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說,
自己孩子從小到大,直到高考前都沒有自己的手機,給孩子手機孩子也不要。首先,很佩服這樣的孩子,也佩服這樣的家長。我要說的是,
這種情況是個例,不具有普適性。這種情況,如果這孩子天性如此,非常清楚自己是學生,手機對自己百害而無一利,自己也不需要這方面和同學們有共同的話題,那么這孩子是
天才式的可怕的自律,作為家長是中獎了。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想要,但迫于家長的嚴威,不敢要,不敢表達,甚至不敢想。在我看來,不是值得贊賞的好現(xiàn)象。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家長的權威是天然性,不可質疑的,我及其反感這一點。我接受的觀念里面,沒有任何人的話具有天然的權威性,我始終鼓勵孩子去置疑,去了解,去學習,去表達自己的觀點。沒有自由的思想,沒有質疑精神,孩子就始終不是自己,不是為自己而活,是家長的附庸。整個社會如此,這個社會就會沒有活力,沒有創(chuàng)造性,沒有新發(fā)明。
對于手機,電腦這些東西,包括里面游戲,抖音這些功能,這些東西不是洪水猛獸,是一個社會里你必須要接觸的東西。所有的孩子,包括大人都喜歡,都被其吸引。我一向的觀點是堵不如疏,我們需要正確的引導孩子,有節(jié)制的使用它,而不是完全禁絕。有節(jié)制的使用,既可以使孩子接觸到新鮮事物,也可以防止孩子在完全禁絕的情況下接觸后報復性的玩耍,形成精神依賴。給孩子們時間,也限制好時間。這個度需要家長來把握,要給孩子設立底線。比如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可以玩兒,時間快到了家長可以提醒,到時候一定要收手機,如果超過了時間怎么處理,家長要有預案,一定要言出必行。成習慣了,收手機自然容易。
我女兒初一開始有手機,兒子是五年級開始有手機。兒子逆反些,也更會抗爭,收手機很多時候不高興,再不高興手機也能收回來,因為他知道不交手機意味著下次玩手機的時間會大大減少,而且是一定會。還有一點,在平時,如果時間寬裕,特別是星期天,假期里鼓勵孩子1:2的比例換成電腦時間。這樣做對孩子眼睛傷害比較小。我自己高度近視,對這方面很重視,加上孩子寫作業(yè)方面的注意,兩個孩子視力都正常。只是兒子有時候在學校里戴副平光鏡假充斯文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