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座吳山,山里有好幾個廟,其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就是吳山上面的寶成寺了。
位于吳山紫陽山麓初建于五代吳越的寶成寺,簡樸僻靜,寺院中有一尊雕鑿于元代的佛教密宗造像———麻曷葛剌像,國內現在惟此一處。國家級的文物似乎是不露聲色地棲居在這處院落中。供奉石窟雕造佛像,是早期佛寺一種特殊形式。寶成寺原為吳越國一位王妃所建,初名釋迦院,宋代先后改名為寶成院、寶成寺。寺內共有3龕造像,麻曷葛剌像就在右邊的一龕,乍一見到,只覺造型獰惡可怖,與江南地區(qū)常見的禪宗佛像安詳慈悲的面貌迥然相異。造像著色仍清晰可辨,麻曷葛剌金色的臉神態(tài)兇猛,赤色須發(fā)帶著虬卷,腿短腹鼓,作蹲踞狀,兩肩各掛人頭,腳下踏一魔女。左右兩側脅持菩薩,騎青獅的文殊和騎白象的普賢,形象也十分兇狠,頸上各掛著一串骷髏,獅象背上蒙著人皮作坐墊。麻曷葛剌像后有背光,像頂龕楣上是三尊浮雕的菩薩,背上有翅,屈腿凌空作飛翔狀。清代厲鶚到寶成寺訪古,留下一首長詩《麻曷葛剌佛》,將造像的形態(tài)情狀描摹得十分詳細,有“一軀儼箕踞,怒目雪兩眉”,“赤腳踏魔女,二婢相夾持”等句,感嘆“何年施斧鑿,幻作梵相奇”。
“麻曷葛剌”是密宗護法神“大黑天”的梵文音譯,漢文佛經也譯作“摩訶迦羅”。按佛教密宗的說法,佛祖如來(釋迦牟尼)在降伏妖魔時總要顯現猙獰怒相以為震懾,麻曷葛剌就是大日如來降妖時所現的形象。元朝時,朝廷風氣尚武,推崇佛教密宗,尊“大黑天”為戰(zhàn)神,每次征戰(zhàn)前必作祭祀。此風流傳至民間,信徒拜“大黑天”,祈求保護、消災免難。寶成寺麻曷葛剌造像旁有一條題刻記載:“朝廷差來官驃騎衛(wèi)上將軍左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伯家奴,發(fā)心喜舍凈財,莊嚴麻曷葛剌圣相一堂,祈福保佑宅門光顯,祿位增高,一切時中,吉祥如意者”,便記載了造像祈福的情形。題記文字中還有造像時間的明確記載“至治二年”,即公元1322年。這些都為佛教史、古代造像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寶成寺雖為禪宗寺院,卻容納了一龕聞名的密宗造像。好在吳山是這樣的具有包容力,并不以為怪。
寶成寺后不遠處的山坡上,還有一處明代摩崖石刻“感花巖”,說起來有一段趣話。巖壁上題刻一首《賞牡丹詩》,托名為蘇東坡所書!按猴L小院卻來時,壁間惟見使君詩。應問使君何處去,憑花說與春風知。年年歲歲何窮已,花似去年人老矣。去年崔護若重來,前度劉郎在千里!鳖}詩上方有“感花巖”三個大字,為明代朱術珣所書,兩側還有明成化年間吳東升所書“歲寒松竹”四字石刻。
感花巖題刻緣起于一樁文壇韻事。相傳唐代詩人崔護來吳山游春,信步來到桃花掩映中一處院落,上前扣門求飲,巧遇一位如桃花般明媚的年輕女子,臨別時頓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二年春天崔護再上吳山尋訪至此,桃花還是那樹桃花,只是佳人已杳無蹤影,莫名惆悵中,崔護在院墻上題寫一詩,便是那首有名的《題都城南壁》:“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200多年后,宋代大文豪蘇軾到寶成院賞牡丹花,念及崔護其詩其事,不勝感慨,也寫下賞牡丹詩一首,將“去年崔護”、“前度劉郎”的典故化入。后人為紀念此事,便將蘇詩刻于寺后巖壁上。
東坡極有可能到過寶成寺。在杭州時,吳山是他出游喜愛的地方之一,與同僚摯友登山酣飲,觀賞吟詩,像熙寧六年(1073年)七月在吳山頂上有美堂遇雨,寫下的《有美堂暴雨》,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雖然感花巖上詩是自別處“借”來,東坡題刻古跡是明人假托,但杜撰得工巧如斯,也算是雅事一樁。
[ 本帖最后由 今生是對還是錯 于 2008-6-19 20:57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