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豫有約》曾經(jīng)在多年前采訪過黃磊一家,那時候的黃磊夫妻還很年輕,多多也才五六歲大,過程中魯豫問,多多淘氣了,你們倆誰說話好使?
黃磊說,那肯定是我啊,只要她一不聽話,我只要一喊她的名字,黃憶慈,她就老實了。
還別說,這個說法立馬就應(yīng)驗了,多多正在沙發(fā)上玩呢,聽見爸爸喊自己的全名,當時臉色就變了,爸爸趕緊安慰她,不是現(xiàn)在,現(xiàn)在沒事,但是多多跟剛才還是有了明顯的變化,看來對喊全名,還真的能起到震懾作用。
很多人都說,我小時候只要一聽見父母喊我全名了,我就開始打哆嗦,趕緊想想這兩天有沒有闖禍,是不是要挨揍了?但這種現(xiàn)象,對現(xiàn)在的很多孩子,越來越不管用了。
前幾天在超市遇到一位媽媽帶著兒子在玩具區(qū)玩,孩子想要小汽車,非要把包裝給撕下來,媽媽攔著不讓撕,孩子就在媽媽懷里打挺,媽媽嚴肅地喊了孩子的全名“張**”、“張**”,聲音中明顯帶了生氣和威脅的口氣,好像在說,你再這樣,我就不理你了,但是孩子全程對自己的名字無感,還是要買,媽媽強行抱著三四歲的孩子快步走出了超市,孩子的哭聲一直伴隨在我們的耳邊。
旁邊圍觀的人,有一個說了這么一句話,這個孩子根本不怕媽媽,孩子還是有一個怕的人比較好管呢。
但為什么有的孩子,父母一喊全名,他就知道收斂,有的孩子卻根本不在乎,該咋樣就咋樣?
原因很值得深思。
1、孩子有“保護傘”
孩子對父母根本不怕,原因其實很簡單,有人比爸爸媽媽還要厲害,如果犯了錯誤,只要被這些人護著,爸爸媽媽拿他也沒有辦法,而家庭中充當保護傘的人,無非是老人。
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只要一哭,老人就趕緊過來,“這么小的孩子,訓(xùn)他這么兇干嘛?他長大了就懂事了”,時間久了,孩子就知道誰更有話語權(quán),對父母根本沒有敬畏心。
2、父母的威脅從沒有兌現(xiàn)過
孩子不怕父母,還有一個比較常見的原因,父母總是威脅孩子,你再這樣,我要打你了,你再這樣,我就不給你買好吃的了。
開始孩子還挺害怕,可是后來發(fā)現(xiàn),父母也就是紙老虎,該買的東西還是會買,說過打也從來舍不得打,他摸透了父母的脾氣性格,也就是嚇唬嚇唬,所以根本不會怕了。
喊孩子全名
是在給孩子設(shè)定一個界限
很多人都有過被父母嚴肅地喊全名的經(jīng)歷,拿我自己來說,媽媽一年到頭也喊不了我?guī)状稳,可是每次喊,我都比較膽顫,立馬反思自己的表現(xiàn),是不是有什么出格的行為,害怕是真的害怕,媽媽也沒有怎么樣對我,我就已經(jīng)后悔和反省了,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敬畏心。
全名就好像是一個界限,在全名的這邊是小名,我是受到父母寵愛的,但是在全名的那邊,我是一個犯了錯的孩子,需要接受懲罰,父母不是教育學(xué)家,不會跟孩子設(shè)定那么多做人的準則,但是他們巧妙地喊孩子的大名,這其實更高明,喊一次大名,孩子就懂得收斂,就知道再進一步是觸碰了底線,這是不對的,以后再不去觸碰。
沒有敬畏心
是教育的缺失
明代的方孝孺曾經(jīng)說,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guī),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一個男孩因為媽媽不讓他看手機,在公眾場合就對媽媽拳腳相加,伴隨著怒吼,這樣的男孩沒有敬畏心,他不尊重媽媽,也同樣不會尊重爸爸和爺爺奶奶。在學(xué)校里,同學(xué)和老師,他也照樣不放在眼里,這樣的孩子是危險的,他長大后的行為,無法預(yù)測,而這樣的孩子,其他方面再優(yōu)秀又如何呢?他仍是一個教育缺失的典型例子,歸根結(jié)底在家庭。
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中提到,人的成長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之外,還要有敬畏。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也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讓他不敢了,才是保護他。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白,讓孩子有敬畏心,知道怕是什么滋味,他的行為就不會出格,以后犯了錯誤,也會懸崖勒馬,讓孩子知道怕,其實是在關(guān)鍵時刻,拉了他一把。
中國有句話,叫無知者無畏,不知道怕的孩子,無知在什么地方?無知在父母沒有教給他什么是規(guī)矩,觸碰了規(guī)則和底線,父母不知道提醒和懲罰,以后他長大了,就是要吃大虧的。
怎么培養(yǎng)孩子的敬畏心
1、不要溺愛和嬌慣孩子
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就會毫無規(guī)則意識,父母任意滿足他不合理的要求,就是把孩子推到了沒規(guī)矩的成長環(huán)境中,他可以任意打罵父母和家人,可以弄壞了東西不道歉,以后就會打人不會愧疚。
《少年的你》,欺凌者其實學(xué)習(xí)成績很好,就是家庭太嬌慣,她覺得打人很好玩,她沒有敬畏心,從不知道什么是怕。
2、犯了錯,要有懲罰的力度
孩子犯了錯,不是說說就過去了,父母要分清錯誤的大小,有的錯誤,必須要讓孩子意識到嚴重性,最好是去體驗一下。
比如一個小男孩摁了電梯的所有按鈕,他的媽媽只是嘴上說了兩句,他笑嘻嘻地不在意,但另一個媽媽就會讓孩子跟電梯里的人道歉,大聲說他錯了,他以后再也沒犯過這樣的錯誤,懲罰,不見得是打罵,讓孩子去體驗,可能效果會更好。
3、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獨立的孩子,必定是心中有數(shù)的孩子,他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會依賴別人,他就會知道付出是什么滋味,也因此更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他的同理心會更強,做事也會更有界限感。
凡事都沖在孩子前頭的父母,勢必讓孩子失去了體驗獨立的機會。
4、讓孩子學(xué)會感恩
爸爸很晚回家,孩子給爸爸拿拖鞋,給爸爸倒了一杯水,他知道爸爸加班很辛苦,在外頭掙錢不容易,這樣的孩子,對父母的付出是感恩的,他心疼父母,也會更加尊重父母,一個不知道感恩的孩子,看到父母穿得很普通,但還是要求父母給買一千塊的球鞋,他不會體諒父母,還會因為父母沒有滿足他的愿望而憎恨父母,這樣的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品。
教育是父母的一場修行,不是單純地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是要讓孩子在人生的大路上,知道禮讓行人,知道不要橫沖直撞,知道路邊是懸崖,盡量不要探頭張望,盡量走得穩(wěn)穩(wěn)當當,做好這幾點,并不容易,還是那句話,教育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