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之聲
炒鞋,曾經只是一種潮流鞋交易,但現(xiàn)在,很多平臺已經完全脫離了收藏的本質,衍生出了“云炒鞋”“鞋期貨”等金融概念。
炒鞋成了一些人夢想發(fā)財?shù)耐緩,一些平臺偷梁換柱施展金融騙術的一條歪路。
22歲的炒鞋人劉柄酰,在鞋圈里還有一個更響亮的名號——“劉餅干”。最近,他被曝出因為炒鞋欠款1000多萬。
劉餅干從小到大一直喜歡球鞋,2017年,還在上大學的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進入鞋圈做起了炒鞋生意,第一年就掙了十萬元。2018年,他選擇休學,并成立了自己的炒鞋工作室,動輒單筆交易就達到二三十萬甚至三四十萬。
炒鞋交易,通常都是買家先打款給賣家,賣家再發(fā)鞋給買家。但劉餅干卻發(fā)現(xiàn),自己在多次收到款項的同時,因為鞋子瘋狂漲價,想按事先約定好的價格將鞋發(fā)給客戶完全不可能。
炒鞋人 劉柄酰:
鞋圈里之前很流行一句話,就是你的錢呢?我用來拿貨啦,那我拿的貨呢?我賣掉了,我賣掉的錢呢?我又拿貨了,鞋圈里很多人陷入這樣的循環(huán)中,最后這個循環(huán)就變成了惡性循環(huán)。
由于虧空越來越大,劉餅干開始不斷借錢拿貨,希望自己能夠在市場中成為贏家。但是短短幾個月,他最終虧空達到了一個天文數(shù)字:1076萬。
2019年7月,劉餅干因涉嫌詐騙被成都市公安局拘留3個月,目前是取保候審。而從他這里拿鞋炒鞋的人背后也牽扯著更大的利益。
從公安局取保候審后,劉餅干第一時間通過自己的公眾號和其他媒體在網上發(fā)布了自己的道歉視頻,在說明了一些鞋圈內幕的同時,也決定要盡自己所能將每一位受害人的欠款還上。
但是,這些視頻不僅遭到了惡意的謾罵,還登上了熱搜。
限量版球鞋價格
跌去將近90%
直到一貧如洗,劉餅干才恍然大悟,洗手上岸不再炒鞋。但是,市場上依舊有很多炒鞋者,仍然在做著“炒鞋也能掙大錢”這一“花錢”變“掙錢”的財富美夢。
炒鞋人萬千,從二十多年前就開始收藏球鞋,是一名資深的球鞋玩家,也是一位網絡紅人。
萬千告訴記者,隨著炒鞋市場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更多的資本開始進入鞋圈。
此外,萬千認為,炒鞋熱的出現(xiàn),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球鞋廠商的推動。在一次次嘗到甜頭、獲得不菲的收益后,如今在市場上,限量版球鞋的品種同往年相比,已經增加了很多。
面對持續(xù)的炒鞋熱,萬千顯得比較冷靜。他介紹說,炒鞋背后的風險很大,以一雙椰子鞋為例,發(fā)售價格為1899元,去年曾被炒到4000元以上的高價。到了去年年底,廠商為了沖業(yè)績,又陸續(xù)補了幾批貨,直接導致二級市場上價格“破發(fā)”,跌到1700元左右。比上市的價格還要低,這讓很多囤貨的人損失慘重。
長安觀察: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平平無奇的鞋子,怎么看都不是一樣值得拿來的“炒”的東西。但隨著潮鞋文化的興起,鞋廠、渠道、資本、時尚博主紛紛下場,上游控制貨源、制造稀缺;中游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下游明星帶貨、炮制文化,一雙鞋可以獲得幾倍于售價的利潤。
更有渠道商推出APP糅合期貨、打新、鑒定、交易所等元素,通過移動支付、有償分享等方式拉低門檻,甚至利用網貸、期權加大杠桿,擴大“擊鼓傳花”游戲的范圍。廣大年輕人很容易被一兩個發(fā)財案例沖昏頭腦,最后隨著平臺“跑路”成為“接盤俠”。將防范“炒鞋”納入金融風險提示,絕非小題大做。
陽光底下無新事。在一夜暴富的心態(tài)下,任何有一定稀缺性的東西都可以拿來被炒作一番。蘭花、普洱、藏獒,在投機者的操作下風靡一時;“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在經銷商的炒作下也曾引發(fā)熱議。
基本的經濟規(guī)律告訴我們,商品價格的變動總是以其價值為軸心,會有漲跌,不會只漲不跌?稍谂菽袣g騰的人們,每一次都堅信自己炒作的東西與眾不同,向前一步便是黃金萬兩。殊不知投機炒作、泡沫必破,資本的漩渦里鮮有全身而退者。當幾個大莊家賺得盆滿缽滿轉身離去,留給個人投資者的只有一地雞毛。
來源:央視財經、長安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