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擾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干擾——在家庭教育中常常被忽略,父母很多干擾行為,無形中演變成了錯誤的教育方式。但是卻被父母當做是“善意的提醒”,是為了孩子好,為了孩子的安全,而不得不做的事情,干擾可分為:打斷、制止、阻礙。
在某些情況下,父母對于孩子所做的行為進行干擾,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小孩子玩一些危險的物品,攀巖高強陡坡等等,只要是對孩子身體和心理造成傷害的行為,父母都應該及時的采取措施,以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傷害,這種預見性的干擾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也是父母的一份責任。
在家庭的環(huán)境中,親子之間這種干擾的行為,可以說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有的干擾是對孩子的好,有的干擾無形中就已經(jīng)傷害了孩子,影響了孩子的心理發(fā)展,阻斷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這種帶來負面效應的行為,往往是父母為了自己的方便,是因為自己的過于擔心,是出于一種對孩子的溺愛而進行的干擾。
孩子吃飯的問題,困擾著很多的父母,甚至有的家庭里為了讓孩子能夠吃上一口飯,所有家庭成員齊上陣,對孩子采取各種方法,引誘、哄騙、圍追堵截等等。最終,孩子大哭大鬧,家長們心急火燎,為什么孩子吃飯這種生理最基本的需求,也成了解決不了的問題了呢?其實,這和父母們的干擾是有很大關系的。
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自己的兒子吃早餐,孩子看上去也就是4、5歲的樣子,按常理來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jīng)具備了自理的能力,也就是能夠自己吃飯。但是,這位媽媽并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坐在旁邊,不停地催促,讓孩子快點吃,孩子每吃一口,媽媽就給予鼓勵,“兒子真棒,都能自己吃飯了”,此時的鼓勵已經(jīng)完全失去了效力。并且,這位媽媽一個手抓著孩子的脖子,一個手喂孩子喝湯。如果這些行為理解為是媽媽對孩子的愛,也能說得過去,可是,接下來的行為就讓人費解了。
媽媽說:“兒子,你看動畫片嗎?媽媽給你打開動畫片讓你看”。說著便拿出手機,給孩子打開了動畫片。于是,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看著動畫片,還要聽從媽媽不停的嘮叨“快點吃,兒子真棒!”。這位媽媽一直是在按照自己的意愿教養(yǎng)孩子,一直在不斷地干擾孩子。這種似是而非的方式,讓孩子會不知所蹤,不僅養(yǎng)不成良好的習慣,并且還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
整個過程,一點秩序都沒有,并且很混亂,沒有規(guī)則,沒有規(guī)律。媽媽總想通過自己的“愛”控制孩子,吃飯本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媽媽過多的參與,讓孩子變得很被動,也很無奈,只有服從、聽從、順從。
吃飯的時間不能做任何事情,就是安心的用餐,更不要說專門給孩子打開動畫片了,這是最基本的育兒常識,可是,也正是這常識,卻常常被忽略。父母要給自己定下一個規(guī)矩,管好自己,不要事事干涉,不要因為自己的行為干擾了孩子。也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的懂得生活的正確方式。
干擾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行為,有時還會扼殺孩子的興趣愛好,這種干擾,往往發(fā)生在“無形”之中,也就是說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jīng)影響到了孩子,打擊了孩子的好奇心。
一位上大班的男孩,酷愛飛機,自己畫了很多的飛機,只要看到有飛機的圖畫就要畫下來。其實,這是引導和啟發(fā)孩子的最佳契機,借用孩子的興趣,發(fā)掘孩子學習的動力,拓寬孩子的知識面。但是,孩子奶奶的行為,并不是引導和啟發(fā),而是一種干擾。
放學后孩子看到了一副飛機圖畫,非要學會怎么折疊,可是,奶奶正好在這個時候來接。于是,祖孫兩人就發(fā)生了沖突,孩子哭著鬧著非要學會,可是奶奶并沒有多大的耐心,一定要孩子馬上就走。按說,奶奶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要積極的配合,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學習。但是,奶奶并沒有這么做,而是“無情”的阻斷了孩子的興趣,強硬的拉走了孩子,還打了孩子,并且一邊打一邊說:“疊什么飛機啊,一天到晚就知道疊飛機,都什么時間了,晚上還要去串門呢。”
就因為晚上要去串門,而打斷孩子想做的事情,這種不顧忌孩子的感受,不考慮孩子需求的作法,只會讓孩子不再專注,不再執(zhí)著于自己的興趣,也許一名好的飛行員,一名出色的設計師就在干擾中被扼殺了。
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為孩子創(chuàng)造條件,以滿足孩子興趣愛好的發(fā)展。同時,當孩子專心致志的做某一件事的時候,哪怕他們在玩一些成人看似沒有任何意義的游戲時,都不要干擾他們,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等待,孩子的專注力、觀察力、分析力、創(chuàng)造力等等就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的形成了。
各位爸爸媽媽們請自我審視,你現(xiàn)在的行為是不是正在對孩子造成干擾,停止你的干擾行為,孩子會成長的更快樂,更優(yōu)秀。(來源:教育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