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夠責備看客們的冷漠嗎?捫心自問,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會怎么做,我們又能怎么做?
李郁蔥
(本報評論員)
見到有人摔倒你會去扶嗎?
這個話題到了今天,已經是一個不需要回答的問題了。我朋友昨天的遭遇就是一個真實的樣本:在寧波街頭,他被一輛轉彎的公交車撞倒,在他倒地的15分鐘左右,只有圍觀的看客,沒有一個上來扶他,雖然他并非老年人,雖然有很多目擊者。我朋友的倒地直到15分鐘后警察到來才告一段落,慶幸的是檢查后他并無大事。
我們能夠責備看客們的冷漠嗎?捫心自問,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會怎么做,我們又能怎么做?
在河南三門峽市,有個2000多名會員的扶人協(xié)會,這個自發(fā)成立的協(xié)會提倡“大膽扶人”:會員一旦因扶人遭訛詐,協(xié)會出面埋單。
因此,在口碑相傳中,三門峽成為一座“不怕摔倒的城市”。
但請注意,這個扶人協(xié)會在傳遞正能量的同時,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力量作為后盾。人心向善,人們的冷漠主要是出于對可能產生后果的畏懼。據介紹,扶人協(xié)會在一年內,就有2000多名會員加入,覆蓋三門峽各區(qū)縣,甚至在西安、商州、汝陽等地,還發(fā)展出后備聯(lián)盟。而且,入會的門檻并不低,扶會主要吸納三種人:扶過人、被人扶過和熱心公益事業(yè)有社會影響力的愛心人士。通常情況下,入會需要推薦人,再經過分會和總會兩層審批。之后新人還需做一段時間志愿者,得到認可方可正式入會。
在我們在為這樣的扶會點贊的同時,“被訛”也同樣是扶會要面臨的尷尬:這一年中,數次會員扶人被訛詐的經歷其實是為看客的冷漠做出了解釋,雖然這解釋讓人心寒。據扶會內的一名學者測算,扶人被訛的幾率約為十萬分之一,但其產生的負能量遠遠超過可以忽略不計的概率,這和空難的發(fā)生概率相似,人們畏懼空難的發(fā)生遠遠超過對車禍的畏懼。
做好事需要成本,這個成本不僅僅是指會員“被訛”后的付出,同樣在傳遞正能量時,面對數百人的活動,印制橫幅、名片都需要開支,一年下來,大約投入了十萬元。而在這一年里,協(xié)會全年扶起約500人,以挽救10人生命計算,救一個人也才一萬元。
這筆賬能不能這樣算?但個人埋單終非長久之計,由此扶人協(xié)會的下一個舉動又引發(fā)了爭議:成立一家商貿公司,以其利潤保障扶會運轉,目前公司在會員的投資下已注冊,即將對外運作。
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或許是對扶人協(xié)會的形象寫照,作為一個傳遞正能量的公益組織,個人覺得,這家商貿公司的運作和財務管理需要一定的規(guī)范和透明化,它的標本意義可能是對今后類似公益組織的一個參考,也是規(guī)避“郭美美”之類事件發(fā)生的手段。
扶人協(xié)會是一個好人所組織的做好事的協(xié)會,希望它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