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女兒上學能夠少走一點路,杭州人張女士今年夏天在寶石山腳的老小區(qū)里租了一套兩居室,開始了每天“爬山”回家的日子,因此也改變了她原本“沒有車就寸步難行”的生活。
雖然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但她覺得換來女兒每天早晨多睡10分鐘,還是非常值得的,就像是現(xiàn)實版的“孟母三遷”,她覺得自己還實現(xiàn)了一家三代人西湖情結(jié)的傳承。
租住在寶石山腳的小區(qū)里,朋友說她就像住在森林酒店
今年夏天,張女士的女兒按照學區(qū)就近入學,成為了杭州保俶塔實驗學校的新一年級學生,新一年級生被安排在位于寶石山下的寶石二路校區(qū)上學。
寶石二路校區(qū)距離位于保俶塔實驗學校本部約900米,步行需要10多分鐘,但卻是離西湖非常近。從寶石二路校區(qū)步行至北山街,大約15分鐘就可以走到了,按照導航顯示,全程約1.1公里。
“這個校區(qū)距離我們住的地方稍微有點遠,女兒走路需要20分鐘的樣子,于是我8月份決定到學校附近去租房子。“她說,中介告訴她,每年6至8月都會有很多家長去學校周邊租房,“我去的晚了,只有挑剩下的房源了,已經(jīng)沒有那種靠近路邊不用爬山的房子了。”
最后,她在桃園新村里租了一個約60平方米的房子,租金3400元一個月,房子就在學校正對面的小區(qū)里,走路上學只要幾分鐘。等到搬家的時候,她才意識到自己今后每天都要爬山了。
“住進去后,每次回家時就覺得走起來有點累,我們花了一些時間才適應(yīng),因為桃園新村的房子就在寶石山腳下,是沿山而建的,我們租住的那一間比較靠小區(qū)里面,我們這幢樓的2樓和前面一幢樓的6樓一樣高,回家的路都是上坡,有一點爬山回家的感覺。”她拍了幾張新住處的照片發(fā)在朋友圈,有朋友看了說“這簡直跟住在森林酒店里一樣”,她跟朋友們說“歡迎來我家爬山玩”。
可能也是因為要爬山,租金相對就便宜一些,她在小區(qū)有遇到其他租住的同學家長,租金大多沒有這么便宜,“靠近路邊的房子,面積可能比我們的房子大一倍,租金就不止多一倍了,聽說要9000元。”
相比之下,她感覺自己租住的房子面積大小更合適自己家的情況,租金也還比較合適。鄰居告訴她,這房子之前的租戶,也是為了孩子讀書租住過來的。
沒地方停車,新學了騎電動車,這周下雨,負面情緒爆棚過
租住在寶石山腳后,她還遇到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有地方停車。
“小區(qū)里的停車位少,租戶申請不了停車位,小區(qū)附近的公共停車位也很緊缺。”張女士說,自己原本是“沒有車就寸步難行”的人,自從搬到桃園新村后,原本開的車一直停在爸媽家閑置著,上個月,她買了一輛電瓶車,學著騎了起來。
“平時接送孩子上下學步行就可以,但有一些培訓班是在原來住的地方附近,有點距離。”她說,現(xiàn)在自己的出行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主要是步行和電瓶車外加地鐵,“還好自己不用打卡上班,所以不用擠早晚高峰。”
改坐地鐵后,她說也有好處,就是時間上比自己開車更可控了,不怕堵車了,騎電瓶車送女兒去上培訓班也很快。不過,這周下雨比較多,她不太敢騎電瓶車,”想打個車,半小時還沒打到車,就負面情緒一下子上來了。“
“但想想女兒每天早上能多睡10分鐘就還是覺得值得的,對于習慣晚睡晚起的她來說,早上的這10分鐘太珍貴了。”她說,反正做好思想準備堅持一年,明年女兒換校區(qū)后,她應(yīng)該會再搬到附近的房子去住。
和女兒的教室一樣可以看到保俶塔,一家三代人的西湖情結(jié)
除了為女兒換來更多的睡眠外,張女士覺得租住到寶石山下后,自己一家三代人還實現(xiàn)了一種西湖情結(jié)的傳承。
“有一天晚上回家的路上,女兒在路上看到了一只比湯圓還要大蝸牛,非常興奮,這在別的住宅小區(qū)應(yīng)該是很難看見的。”她說,不僅女兒現(xiàn)在上課的教室就可以直接看到保俶塔,走在桃園新村的小區(qū)道路上也可以看到保俶塔,“前幾天晚上,我們還在回家路上看到了亮了燈的保俶塔,又是不一樣的感覺”。
從女兒教室的窗戶可以看到保俶塔
張女士現(xiàn)在的工作與親子戶外活動推廣有關(guān),她們住到寶石山腳下后,她就讓女兒參加了一次寶石山探秘的親子活動,“作為一個住在寶石山下的杭州人,應(yīng)該要知道下寶石山為什么叫寶石山,寶石山上到底有沒有寶石的這個問題吧。”她說,接下來,她會為女兒多安排一些以西湖為中心的戶外活動。
她至今還記得自己兒時,母親曾帶她去孤山時,給她與“孤山”二字合了一張影,照片取名為“孤山不孤”參加了學校的教師攝影作品展,她也想給女兒留下這些美好的西湖記憶。
張女士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母親是中學老師,父親是大學老師,外婆是高中老師。
“當老師早出晚歸,非常忙,所以我上幼兒園之前,都是爺爺奶奶帶的。”她說,也因此,她的童年,裝滿了關(guān)于爺爺奶奶家所在的韶華巷的記憶。
“韶華巷,在老底子的兒童公園對面,與西湖僅一條南山路之隔,奶奶家在四樓,在陽臺就可以看見對面的西湖,雖然多多少少會被對面的建筑與梧桐樹遮擋住一些,但還是像這條巷子的名字一樣充滿了詩意,每天早上睡醒了,我喊一聲奶奶,爺爺就會去樓下的便民小吃店買一碗小餛飩當早飯吃,等到中午,奶奶總是會做好了飯菜,讓我在陽臺上一邊看對面的西湖風景一邊吃飯。天氣好的時候,奶奶在陽臺上曬了被子,我趴在被子上可以看著對面的風景發(fā)很長時間的呆,奶奶家還有一個小房間的窗戶看出去是鱗次櫛比的黑瓦白墻的民居,也是詩意的好看。上學后,我每周也都一定要去一次奶奶家。2000年左右,我們還可以直接在陽臺看煙花大會。”
她的父親曾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一巷之隔的南山二小讀書,“父親說,記得當初有個體育老師,會帶著他們沿著西湖繞圈跑,大家跑得口渴了,他就直接拿鋁制的茶壺給學生往嘴里倒水喝。”
而她在進入十五中讀初中(因校舍翻新,初二在離西湖很近的浙大附中的校區(qū)上學)后,也有了在西湖邊越野跑的美好記憶——每年秋天,從新新飯店出發(fā),經(jīng)北山路到斷橋再到孤山的這一路,特別美,和在學校操場上跑步完全不一樣的感覺,沿途路上還經(jīng)常會有游客給他們加油。
“我們的一生都圍繞著西湖,西湖是杭州人的情結(jié)。”她說,這也是作為一個杭州人,應(yīng)該要傳承給女兒的。
來源:橙柿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