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賽成績曾一度是小升初“掐尖”的參考。近年來,在多重禁令之下,小升初走向免試就近入學和全面搖號的陽光招生時代,也給“奧數(shù)熱”降了溫。
而半月談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在短暫沉寂之后,改頭換面的奧賽在有的地方卷土重來。一時之間,“奧賽可能影響小升初”的論調在部分機構中傳開,引起家長蜂擁為孩子報名。不少人質疑:這難道代表剛施行1年的小升初全面搖號政策有所松動?競賽優(yōu)勝者真的有特殊渠道進入優(yōu)質中學嗎?
密集“測評”,實與奧賽無異
“海峽杯、海都杯都開始報名了,同學們盡量多參賽,才有機會在德旺杯和延安杯中勝出,跨進知名初中的門檻”“華數(shù)之星初賽成績已出,入圍的同學可關注我們新開的特訓班”……
近期,類似的“勸賽”“接龍”消息在校外培訓機構的家長群里刷屏。有培訓機構整理出一張賽事時間表,曾被喊停的各類杯賽“批量復活”。這些賽事多數(shù)被冠以“測評”之名,如世界少年奧林匹克思維能力測評、IMC國際數(shù)學交流活動測評,此外還有“華數(shù)之星”青少年數(shù)學大會、海峽兩岸青少年(數(shù)學)思維能力文化交流活動等。實際上,這些測評、活動與奧數(shù)競賽無異。
點開某些賽事的報名鏈接之后,半月談記者發(fā)現(xiàn),除了交普遍為150元的報名費之外,還有附帶的集訓課程推介,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多人團購還可享受優(yōu)惠。
當問到為何在小升初全面搖號后還要參加奧賽時,機構里的老師表示,杯賽復蘇說明政策在變,說不準小升初后續(xù)還會有怎樣的變動。在這些營銷話術下,報名參賽的家長不在少數(shù),一場奧賽分年級建立數(shù)個家長交流群,每個群動輒三四百人。
家有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家長林女士告訴半月談記者:“孩子周末不是在上奧數(shù)培訓班就是在去考試的路上,經過初賽后進行復賽,就被接二連三的賽事信息裹挾其中了。”從去年底開始,為升學做準備,她已給孩子報名了近10場競賽,幾乎每周末考一場。
“看到其他孩子紛紛報名參加,我們也生怕錯失機會。”這是多數(shù)家長的心聲。他們同時也擔憂孩子的身心健康:升學的壓力似乎并未減,孩子在課業(yè)之余還需應付高強度的題海戰(zhàn)術。
重點中學成“操盤手”?
自2014年起,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將競賽成績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招生參考。為何屢次明令禁止,奧賽與升學之間仍存想象空間?半月談記者發(fā)現(xiàn),奧賽的主辦單位除培訓機構之外,還有不少中學的身影。一些數(shù)一數(shù)二的優(yōu)質公辦、民辦中學成為杯賽的主辦方或基地校。
在福建福州,“延安杯”是名氣較大的杯賽之一,由排名第一的公辦初中福州延安中學教育集團主辦,已經延續(xù)了5屆。坊間傳聞,取得優(yōu)秀成績的學生有望進入延安中學。2020年小升初全面搖號的風口下,“延安杯”被臨時取消,而今年又得以復辦。
此外,剛創(chuàng)立3年的民辦校福州現(xiàn)代中學,連續(xù)兩年質檢成績奪得全市第一,這匹“黑馬”進入不少家長的備選名單。從2019年起,現(xiàn)代中學成為“中科杯”的辦賽基地,向全市四年級及以上的小學生開放報名,通過初賽、復賽篩選學子進入冬令營訓練。
近幾年,福州不少初中學校開展短期的冬令營活動。“吸引好生源”幾乎是所有辦賽學校的初衷。
這些辦賽學校領導告訴半月談記者,競賽復辦均經過教育部門批準,為社會選拔和培養(yǎng)具有奧數(shù)天賦的苗子。招生負責人表示,雖然是百分百搖號,但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雙向選擇,即便不敢保證錄取概率多少,學校還是希望有更多優(yōu)秀的學生來報名。
學校曖昧不清的辦賽風氣被機構加以利用解釋,給眾多學生家長提供聯(lián)想和期待。不少家長寧可信其有,感覺讓娃多幾張獎狀和證書總不是壞事。同時,他們也感到迷茫:“雖然已經施行陽光招生政策,但學校辦賽是否意味著升學還有其他渠道?”
傳遞明晰信息,避免人心浮動
針對奧賽復蘇的原因,半月談記者采訪了福州市教育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堅決否定了“批準復辦”一說,并反復強調,奧賽成績不可能與小升初掛鉤,將一貫執(zhí)行免試就近入學和全面搖號政策。
當前,優(yōu)質生源選拔成為學校之間激烈競爭的主要手段,在正規(guī)“掐尖”大門關閉后,奧賽被學校視為選才的可能性通道。同時,學校辦賽的現(xiàn)象也被培訓機構當作商機大肆炒作。
受訪資深教育人士均表示,將競賽與升學掛鉤是一種“唯升學論”的錯誤辦學導向。教育部門不能違規(guī)批準組織名單之外的競賽活動,更不能縱容校外培訓機構和學校之間達成某種“默契”,利用家長對招生政策了解的不充分,誤導教育選擇。
“奧數(shù)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是有益的,但與升學掛鉤則可能損害孩子身心健康,沖擊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洪志忠認為,教育部門應將更為權威明晰的招生政策信息傳達給社會,避免人心浮動、無所適從。同時,堅決制止不合規(guī)行為,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
這些年,一些熱詞,像“雞娃”“內卷化”“內部踩踏”等,都反映了當前中國家長嚴重的教育焦慮,這不僅是教育內部的問題,很多時候也是社會問題的傳導。洪志忠說,家長應克制功利性沖動,避免將自身的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多從教育規(guī)律出發(fā)提供適合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