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婚禮相對于城市來說要簡單樸素的多,可各自都有獨特的禮節(jié)方式,卻也不乏著熱鬧喜慶。
我記得小時候,最盼的就是進入農歷的臘月。農村的習俗多,一到臘月中旬便是大街小巷的年味,房前屋后的鄰舍也開始張羅著儲備年貨。村子里于此同時的婚禮也緊鑼密布的拉開帷幕,一家結婚,要大半個村子都來忙活,小院子里穿梭著有著各自分工的人們,甚是熱鬧。
那時候的婚禮不像現在:一遛趟頂著喜字的小轎車鞭炮齊鳴,條件好的,還要敲鑼打鼓扭起秧歌去迎親。那時候婚禮的頭一天會把自家的拖拉機裝束一番,所說的拖拉機也只是個沒有車廂車斗的車頭,車頭燈的中間拴一條長長的系著大紅花的帶子。農村人迎親的時辰通常會請算命先生指點,需得趕在幾點之前把人娶到家,要趕早,預示著夫妻生活的和睦美滿,如此方式世代延傳已成慣例。次日迎親隊伍需找輛三輪車帶頭,三輪車上載著女方娘家陪送的嫁妝和娘家送嫁妝的人,他們的胸前都系著被農村人戲稱為“飯票”的紅布條,這也是娘家人的“標志”,需得好生招待。緊跟著的拖拉機上便是一行三人的迎親車,司機中間開車座,兩邊各是穿戴整潔的新郎和新娘。這時院子里已擠滿了前來鬧喜的老老少少,農村人鬧喜有著別具的傳統(tǒng)習俗,就是要力爭在新媳婦的頭頂摸一把,這是一種吉祥喜慶的象征,而羞澀的新娘卻大屋小角四處躲閃開了。
聽母親說他們那個年代的婚禮更是簡單,兩家選定吉日后,男方便則日和女方去趕個大集扯上幾尺花布做新衣裳,到結婚的日子時男方便騎輛自行車把新媳婦從娘家接回家里,而后在家擺大席請街坊四舍到家喝喜酒。
時代在變,舊方式已飄然遠去。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變不了世代延續(xù)的傳統(tǒng)習俗。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地域特色,它影響著祖祖輩輩幾代人的思想,人們也因此安居樂業(yè),世代興旺!
來源 搜狐 原始人 影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