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栗子
前兩天,歌手兼作家陳美齡在深圳舉辦了自己的新書簽售會。
這個14歲就以歌手身份出道,在歌壇風靡一時的女明星,再一次進入大眾的視野。
比這更值得關注的是,她不僅自己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教育學愽士,她還培養(yǎng)三個兒子進了斯坦福。
這位知名的教育媽媽,在視頻里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jīng)驗,她說永遠不要拿孩子和別人去比較,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很多父母在培養(yǎng)孩子的時候,總把“別人家的孩子”當做標準,也想讓自己的孩子,既要聽話懂事,又要成績優(yōu)秀,在不斷的比較中,對自己的孩子造成了無形的傷害而不自知。
與其比較,不如肯定
相信不少家長都給孩子念過這樣的魔咒:
“你看人家孩子多聽話,你要是有他一半聽話我就知足了!”
“你看人家多認真,每次都考一百分,你什么時候也考個100分給我瞧下!”
……
可能有的孩子在成長路上,心中最大的陰影,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了。
只要每天一看到太陽升起,“別人家的孩子”就會在孩子們的生命中閃閃發(fā)光,成為父母鞭策孩子前進的目標。但做父母的,卻很少顧及孩子的感受。
在一期《少年說》里,一名叫袁璟頤的中學生,站上勇氣臺上吐槽自己的媽媽,總是拿她班上那個樣樣第一的學霸女閨蜜比較,看不到她的努力。
與她的日常對話永遠圍繞著“別人家的孩子”展開。她與媽媽對話中,出鏡率最高的,也是自己的閨蜜學霸。
在現(xiàn)場,袁璟頤的同學們表示都很喜歡她,她平時樂于助人,待人熱情,積極組織班會活動,號召力很強。
而在媽媽眼中,女兒的善良、熱情、帶給別人的感染力,在成績單面前,統(tǒng)統(tǒng)微不足道。
最后,女孩哭著跑下了臺。
袁璟頤發(fā)自內心的吶喊,讓人們看到了無數(shù)家庭教育的通。焊改赶矚g比較,不認同孩子的付出,給自家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甚至在心中留下了陰影。
所以,父母與其經(jīng)常拿別人的孩子,來刺激自己的孩子以圖讓他進步,不如多肯定多鼓勵孩子,幫孩子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心。
不與別人比,要與自己比
我女兒的班主任很特別,他帶過很多屆實驗班,在學校名氣很大。
每次考試后,在家長群里都有一些家長要求班主任發(fā)成績排名表,但他就是不發(fā)。
家長們有些不理解,甚至頗有微詞,可他堅持已見的理由是:
成績排名是供各科任老師分析的,不是給家長們用來比較的。
他寧愿多花一些時間,單獨發(fā)每個學生的成績給家長,并建議家長留存,以便準確掌握自己孩子的成績浮動情況,調整學習計劃。
他在家長群里說的話我十分認同:
“我要求學生每次與自己比,而不是與別人比。是因為與別人比,只會打擊自信心,或增長傲氣,但與自己比,才有動力有鞭策,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短板與問題,并想辦法去克服不足,求得真正的提升。”
他還說,在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后,無論好壞,希望家長多鼓勵自己的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認同,不要太看重分數(shù),而是要多分析原因。
許多家長漸漸習慣班主任的風格,積極配合老師,孩子們一個個意氣風發(fā),你追我趕,團結友愛,班上平均成績在學校一直名列前矛。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而不是別人,如果你一味和別人作比較,最后只會讓你自己很累。
人弱我強會滋生優(yōu)越感,人強我弱會徒添不平和自卑,和自己做比較,一點點努力戰(zhàn)勝自己,每天都會有滿足感,自信心不斷增加。
沒有被比較過的孩子,更懂得感恩
孩子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父母只有接受孩子,相信孩子,不和別人比較,鼓勵孩子只和自己較勁,才會健康成長,才更懂得感恩。
去年高考700多分的學霸王心儀,她的一篇《感謝貧窮》曾讓許多人淚目。
她雖出生農(nóng)村,家境貧寒,但她的媽媽勤勞儉樸,言傳身教,給了她最好的愛。
因為窮,她只能穿不太合身的衣服,不合腳的鞋子,這種奇怪的裝扮,常引來同學的嘲笑,她回家哭訴,媽媽安慰她說:“不要和別人比,做好自己就行。”
一句樸實的語言,更促使小小的她奮發(fā)圖強,引領她忽略物質上的貧乏,在書海中求知若渴,最終成為媽媽的驕傲,更是自己的王者。
前段時間,在高考結束那天,王恒杰同學在眾人面前給媽媽下跪謝恩,感動了很多人。
這位單親媽媽教育方式開明,懂得放手,默默付出,盡心陪伴。
她說:兒子成績中等偏上,有時考砸了也從不責怪,只是安慰他,找出原因,從來不拿孩子的成績與別人比較,也不過多去干涉孩子。
媽媽不比較就不會焦慮,孩子情緒平穩(wěn)才心態(tài)好。他考場超常發(fā)揮,以635分的好成績回報媽媽的付出,也感恩無私的母愛。
寫在最后:
陳美齡說:“我覺得,作為父母,我們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進入好的大學,只要孩子成長為一個快樂的人,懂得感恩,我們的教育就應該可以說成功了。”
或許,這也是我們每位家長的心聲,不苛求孩子功成名就,站在高峰,而是希望孩子快樂地度過一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