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為人母
上世紀70年代末的某個冬天,母親在井里洗哥哥、姐姐的衣服,突然覺得肚子疼痛難忍,但她還是一步一步挪到家里,結(jié)果剛到臥室門口,便疼倒在地。爸爸急忙叫來當鄉(xiāng)村醫(yī)生的姑姑,沒經(jīng)過太多波折,我就在姑姑的幫助下,呱呱落地了。那時父母自顧不暇,憑本能做父母,從未參加過任何培訓班,也沒刻意要求我們什么,自然而然中,我們也長大了。
30年后的今天,也是我初為人母的時候,可是現(xiàn)在情勢突然變了。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變得患得患失,沒了媽媽懷我那時的輕松隨意。我謙卑地沖到書店,試圖從一摞摞書中去發(fā)現(xiàn)真知灼見。書商們滿懷欣喜、不動聲色地看著,發(fā)財機會到了。當我踱到書店的教育專柜時,會看到各類教育人們?nèi)绾巫龈改傅臅?,包裝各異,浩如煙海幾乎和勵志類圖書一樣多,也很像改頭換面的勵志類圖書。比如,《哈佛女孩….》《娃娃教育從懷孕開始》 等。
在上班之余,我在公共汽車上辛勤地學習,夫妻間忘我地討論,理解著自己作為父母的必要素質(zhì)。那么多禁忌,那么多應(yīng)該,那么多高招:胎教上,宜早不宜遲;早教上要培養(yǎng)語言能力;最好參加親子班……
有些條款互相指責,彼此之間根本不能兼容。于是我便在相互排斥的教育理念里忽左忽右,完全忘記本能。頭天遵循一本書上說的,要進行胎教,第二天又根據(jù)另一本書上說的,認為胎教根本沒有效果沒有必要。
看完一些書,初為人母的興奮與激動便開始有些焦慮與不安,覺得自己竟有些無所適從。
有些時候,在購書中心逛蕩,虛無感會突然襲來。這么多思想,這么多經(jīng)驗,這么多大師,這么多印著字的紙,叫我們?nèi)绾巫蕴??但?jīng)過很多次的購買錯誤和對時間的浪費,你會發(fā)現(xiàn),其中真正的東西并不多,源頭性的、原創(chuàng)性的,仍是極少數(shù),它們擠在狹小的角落里,只為很少的人注意到。
嚴肅的教育類圖書是砂石里的珍珠。當我們練就一雙好的眼睛,才會發(fā)現(xiàn),那些浩如煙海的廢紙都是從它們而來,而且抄襲拙劣。
比如盧梭的《愛彌爾》,比如洛克的教育思想,比如皮亞杰對兒童發(fā)展的深邃洞察,比如蒙泰梭利博士引發(fā)了半個多世紀教育浪潮的思想。還有那些有天分、直覺的教育實踐者,對兒童有真摯的愛和尊重的普通個人,他們的觀察、經(jīng)驗、記錄,都是值得我們認真對待的對象。在這里,我們會看到偉大的莎利文的記錄,會看到前蘇聯(lián)的優(yōu)秀教師、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筆記。
也許我們應(yīng)該看看這些,用它們來對照自己的孩子,反省自己。以前的父母,因為生活所迫,沒有太多的心思放在孩子教育上,現(xiàn)在的父母,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面臨選擇太多的困惑。孰優(yōu)孰劣,誰又能說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