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拇指都要翹斷了!"因為老婆愛吃魚,杭州這個男人苦學廚藝,開了家人人翹拇指的餐館
2018-01-17 杭州日報
酸菜魚,在“吃貨”圈子里擁躉者無數(shù)。
如果你向杭州的老饕們打聽,哪家酸菜魚最好吃,答案肯定眾說紛紜,但如果你問:哪家酸菜魚最有故事,相信不少人都會告訴你——濱江的中贏康康谷,新開的一家“食通本素酸菜魚”。
什么,新開的店哪能最有故事?別急,這還得從開店的夫妻倆說起。
視頻采訪↑
老婆愛上別家的魚兒
老公零基礎“為愛解魚”
老板娘叫邱蘭蘭,33歲,杭州姑娘,老板叫吳江,今年41歲,新杭州人。
今年元旦,夫妻倆的酸菜魚館正式開業(yè),蘭蘭主外,負責招呼客人挑魚上菜,吳江主內(nèi),切魚片、配合大廚師父燒魚,自己也能完成從片兒魚到酸菜魚出鍋的全過程。
可誰能想到,就在三個月前,夫妻倆還都是美食圈的“圈外人”。
蘭蘭說,自己是個吃貨,尤其喜歡吃魚,之前有次去江蘇淮安玩,被那邊的酸菜魚徹底“打敗”,吃到樂不思蜀。
老公吳江一看,老婆愛吃,那就學!于是找到一位燒魚手藝了得的大廚,三顧茅廬拜師,跟著師父在后廚一鉆就是三個月。
想把酸菜魚做好,得先把魚兒片得漂亮。吳江說,上等的黑魚片兒起來,每刀下去薄厚就得是1.5毫米上下,為了練就這片魚的手藝,他流汗還“流血”,毫厘之間一手頓,就得“挨刀子”。
古有庖丁解牛,吳江這絕對算得上是“為愛解魚”。
三個月,學得不精但總算會了,可這點手藝還不足以開店。吳江很想請師父出馬,“我們想在杭州創(chuàng)業(yè)!”最終,他用誠意和決心把師父請來了杭州,才有了這樣一家酸菜魚館。
靜悄悄的店默默的愛
足以打敗一切困難
前兩年,那英為電影《何以笙簫默》獻唱了主題曲《默》,第一句歌詞是:“忍不住化身一條固執(zhí)的魚,逆著洋流獨自游到底”。
開了這家酸菜魚店的邱蘭蘭和吳江夫妻倆,或許就像兩條“沉默的魚”,因為他們都是聾啞人,如歌詞所寫,他們逆流而上,但卻并不孤獨。
知道了這層身份,你再想象邱蘭蘭打理餐館、吳江拜師學做魚,夫妻倆入行餐飲創(chuàng)業(yè),恐怕就沒那樣容易了。
而且,整個餐館里,除過后廚請來的3位燒魚廚師外,其余6人都是聽障人士,這是全杭州第一家由聽障人士開的餐館。
記者從邱蘭蘭那里聽到的故事,大都是在手機上打字聊天得知的。
對于和團隊員工的溝通,她說:“我們是一家人,我們自食其力,認真做魚,一起努力把這家店做好!”
邱蘭蘭所說的“認真“,有很多體現(xiàn)。店里的黑魚兒都是從廣東嚴格挑選的,個個都是超過三斤的”胖小子“。
從池子撈起到出鍋上桌,流程麻利,不僅保證食材新鮮,輔料和調(diào)味也都誠意滿滿,味道當然可想而知。
不大的店鋪里,夫妻倆配合默契,服務員們動作迅捷,大家通過手語交流,秩序井然,而且,這一切的發(fā)生都是靜悄悄的,愛在無言。
有客人不說話“翹斷大拇指”
也有客人拉著記者說了幾句悄悄話
記者采訪和拍攝的那天晚上,店里生意火爆。有兩大桌客人一直在打手語交流,不時和老板店員互動,記者很快意識到,他們同樣是聾啞人士。
面對記者的鏡頭,大家開朗極了,每個人都想說兩句。通過邱蘭蘭翻譯,記者得知,他們中有的在天津做油管廠工人,有的在周邊城市做生意,也有杭州本地的聾啞朋友。
大家做的最多的手語,先是用兩個手斜交叉,比出“屋頂“的形狀,再把右手抵一下太陽穴,最后指一指邱蘭蘭和其他店員,豎起大拇指。
這句話是:“開這家店困難很大!但他們太棒了!”
記者幾乎打擾了店里每一桌食客,收集更多人的感受。
有一家三口來的,夸魚兒很新鮮;有同事過來,都發(fā)了朋友圈還相互點贊;也有老夫妻被店里的故事感動,跨了半座城專程趕來;還有一桌客人,進了店才知道老板和店員多是聾啞人,贊嘆他們“太棒了“!
當記者問到角落里一位斯文的中年男士時,他卻捂著嘴,輕聲告訴記者:“如果因為……特別,過來吃,會給他們那種……感覺,這反而不好。”
他說,這家店值得推薦,為什么?當然是因為味道好!
對著攝影機,夫妻倆的小動作里流露著恩愛關(guān)心,還夸不自覺夸起對方多好。
“我希望大家光顧我們的店,不是因為我們是聾啞人,而是因為我們做的酸菜魚好吃!”邱蘭蘭表情認真的打了這一段手語,很快,眼神更加堅定。
“我們很想把這家店做好!“隨后雙手伸出大拇指微微彎曲,”謝謝,謝謝“。
11點半,來客人了,吳江沖老婆笑了一下,便鉆進后廚了,蘭蘭則抓起筆和小賬本,準備帶客人挑魚,小店又要忙活起來了。
無聲世界的精彩人生,為老板夫婦點!
記者 楊子健
視頻 楊子健 司春華 實習生 陳煜
編輯 龐菁涵
杭州日報全媒體中心 誠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