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淺薄經驗:
以柔克剛,不要用打罵的方式跟孩子硬剛。
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個人命運。跳出太過焦慮的親子關系,一定程度上以旁觀者的態(tài)度去看待孩子的事情。
跟孩子多聊天,多多彼此了解。
少質疑孩子,多心疼孩子。什么事情覺得有所懷疑的話,那就選擇不懷疑,相信他。
淡定一些,想辦法減輕自己的焦慮情緒。例如找自己喜歡的事情做,轉移注意力,不過分關注孩子。例如看看某些教育專家的“躺平”理念,哪怕不是完全接受,也可以嘗試去理解。
每個人成長的道路天差地別,可以把自己的經驗說給孩子聽,但是否采用則取決于孩子自己,不把自己的經驗想法強加于孩子,強迫孩子去做。
跟孩子打打鬧鬧或者擁抱一下啊、撓個癢癢啊之類的,這些肢體接觸,青春期的小男孩大約也是喜歡的。我兒子被我們撓癢癢時他就整個人眼睛都亮晶晶的,又期待又快樂的眼神。
告訴孩子:你青春期有啥了不起的,我也有過。我有更年期,你有過嗎?
多多寬容,多多淡定,慢慢修行。
10-28 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