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贊過
從龍井村起步,踏著高低不平的鵝卵石,走過清代俞樾筆下“重重疊疊山,曲曲環(huán)環(huán)路,丁丁東東泉,高高下下樹”的九溪十八澗,進入楊梅嶺村的深山之中,拾級而上,在理安寺院內(nèi)找個角落靜靜坐下,聽著鐘聲,滿身疲憊盡數(shù)散去。 這條富有野趣的“小眾”路線,是丁云川告訴我的。丁云川,浙江省歷史學(xué)會會員、杭州歷史學(xué)會常務(wù)理事。他生在杭州,長在杭州,從小跟著父親游西湖,對西湖的各種典故如數(shù)家珍,忙了大半輩子的文保工作,也多是為西湖而奔波。 “10年前,有記者對我做了采訪,當(dāng)時憂心忡忡。”10年后,得知90后的我要去登門拜訪,丁云川當(dāng)晚手寫了一封信,發(fā)給10年前采訪他的記者。 這次回訪時,丁老尚在廣州的家中,我們便約定以電話的方式進行。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鈴聲剛響兩三聲便被接通。“你好”,爽朗的聲音傳來,絲毫察覺不到那頭說話的人已經(jīng)八十歲了。整整一小時的通話,丁老的聲音始終洪亮。 講好西湖故事,我心里歡喜 這10年,丁云川獲得過許多榮譽:2014年西湖申遺成功3周年時,他被評為“2014年感動西湖十大人物”;2019年被授予“第三屆杭州最美文物守望者”暨“紅色基因傳承者”的稱號;2021年被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授予“浙江省文化示范戶”…… 這些榮譽都與西湖有關(guān),他一直沒有停下腳步。 為緩解西湖南線交通的壓力,杭州市規(guī)劃在南屏山建條隧道,丁云川看到消息就著急了,他的建議得到了四十一位專家學(xué)者有力支持——極力反對。 “南屏山隧道原定于12月初動工的,11月27號晚上,杭州市里的一位同志打來電話告知我,經(jīng)專題研究討論,以保護西湖的山水為重,隧道暫時不建了。” “西湖的山是不可再生的。貴報將我不建南屏山隧道的建議,披露報端,這是對一個力保西湖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愛好者的莫大支持。”他在信中這樣寫道。丁云川總說,西湖的建設(shè)要盡量做減法,不要做加法。西湖要留白,要把西湖留給后人。 丁云川不抽煙、不喝酒,非常注意飲食營養(yǎng)和休息的質(zhì)量,用他的話說就是“要吃得下、睡得著”。他每天都會花上兩三個小時讀書、看報、寫作。一坐到書桌前,他便不愿意再離開。他覺得自己心態(tài)好所以身體好,也總想著在身體還可以的情況下,為杭州西湖做一點點歷史文化碎片的挖掘、整理、研究。多年來,許多人包括家里人都勸過丁老,年紀(jì)大了,該休息了,丁云川總是笑笑,用一句“我心里歡喜”回答過去。 在杭州生活了八十年,守護了杭州八十年,他最放不下的是西湖,最常去的地方也是西湖,在杭州的時候,天氣好的情況下,有時會騎著自行車到西湖邊逛逛。“我是一位老杭州人,對西湖有著深厚的感情,這里是我的美麗家園。我在想,我們生活在杭州,真是三生有幸‘投胎’來的!我們要多為西湖著想,做一個守護好杭州西湖山水的人。”而今已耄耋之年的丁云川,從1958年開始致力于杭州的文保工作。64年里,他看到了許多無人關(guān)注的城市角落,還有不少大家習(xí)以為常卻一知半解的細(xì)節(jié)。 