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人近來值得喝上一杯,代代靠舟相連、遺立在孤島的他們終于等來了鐵路。
這條鐵路真可謂不簡單,坐擁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直接結(jié)束浙江省最后一市不通高鐵的歷史,最重要的是,
以后寧波到舟山,只需30分鐘。△甬舟鐵路方案
只有舟山人,才知這30分鐘意味著什么。
生于海洋之中,舟山常常游離于陸地之外,別說外省人,就連浙江人在統(tǒng)計區(qū)域面積時,也常常忽略了舟山。
“只有舟,沒有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成為世人遺忘舟山的理由?墒牵凵秸娴目蓯郏渡涞裼⑿蹅鳌防锏奶一◢u,“海天佛國”普陀山,《后會無期》的東極島,統(tǒng)統(tǒng)都藏在了
這個中國唯一的群島城市里。
△在過去,只有舟的舟山
《舟山地方志》稱這為
“若滄溟中浮一環(huán)碧”,19世紀英國旅人斯當東又在《英使謁見乾隆紀實》一書里把舟山類比為
“東方威尼斯”。世人不懂舟山,皆因無路。等這條工期6年的“甬舟鐵路”建好,氤氳的海風、樸素的漁民、帶著咸濕味的舟山方言,會帶你重新認識這個裝滿一籮筐傳奇的舟山。
我欲乘舟,往世界去“形如舟楫,故名舟山”,說舟山是一座生來就漂泊在海上的城市,真的一點也不為過。
1390個島嶼散落在2.2萬海里中,島嶼連帶著海洋,分為定海區(qū)、普陀區(qū)、岱山縣、嵊泗縣,串聯(lián)起了縮在浙江省東北一角的舟山市。
△舟山地理位置
舟山人常常調(diào)侃自己
“在本省沒啥存在感”,也確實,論風情比不上杭州,論富裕又比不上溫州,就連嘉興紹興都以粽子和酒聞名天下。舟山能拿得出手的,好像只有大海了。
還別說,
因這片海,舟山曾幾度離世界很近。“東控日本,北接登萊,南亙甌閩,西通吳會”,作為長江門戶,南北要沖,又坐擁終年不凍的天然良港,在歷史的幾起幾落中,舟山無疑是最香的香餑餑。
△舟山扼守南北要沖
能穩(wěn)穩(wěn)接住老天伸出的“海上絲綢之路”橄欖枝,
舟山的開局頗有幾分順風順水的意味:自唐起,海外交流經(jīng)舟山,到了宋元,海上貿(mào)易更為興盛,東接日本高麗的舟山自然成“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zhuǎn)站,往來船只川流不息,岑港更是當時響徹國際的“六國港”。
說出來可能不信,當年英國人率先盯上的不是荒無人煙的香港,而是能夠輻射長三角、有海上貿(mào)易根基的舟山。英國海軍上校海特蘭一登陸舟山,便被這里迷住了:“民風淳樸,最宜泊舟,又靠近富裕之地(上海),
假以時日,必成世界大港。”△
沈家門漁港 葡萄牙人比英國人更早印證這一點。16世紀,葡萄牙人侵占了舟山的六橫島,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貿(mào)易港——雙嶼港。在后來的書籍中又記下了當時的盛景:“燈火通明,帆船云集,外國商人多達3000余人。”
在舟山人的性格里,本就渴望與世界連接。因生在浩瀚縹緲的大海,島嶼零散,舟山人的觀念顯得很割裂。在
定海的老城,舟山人寄望于考取功名,入朝為官,脫離海城;而
沈家門一帶,則因貿(mào)易繁華,性格張揚,熱衷于與外國商人打交道,買舶來貨。但無論哪一種,本質(zhì)都是與世界相連。
△舟山人
祖籍舟山的導(dǎo)演王家衛(wèi),拍出了懷揣著“到南美洲看瀑布”美好夢想的《春光乍泄》,又拍出了對故鄉(xiāng)眷戀卻尋根而不得的《阿飛正傳》;祖籍舟山定海的三毛則輾轉(zhuǎn)十數(shù)個國家,寫出《萬水千山走遍》。
