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皇山,古稱桐柏山,傳為道家修煉的一個洞天。后來又為何叫梁皇山呢?
相傳,公元549年,南朝梁武帝因過分迷戀佛教,不理朝政,造成部下侯景篡奪了他的政權(quán),并還要追殺他的王室成員。
梁武帝的三子梁詧,當時在浙東會稽郡任太守。得悉后,馬上隨帶王妃、太尉、貼身侍衛(wèi)等向南逃竄。侯景的追兵逼得相當緊,往往是小梁王前腳出,他們后腳就到,小梁王逃得上氣接不得下氣。
一日,他們逃到了寧海的桐柏山下,只見不遠處有一寺院,慌忙上前叩門。好一會兒門才打開,里面探出一個小沙彌的頭來,一看外面有叫叫嚷嚷一大批人,嚇得馬上躲了進去又把門關(guān)上。這時,只聽見里邊傳出洪亮的聲音:“把門打開!”接著寺門大開,走出一個清瘦的老和尚,向小梁王問訊:“施主由何而來?”小梁王將自己的身世遭遇向老和尚說了一遍。老和尚甚為同情,便馬上讓他們進寺休息。
不多時追兵到了,老和尚先指揮僧眾將大門插上碗口粗的門杠,再拄上二三支粗大的丫杈柱,又令徒弟們把小梁王和王妃從后墻背出去。
小梁王和王妃穿柴叢、鉆刺蓬、踏石灘、爬峭壁,一腳高、一腳低,好不容易,逃進了“雙大門巖”下的巖洞中躲藏起來。追兵撞破寺門,從后佛殿中搜出年邁的太尉,逼他招供小王和王妃的下落。老太尉雖遭嚴刑毒打,幾次被打得昏死過去,但他始終咬緊牙關(guān),不肯吐露半個字。追兵沒辦法,就索性把他殺死在古驛站的十字路口,鮮血濺了一地。追兵捉不到小梁王,哪肯甘心?找來找去,見后墻外有被人掰過的新痕跡,于是就循著這個痕跡向后山搜去。搜呀搜,搜了一條山峽又一條山峽,一個山崗又一個山崗,到處搜遍,除了聽到流水聲、鳥叫聲和山風聲外,半個人影都沒找到。追兵的頭兒想想這邊沒有搜到,會不會逃到對面去?于是又朝著“巖門” “山中仙洲”的方向搜去,搜呀搜,似乎看到了小梁王和王妃的影子一閃,追兵哈哈大笑,認為小梁王這次可逃不了了。誰知他們高興得太早,就在他們正在自我陶醉,得意忘形的時候,突然從山頂上滾下無數(shù)塊巨石,像落雹一樣向追兵頭上砸來。追兵們雖然打過無數(shù)次仗,卻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陣勢,個個嚇得屁滾尿流,沒命似的逃回去了。但頭兒還不死心,第二天又逼部下搜尋。當他們走到這個地方,那石塊又鋪天蓋地般地壓了下來,無奈中他們只得退回。追兵們認為這是“天意”,只好收兵。
追兵退后,小梁王拜謝老和尚,并問此地何處?老和尚告訴他:“此地是寧海的桐柏山,敝寺乃人稱為‘稍場’是也!”
小梁王面對這場大難,心灰意冷,見這里地處偏僻且風光秀麗,便決心隱身于此。于是,他打發(fā)王妃到附近一處尼姑庵帶發(fā)修行,自己則留在“稍場”終日念經(jīng)吃素,過著半出家的生活。在這段日子里,他還寫出了被后來佛教中奉為經(jīng)典的“梁皇懺”。
公元555年,“侯景之亂”平息了。小梁王被接到南京當上了皇帝(史稱梁宣帝)。因為梁宣帝在桐柏山避過難,名氣也揚開了,于是,人們就把桐柏山叫成了梁皇山。他住過的寺院“稍場”,也就改稱為梁皇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