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篇6年級小學生的作文在網(wǎng)上火了!細讀之后,連我們這種常年和文字打交道的人,也不禁感嘆:“孩子!請收下我的膝蓋吧!”
字字句句情真意切,道出了對同班小女生的喜歡,就連批作文的老師都八卦了下文中的女孩到底是誰……
網(wǎng)友們也紛紛被這篇文章折服!有人說這文筆像詩人,有人說被帶回了青蔥時代,有人想求孩子爸媽分享經(jīng)驗……
這篇作文的作者是寧波華天小學 602 班學生邵梓淇,這已不是他的第一篇引起轟動的文章。
之前,他的一篇思考時間意義的周記《沙漏》,就曾在網(wǎng)上引起軒然大波。
但如果將我死去的那一刻定義為我擁有了自己全部時間的話,那么,我一直都未曾失去過時間,而是一直在獲取時間。
這篇作文在網(wǎng)絡上得到10萬點贊,
連韓寒的亭林鎮(zhèn)工作室也主動幫忙打call:
其實,很多家長之前都曾經(jīng)留言問我,為什么有的孩子作文就能寫的這么好,我家孩子寫作文就這么難呢?
之前我們曾經(jīng)專門做過文學課程,在這門課程中,我們始終最強調(diào)的都是“母語思維”。
主講人傅老師認為:“人類寫作的本質(zhì)是,如何把人類的網(wǎng)狀思維,用樹狀結構梳理,最后用線性的文字表達出來。這是思維的過程,也是一片文章的框架。”
語文的母語思維,其本質(zhì)也包含有計算思維的一些特征,底層框架搭好了,無論對于寫作還是程序編寫,都是非常有益的。
老師與家長溝通孩子的學習情況
母語的教育不僅強調(diào)語言的工具性的教育,更要強調(diào)作為思維培養(yǎng)的教育,這是對學科的教育目標從科學性角度的論證的結果。
任何一個學科的教學方法都必須跟它的教學目標相匹配。首先要論證這個學科的教學目標,然后再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同時匹配兒童的階段認知能力。
漢語是我們自幼自然習得的語言,是思維與交流的自然工具。這一兩年冒出來的“大語文”概念,不少內(nèi)容是將大學的中國文學史,趣味化、故事化成小學課程,側重點是在漢語的各種表現(xiàn)形式;
而小學生更應該建立的底層母語思維框架,卻被忽略。因為講故事容易,梳理思維難。
以美麗的公園為例,梳理孩子的思維邏輯
那么什么才算會寫作?首先看文章框架,框架搭不起來所有的素材只能叫羅列;其次看思維,表達不出思想的文章只能是皮囊;最后才是用詞和文筆,所謂的好詞好句不是用來堆砌而是為你思想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