時至今日,哪怕再遠處孤島的舟山人依舊對世界保持渴望:20幾座跨海大橋橫亙在零散的島嶼中,甬舟高速直通寧波,現(xiàn)代輪渡班次頻密,30分鐘一趟的高鐵也正在安排的路上。
舟山,未來可期。
△
舟山跨海大橋漁業(yè)和禪意,隱藏在舟山角落如今舟山雖是寂寂無名,但島上絲毫不見焦慮匆忙之感,漁船停泊在碼頭,老頭撥著葵扇悠然自然,這或許與
島上獨有的煙火味有關(guān)。
在過去,舟山的漁船離港出海都必先點燃蠟燭焚香禱告,若香火三次被風吹滅,則意為不吉,出海必遭殃。
△舟山人出海
舟山群島風浪極多,常遇臺風,
在嵊泗每年光風暴期就有30個,海上又布滿3306座巖礁,人們出海打漁全靠聽天由命。
正是出于這種海洋恐懼,又有“海上絲綢之路”的加持,舟山地區(qū)的信仰形形色色不計其數(shù),魚鳥、龍王、觀音、媽祖各顯神通,于是舟山又被稱作
“眾神之島”。
據(jù)民國
《定海縣志》記載,舟山有
龍王宮廟60余個,占當時舟山全部宮廟的
七分之一,幾乎每走幾步就是龍宮。
△舟山“眾神之島”
但講究香火的鼎盛,怎么也不及
普陀山。普陀山的名氣之盛,早已遠遠蓋過了舟山本市。聞名千年的“海天佛國”,“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觀世音菩薩的道場,無一不為此地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相傳唐代,日本慧鍔法師要運送觀音像回國,豈料三遇風浪無法成行,大駭之下謂“觀音不肯離去此地”,故修建“
不肯去觀音院”,又與
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等二十余座寺廟成就了“海天佛國”。自此,佛教在舟山生根發(fā)芽,人人拜祭觀音以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
△普陀山的寶陀講寺
明代屠隆的《補陀洛迦山記》就記載了當時香火盛景:“
善男信女,遠近累累,無不函經(jīng)捧香......來朝大士。”
民國時期,舟山各島的
僧侶已達2649人,各地興建起的
寺廟庵堂有558處,還沒有統(tǒng)計鄉(xiāng)間路上的小宮小廟。由此可見,
觀音菩薩,早就住到了舟山人的心中。打漁、拜神,是舟山人的日常,
吃飯也是。
△舟山人的美食
大海里的漁獲是舟山人主要的食物來源。此時正值舟山的捕魚期,漁民們正欲摩拳擦掌。講起吃魚,舟山人是有口訣的:“正月虎魚,二月鯊魚,三月鱸魚,四月墨魚,五月鮸魚,六月鯔魚,七月狗鰻,八月黃魚,九月青蟹,十月鯢魚,十一月帶魚,十二月小黃魚。”要嚴格按照時令來的話,待上一年,也未必吃得盡舟山的海鮮。
黃魚是舟山之光。在當?shù)兀藗兿矚g把黃魚以海鹽腌漬,鎖住原始風味,再加以豬肉或土雞燉制,那一口的滋味,簡直足以穿透海洋。
△小黃魚
清蒸、蔥爆,再加上老酒,是舟山人喜歡的烹飪方式。
剝開舟山的青蟹,是連脂帶膏的,這一口肥美,又以農(nóng)歷十二月的紅膏老蟹為最。以姜蔥爆香,放入大蟹,翻炒至金黃,是寧可吮指都要留下的味道。
△舟山的蟹
不過,一天的勞累可能要歸入
海鮮面里。游客可以選鰻魚、明蝦、梭子蟹等作為底料,把面條一焯水,放入鮮味十足的湯底里,與各種海鮮融為一絕。
△舟山的海鮮面
有了菩薩和海鮮,舟山人又有何懼。
遠去的舟山,不復(fù)的鄉(xiāng)愁
盡管我們?yōu)橹凵浇尤胧澜缍吲d,但不可否認的是,舟山的某些部分正在慢慢隱去。