凈慈寺為何是晚鐘 比如,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鐘,指的是凈慈寺傍晚的鐘聲,但寺院里一般是晨鐘暮鼓,凈慈寺為什么是晚鐘呢? 丁云川查了不少資料,考證出凈慈寺的晚鐘與雷峰塔有關(guān)。古時,雷峰塔以及周邊的小寺、小庵,都是凈慈寺的僧人負(fù)責(zé)管理維護的。每到夜晚,僧人便會到雷峰塔的窗洞上點燈。為什么要亮燈呢?因為落日之后,西湖一片漆黑,雷峰塔的燈光起到了一定的照明作用。 什么時候亮燈呢?根據(jù)明代的《南屏凈慈寺志》記載,凌云翰所作的《雪鐘》“一百八聲才擊罷,雷峰又點塔上燈”這句詩,可以得知,雷峰塔點燈的時間是凈慈寺鐘聲敲完的時間。根據(jù)丁云川的考證,凈慈寺的晚鐘聲還起到了報時的作用。 宋朝詩人王洧在《南屏晚鐘》中寫道:“晚煙深處蒲牢響,僧自城中應(yīng)供回。”意思是說,傍晚的時候,凈慈寺的鐘聲響起,在城中的僧人要返回寺院了。古時的杭州城,西湖在城外,百姓要通過清波門、錢塘門、涌金門等城門出入,鐘聲一響,士兵們將關(guān)閉城門,百姓們也要及時回家了。 煙霞洞的“象象”刻石 在煙霞洞,有一塊很有名的石頭——“象象”刻石。上面刻有碩大的“象象”兩字。 1971年國慶節(jié),丁云川和當(dāng)時還是女友的朱福英同游西湖,看到之后很是好奇:這兩個字是誰題的? 根據(jù)石頭上的記載,陳志皋題于甲戌年二月,那么,題款人陳志皋是什么朝代的人?“象象”二字是何意? 上世紀(jì)末,丁云川在原市園文局局長施奠東主編的《西湖志》“摩崖石刻”一章中,看到一段記載:“象象摩崖題刻,在煙霞洞右石崖上,‘象象’二字,三十五厘米見方。落款甲戌二月陳志皋題,李辛陽書,落款字十厘米見方。”這段文字,寫明了“象象”二字的位置——煙霞洞右石崖,以及題款人和書字人的名字。但“象象”二字究竟為何意,依舊成謎。 2021年春天,丁云川與老伴到廣州看女兒,在廣州購書中心買下《黃慕蘭自傳》,在書中找到了答案。 書中寫道,黃慕蘭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1932年3月,黨組織派她來到杭州,住在孤山俞樓,差不多住了一年的時間。仰慕黃慕蘭的上海大律師陳志皋,約了孫曉村律師(余杭人,解放后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李辛陽(私立上海法學(xué)院院長)一起來杭州游玩。 1934年陰歷2月,他們四人一同來到煙霞洞,看到洞前有兩塊山石,越看越像一頭大象。于是他們要為兩塊石頭取名,大石頭像大象,小石頭像小象,陳志皋當(dāng)即就題名“象象”。 此題名理由有三——1、其石像象;2、有一大一小兩頭象;3、當(dāng)日他們步行到煙霞洞,食量大增,把清修寺里的素齋一掃而光,自嘲雖是書生,食量像象。 陳志皋請李辛陽來書“象象”二字。又給清修寺方丈100塊錢,請人鐫刻在石頭上。并囑咐方丈一定要刻上“陳志皋題”、“李辛陽書”的落款。方丈也很大氣,請人將“象象”兩個字刻得很大很深,成為煙霞洞的一處勝景。 西湖周邊大大小小的山上,有許多像“象象”刻石一樣的石頭,每塊石頭都有它們的身世來歷,丁云川一點一點考證,用文字記錄,他給這些故事取了個名字——石頭記。 最近兩年,丁云川常常到西湖的山里面看摩崖石刻、古碑,這也是未來的日子里,他在忙的事。 丁云川還有一個心愿,“希望早日復(fù)建南、北高峰塔,重現(xiàn)‘雙峰插云’之勝景。讓西湖十景成為真正的西湖十景。” 來源:錢江晚報 |
使用高級回帖(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