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M君是某房地產公司的頭號人物,該公司以造豪宅見長,去年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yè)績。在
一次懇談會上,M君談到興起時說,"讓一套豪宅消滅一個富人,要進行財富的再分配。"
臺下先嘩然,隨即爆發(fā)陣陣掌聲,鼓掌的大多是一些熱血澎湃的媒體人。在公眾的眼中,開發(fā)商是為富不仁的商
人。"剝削者"唯利是圖,心狠手毒,不顧他人死活。相反,豪情的M君卻有胸懷天下的慈悲之心,為富人建豪宅的商人卻站在富人的對立面講話。
M君很樂意建設保障房,并表示公司愿意用建豪宅的認真程度來建保障房。盡管利潤很低,甚至可能"賠錢"。另
外,公司的人手是有限的,用機會成本來衡量,建保障房意味著失去建商品房的機會選擇,也意味著丟失這部分利潤。
依稀記得M君當著眾股東說,大意是,開發(fā)商不應只為了賺錢,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即使公司利潤減少,也
要做有責任感的企業(yè)。作為共同投資者,M君的一席發(fā)言又站在了股東的對立面。
談社會責任的開發(fā)商不在少數(shù),收著巨額的房款,蓋著糟糕的房子,言行不一,這是大多數(shù)商人的虛偽,也是現(xiàn)
實。但M君豪言的那一刻,現(xiàn)場的人,至少被這份情誼打動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M君其實很"貪心",在賺錢的同時,又想得到社會的認
可,而后者更是M君孜孜以求的目標。
但M君就算是"扶貧救危"的"濟世大俠",蒼生的住房問題,也難靠一個具有豪情的商人來解決。于是,我順著
M君的話,思考問題答案,先是尋找中國的富人,結果讓我驚訝。
據(jù)招商銀行與貝恩管理顧問公司聯(lián)合調查發(fā)布的《200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08年,中國可投資資
產1000萬元人民幣(不包括房產和企業(yè)價值)以上的高凈值人群達到30萬人,共持有可投資資產8.8萬億元。而當年全國城鄉(xiāng)居民儲蓄余額是21.8萬
元,千萬富豪的財富占比為40.37%。2009年預計高凈值人群將達32萬人,可投資產超過9萬億元。
然而這么多的錢,如何投資?買房、炒股。一份2007年的報告指出,中國的富裕階層46歲以下的占到了
86%,并普遍把房地產作為重要的投資,其中超過六成的人有兩處以上房產。這份報告是萬事達卡國際組織2007年發(fā)布的中國內地富裕階層指數(shù)報告。為了證
明可信度,需要說明的是,該公司對900人進行了面對面訪談,這900人是來自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年收入在1.6萬美元和5萬美元之間及以上的家庭。
到了2010年,富人的財富中擁有的房產比例可能更高。2009年5月起,投資、投機性需求大批進場時,分
析人士解讀為,因擔心通貨膨脹而財富縮水,大部分投資者選擇了購房。房價上漲的結果是,富人花更多的錢買一套房子,窮人則愈加買不起房。贏家是先到者,越
早買房的人越受益。
5年前,你可以用30萬在北京的北四環(huán)附近,買一套50平方米的小戶型。而如今,30萬可能還不夠付這套房
子的首付。為了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在增加供給,控制需求的調控思路下,市場將供應大量的保障房。這并不是開歷史的倒車,回到1998年前福利分房的時代,
而是當下緩解住房矛盾的必要之舉。
投機性的需求將被嚴控,投資性的需求也被限制。同時,還必須對新一代做出思想上的引導。居者有其屋并不是指
人人都要有產權的房子,可以租房住。5年來,北京房租上漲速度接近一倍。這意味著5年前,你可以用6萬元的首付,每個月2000元來還月供買那套30萬的
房子,要不了幾年,月供就可以還清。但5年后,你僅可以用這2000元來向擁有產權的"富人"交租金。
兩會過后,北京再次誕生了"地王"。"地王"被認為是推高房價的元兇之一。實際上,M君去年也拿了幾塊地
王。M君從富人口袋里掏出的錢,又重新回到了政府手中。你可以說M君很富有,也可以說M君很貧窮。M君的公司市值幾百億,但M君也背著巨額的債。
M君等開發(fā)商繳納了巨額土地出讓金,推高了房價,同時也做出了巨大貢獻。不然,財政收入如何增加,建保障房
的錢從哪里來?只是保障房的新時代,又有新的游戲規(guī)則,一批人依舊被排除在外,贏家依舊是先到者。
回到財富再分配的問題,我依稀從10余年前的政治教科書中找到了答案,原來這道理我十幾歲時就懂。課本中
說,"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它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允許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帶動后富,最終
實現(xiàn)共同富裕。"
(據(jù)中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