1390個島嶼里,只有90多個住著人,比起大島,小島的命運多數(shù)是要被看作發(fā)展包袱而被剔除的。韓寒在《后會無期》的開場就以黑色幽默點出了舟山這份矛盾:大喇叭里播放著“東極島,東極島,我們不會離開你,生是你的老百姓,死是你的小精靈”,畫面一切,卻是一派蕭條破落、殘垣斷壁,爬滿青苔的景象。
舟山的小島們確實在頹敗。
上世紀80年代,舟山提出了
“小島移,大島建”。一開始,“小島”的定義只是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人口1000人以下的島嶼,到后來,又擴充為人口3000人以下,生活條件不便的島嶼。
這些被落下的小島,就連同年邁的老人、歲月侵蝕的空屋,鄉(xiāng)愁的記憶一起被埋在時光的深處。《后會有期》里有句臺詞意味深長:“打拼幾年再回家?都不知道家還在不在呢。”
△舟山的小島們在遠去
舟山人李杰,自幼出生在一座叫懸山的孤島,但因為要讀書,初中時就舉家搬到了舟山第三大島六橫島。“每年回自己的家鄉(xiāng)小島,都強烈感覺到隨著大橋的連結(jié)和城市化的進程,小島的歷史、人文、故事,最后連人都一并慢慢隱退。”
在舟山,85%的居民住在6%的島嶼上,別說游客,就連本地人都很少踏足除自己生長地之外的島嶼。
△偏遠的嵊山島鮮少有人踏足
德國作者朱迪斯·莎蘭斯基在
《看不見的孤島》里,曾經(jīng)這樣打量這些前后不挨的汪洋孤島:
“這些島嶼是否地處偏遠,本就是視角問題。在沒有盡頭的球狀大地上,每一點都可以是中心。”
正如電影里的胡生,不明白為何自己所在的面積不足1.7平方公里、海岸線只有7.8公里的島嶼,就要被定義成“小島”被迫搬遷,
在他眼里,生他養(yǎng)他的島就是整個世界。△胡生不懂何為小島
據(jù)相關(guān)學者統(tǒng)計,近年來,舟山群島滅失的島嶼一共有83個,其中嵊泗縣滅失35個,岱山縣滅失31個,普陀區(qū)滅失12個,定海區(qū)滅失5個。但在《后會無期》里,并沒有過多的悲觀,主創(chuàng)們借角色之口點出了解題思路:“東極島,多么好的概念啊,這里弄好了,就是海上的麗江...第一縷陽光灑到的地方,就叫陽光海灘。”在影片的結(jié)尾,東極島憑著江河寫的《旅行者》火了,絡(luò)繹不絕的游客登上了東極島。
旅游或許真的可以拯救這些小島。2018年,舟山接待游客達6321.4萬人次,10年增長了4倍。游客也從只去舟山本島,變成了前往嵊泗縣等偏遠島嶼。
舟山的小島們實在太惹人、太可愛了。位于舟山島偏下,離市區(qū)只有22公里的
桃花島,正是金庸先生筆下的原型:“經(jīng)杭州向東,雇海船過蝦峙島,出畸頭洋向北,便到了繁花似錦的桃花島。”如今,島上真的星星點點地種上了桃花,石亭、寺廟、山海仿佛真的與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渾然一體。
△如今桃花島真有幾分武俠的意味
舟山群島的最北部外緣,坐落著枸杞島、嵊山島、黃龍島等。
嵊山島在過去是“萬艘漁船匯嵊山,十萬漁民大會戰(zhàn)”的中心,嵊山漁場有百年歷史,如今雖無漁可打,但加了柔和濾鏡的氤氳晚霞,帶著藕粉和霧藍,也和漁船一道組成絕美光影。
而島上的
后頭灣村更被英國的《每日郵報》評為“被遺棄的絕美景點”“現(xiàn)實版的綠野仙蹤”,密密麻麻的爬山虎青苔攀上了海邊石屋,與湛藍的大海相映成趣。
△嵊山島的后頭灣村,被評“現(xiàn)實版綠野仙蹤”
路透社形容這里為:“Time stood still and nature started reclaiming what is hers(時光在此止步,大自然收回了屬于她的東西)。”
舟山,實在有太多太多獨屬于她一份的美好。令人不禁駐足,浸潤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