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島是印度尼西亞最著名的旅游景區(qū)之一,這里以典型的海濱自然風光和獨特的風土人情而聞名于世。巴厘島有“花之島”、“天
堂島”等美稱,島上不但一年四季鮮花盛開,綠樹成陰,還有世界上最美的沙灘,宛如人間仙境。巴厘島因歷史上受印度宗教文化的影響
,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是印度尼西亞惟一信仰印度教的地方。巴厘島不但天然景色優(yōu)美迷人,其豐富多彩的文化和獨特的風俗習慣更是
聞名于世。巴厘島人的古典舞蹈典雅多姿,在世界舞蹈藝術(sh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5世紀時,許多藝術(shù)家從別處遷到巴厘島,帶來了一大批
成熟的藝術(shù)形式,現(xiàn)在巴厘的雕刻(木雕、石雕)、繪畫和手工業(yè)品以其精湛的技藝,獨特的風格聞名遐邇。在島上處處可見木石的精美
雕像和浮雕,所以該島又有“藝術(shù)之島”之譽。
在宗教信仰的影響下巴厘島人對死亡有自己的理解,他們的習俗是要慶祝死亡。巴厘島人死后,按習俗都要舉行火葬,未經(jīng)火葬的死
者靈魂污穢不堪,將會給人們帶來災(zāi)難。如果在一定時間內(nèi)不為死者舉行火葬,死者的靈魂就無法升天,成為終夜徘徊人間的厲鬼。因此
這里的火葬葬儀非常隆重,也是巴厘島上的奇觀之一。火葬在人死后第42天舉行,因為巴厘島人認為,人死后,靈魂要經(jīng)過42天才能離開
軀體。在火葬前,要將尸體進行處理,首先用各種香料制作的液體將尸體浸泡,然后用布包扎起來,放在一個竹筐里,火葬前的一天,死
者的親屬都穿上最華美的盛裝,男子還要佩戴寶劍,聚集到一起進行游行,晚上還要舉行盛大的文娛晚會,表演傀儡戲,跳各種歡樂的舞
蹈,人們載歌載舞等待第二天的到來。
火葬的日子,在音樂的伴奏下,附近的男人都爭先恐后地趕來抬尸體,婦女們每人帶來一瓶從鄰近寺廟中拿來的圣水,還有一群給死
者靈魂帶路的活小雞擺放在葬禮列隊前。祭司祈禱完畢,發(fā)放弓矢,葬禮列隊出發(fā),祭司手執(zhí)紅法冠,在尸體面前引導(dǎo),隊伍必須走彎彎
曲曲的路線,為的是避開兇神惡煞,并使死者靈魂失去方向,找不到歸路。進入火葬場,先由死者近親割開裹尸布,祭司登上竹塔的平臺
,大聲念祈禱詞,把許多古錢撒在上面,算是賄賂給死神的贖金,婦女們將帶來的圣水灑在尸體上,再把盛圣水的瓶子打得粉碎。接著,
就將尸體移入獸形木棺,待到夜幕降臨,就開始放火焚燒。在火光的照耀下,慶祝儀式開始,樂隊奏樂,觀眾開始狂歡。其中一項主要活
動是拔河賽,雙方爭奪裝有尸體的棺木,一邊代表天使,另一邊是惡魔,雙方爭奪死者的靈魂,要有多次反復(fù),最后總是天使勝利。全部
活動都貫穿著豪飲和歌唱。整個葬禮中死者的家屬并不悲傷。巴厘島人認為,如果過分悲傷,將會妨礙死者靈魂升天。尸體逐漸成為灰燼
,觀看的群眾才漸漸散去。親屬們將骨灰收拾起來,裝入椰子殼內(nèi)。在祭司祈禱下,把骨灰拋進大海。整個葬禮宣告結(jié)束。
隆重的火葬儀式費用非常昂貴,有時可高達人民幣幾萬甚至幾百萬元,12年前吉安雅區(qū)的國王去逝,葬禮花費高達500萬元美金。大規(guī)
模的火葬往往有上千人來抬笨重的竹塔和棺材。竹塔的高低視死者身份而定,有的高達二十多米,有十一二級,低的也有三四級。棺材是
動物形狀的,僧侶、富人的棺材雕成牛形,勇士為飛獅形,普通人則為半象半魚形。塔型竹架的大小及儀式的隆重程度,全仰仗喪賓的身
份、地位及財力。但是葬禮的高昂費用很多人不能負擔,因此經(jīng)濟拮據(jù)的當?shù)厝司拖葘⑷ナ赖募胰送猎,等有了足夠的錢及遇到好日子時
再將尸體挖出,舉行火葬。這段等待時間有可能是兩到三年或十年以上。
在巴厘島,每隔十年左右,還將舉行一次大規(guī)模的集體火葬,由大家分擔費用。每逢此時,巴厘島人便清理島上的所有墳?zāi),把所?/p>
的尸體、骸骨集中火化,讓那些不安的靈魂得到安息。
名字: 在巴厘島,大部分人的名字只有四個可能,且不分男女。這四個名字是“Wayan”,“Made”,“Nyoman”和“Ketut”, 亦
即“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如果是第五個孩子,則依次往復(fù)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