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的微型車都可以稱之為K-car,而且K-car和國內的微型車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這種車在日本稱為輕自動車,對長寬高、排量等有嚴格的要求。
1、在尺寸上,K-car的長寬高分別不超過3400mm、1480mm、2000mm,外形看起來就如同方盒子一般。
2、K-car的座位不能超過4個 ,但是四個座位相互獨立,都可以靈活放倒。
3、K-car的載重量不超過350kg
4、K-car的排量不超過660ml(也就是0.66L),因此日本的K-Car一般有兩種動力選擇,可輸出52馬力的0.66升自然吸氣發(fā)動機,以及可輸出64匹馬力的0.66升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大多都匹配CVT變速箱。
K-car車型的優(yōu)缺點K-car的優(yōu)勢:
1、尺寸小?梢苑奖愕卦诔鞘写蠼中∠锎┬型\嚕
2、空間大,空間利用率高。雖然尺寸小,但是K-car空間可不小,遵循的是最大化乘坐空間的原則,再加上方盒子的造型,最大化空間利用率,內部乘坐空間并不小,兩排座椅放倒甚至可以形成平整的空間躺下睡覺;
3、油耗低。油耗可以說比油電混動還低,百公里平均油耗約3升。
但是這樣的設計,也給這種車型帶來了一些問題。
K-car的劣勢:
1、動力差。雖然K-car不到一噸,看起來小排量就夠了,但是畢竟只有0.66L的排量,一般的K-car零百加速要到15秒左右,這是什么概念,在所有國內市售的家用車中,這個零百加速基本上墊底。
2、舒適性欠佳。這種為通勤設計的小車,很難在舒適性上給你提供更多,因為動力差,發(fā)動機要頻繁高轉來提供動力,再加上發(fā)動機艙非常短,噪音直接傳遞到車內。較高的車身重心,再加上偏遠的調教,使得懸架忽忽悠悠如同開船。
3、安全性差。最致命的問題還是安全性,短小的發(fā)動機艙,難以提供足夠長的潰縮區(qū),如果遇到追尾,基本就懟到駕駛艙了,安全性堪憂。
K-car為什么不適合中國?其實K-car也不是沒有進入過中國,像鈴木的北斗星和長城的酷熊,就是借鑒了K-car的設計,但是這兩款車最終都消失在了車海里,也證明了K-car的水土不服。
K-car在日本的興起,并不是因為日本人都是圣母,關心節(jié)能減排,而是典型的政策催生的產物,也和日本的國情有關,日本政府非常鼓勵民眾購買K-car,就類似于國內的新能源鼓勵政策,再加上日本國土狹小,人口密集,光以東京為中心的首都經濟圈人口就超過了3800萬人,而K-car非常適合城市穿行。
但是中國人買車看重什么?
1、空間大。后排要坐的舒服。很多一個家庭只有一輛車,四個座讓老婆孩子岳父岳母怎么坐?
2、配置要高。真皮座椅、全景天窗、自動空調這三大件哪個都不能少,不然小姨子坐起來不舒服。
3、要有后備箱,二廂車不算車。對于受“升官發(fā)財坐轎子”文化影響的老一輩國人,兩廂車都不配叫作車。
4、舒適性要好。載著一大家子,舒適性不好怎么行,K-car的隔音懸架都太差。
5、動力要夠用。國人買車有幾個不止市區(qū)點不,要出遠門的,K-car那點排量怎么上高速?
6、看起來安全性要過關。為什么是看起來,因為國人不信安全測試,只信自己,而且都是汽車安全專家,敲敲鋼板、關關車門就能判斷安全性,K-car能過得了國人這關嗎?
7、看起來要大氣。國人都比較好面子,看重品牌,這種K-car一沒有品牌,二沒有看相,像面包車一樣看起來太廉價。
所以你應該明白K-car不能在中國發(fā)展的原因了,K-car只是一種工具車,而國人對車的要求是綜合性的,要有面子,要動力夠用,要舒適性,要看起來安全,要是三廂車......這種情況下,K-car怎么可能在中國賣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