是讓他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呢?
想象力本身是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任何一個科學家、藝術家,或者一個優(yōu)秀的職業(yè)者都一定具備豐富的想象力。瓦特正是有了“為什么蒸汽能把壺蓋頂起來”的思考,才有了后來蒸汽時代的到來;而萊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長上翅膀,像鳥一樣在天空中飛翔”的異想,才有了人類飛天的現實。而任何一個人越是具備想象力,越會在自己的工作中嘗試創(chuàng)新,而職業(yè)本身就是因為有了創(chuàng)新才進步,整個社會也是因為創(chuàng)新才發(fā)展。
因此,一個國家整個國民的想象力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發(fā)展速度,正如美國人的科技之所以科技發(fā)達,不是因為美國人天生具備想象力的優(yōu)勢,而是他們的后天教育很少扼殺其想象力的發(fā)揮。
而我們的老師和父母是不是太過于信賴標準答案?或者當所謂的標準答案和孩子的想象力發(fā)生沖突的時候,父母和老師都會肯定“答案”,而否定孩子?其實,父母信賴標準答案也可以,但一定不能排斥“非標準答案”。否則,當孩子的答案一旦不標準的時候,父母必然要習慣性地打壓孩子,否定孩子。如此一來,孩子的想象力如何發(fā)展?孩子創(chuàng)新精神如何培養(yǎng)?孩子們不再想象,社會還會有進展嗎?
有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既讓孩子學到知識,又能保護好他的想象力,激發(fā)他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答案
對于孩子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我們不可以直接說:“錯。”因為這樣會打擊孩子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相反,我們可以這樣說:“嗯,想法很有創(chuàng)意,不過再想想,還有沒有更好的想法。”以此激勵孩子更進一步地思考。當他再一次作出回答的時候,我們可以鼓勵他:“嗯,已經離標準答案很近了,再好好想一下。”總之,我們的回答一定要以激發(fā)孩子積極思考問題為出發(fā)點,不要輕易扼殺他的想象力。
同時,在給出標準答案之前,我們也要肯定孩子充滿想象力的回答,這樣才能既保護她的想象力,又讓他掌握一定的知識。
別讓知識摧毀了孩子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想象力比知識更為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卻推動著知識的進步,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的確,想象力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孩子認識到更為廣闊的世界,從而使有限的知識得以在生活中實踐。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只想早點讓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便讓他從小就接受早期教育。結果呢?孩子看到圓圈,只會說它是數字“0”或英語字母“O”,卻再也不能說出“太陽”、“雞蛋”、“氣球”、“肥皂泡泡”之類的答案了。
單從知識角度來說,我們給孩子傳授知識不可謂不正確,但是如果我們只要求孩子遵照“標準答案”而不可越“雷池”一步,結果只能把他打造成“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標準件”。這怎能不讓人嘆息呢?
因此,在孩子童年時期,我們盡量不要讓他過早地接觸所謂的“正確的知識”、“標準的答案”,而是先讓想象力和思考力在他的大腦里“安營扎寨”。
鼓勵孩子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鼓勵孩子拓寬思維,讓他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不必搞“標準答案”。比如,我們可以和孩子做游戲,用筆畫一個圓,問他“這是什么”,其答案有幾十種,甚至上百種。我們和孩子可以一人說一個答案,以此發(fā)散孩子的思維,培養(yǎng)他的想象力;蛘呖吹侥骋粯幽吧臇|西,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猜測這件東西是什么,有哪些用途……
此外,在孩子做數學題的時候,會遇到“一題多解”的情況,我們也要鼓勵他嘗試通過多種途徑解決問題。
不斥責孩子的“胡說八道”
一個女孩和媽媽一起散步,指著路邊上被拋棄的長滿綠毛的胡蘿卜說:“媽媽,您看,胡蘿卜戴綠帽子了。”
聽了女兒的話,媽媽大概覺得“戴綠帽子”不是什么好詞,趕緊望了望周圍的人,然后兇巴巴地對女兒說:“什么綠帽子,下次不許這么說了!”
女兒覺得很詫異,媽媽怎么突然變臉了,但也沒有再說什么。
把長了綠毛的胡蘿卜比作戴了綠色的帽子,是多么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
實際上,在孩子的內心中,并沒有好壞之分,他只是把好奇的東西將熟知的事物聯系在了一起而已。但是我們卻總是帶著成人的評價和感情色彩看待孩子的比喻,在無意中就剝奪了他充分表達思想的機會。因此,在面對孩子有創(chuàng)意的說法時,我們千萬不要斥責或者嘲笑他,以免折傷了他想象的翅膀。
每個孩子都喜歡探索周圍的一切,在這個過程中,他愛幻想,也會產生一些奇思妙想。這時候,我們一定不要澆滅孩子的熱情,而是要及時給予他正面、積極的賞識,為他的奇思妙想提供有營養(yǎng)的“土壤和肥料”。(來源:魯鵬程-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