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寶媽熱衷于“補補補”,寶寶稍微有點風吹草動,不是擔心缺鋅就是缺鈣了。
發(fā)現(xiàn)寶寶不愛吃飯、頭發(fā)稀黃、手上長倒刺,就懷疑寶寶缺鋅了,然后趕忙帶寶寶去做微量元素檢測。
·寶寶挑食厭食,是缺鋅嗎?
·微量元素檢測缺鋅靠譜嗎?
·寶寶缺鋅了,是食補還是藥補?
今天,鄰老師在一篇文章里說清楚。
寶寶不愛吃飯,是“缺鋅”惹的禍?
不愛吃飯≠缺鋅!
飯菜難吃、餐具顏值太低、寶寶心情差、填鴨追喂等,都會影響寶寶吃飯的積極性。
所以,寶寶“吃飯難”這件事,與其全賴“缺鋅”,不如調(diào)整喂養(yǎng)習慣、多花心思在輔食搭配上,讓寶寶對吃飯感興趣。
這2種情況也不代表缺鋅!
● 頭發(fā)少而黃:
頭發(fā)的發(fā)量和發(fā)色,主要是由遺傳因素和自身生長發(fā)育速度決定,只要保證營養(yǎng)均衡,1歲后會慢慢改善。
● 手上有倒刺:
過度干燥、過度洗手、經(jīng)常摩擦粗糙物體等,都會使指甲周圍皮膚干燥發(fā)生剝離,形成倒刺。把手洗干凈,用指甲刀輕輕減掉,然后及時涂抹潤膚霜即可。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缺鋅?
微量元素檢測不靠譜!
早在2013年,微量元素檢測就已被國家衛(wèi)計委“叫停”了!
微量元素檢測不能真實反映寶寶體內(nèi)的實際情況,參考意義不大,必須要結合膳食情況、發(fā)育指標、血液中的含鋅量這3方面綜合判斷。
所以,再遇到那些夾個手指就能知道缺這缺那的“免費檢測”項目,扭頭就走~這是個坑,跳不得!
那有沒有什么可靠的檢測方法?
有!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等權威機構推薦2項作為缺鋅風險的評估指標:
①聯(lián)合使用生化指標(即測量血漿/血清中的鋅含量);
②日常膳食中的含鋅量和反應兒童發(fā)育狀況的一些功能性指標。
但是!
我們沒有必要特意去做以上2項評估檢查,因為在生活中就可以自查寶寶是否缺鋅!
看飲食中鋅的攝入量!
這是判斷寶寶是否缺鋅的最簡單可行的方法。
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我國對鋅的推薦攝入量進行了下調(diào):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
年齡
推薦攝入量
(2000年)
推薦攝入量
(2013年)
0-6個月
1.5mg/d
2mg/d
7-12個月
8mg/d
3.5mg/d
1-3歲
9mg/d
4mg/d
4-7歲
12mg/d
5.5mg/d
這4類寶寶最要補鋅!
下面這4類寶寶,缺鋅的可能性很大,建議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補鋅!
① 特定的早產(chǎn)兒;
② 長期腹瀉的寶寶;
③ 腸病性肢端皮炎患兒;
④ 經(jīng)專業(yè)評估后,確定缺鋅的寶寶。
預防首選食補!
0-6月齡:2mg/d
寶寶每日奶量約750ml,每100ml母乳中約含0.28mg鋅,因此母乳中的鋅足夠了;奶粉中添加了較多的鋅,也無需額外補鋅。
7-12月齡:3.5mg/d
6個月后,母乳中的鋅含量逐漸下降,因此,除每日奶量600-800ml外,要及時添加輔食,選擇強化鐵的米粉以及肉類;
配方奶喂養(yǎng)的寶寶,仍沒有太大的缺鋅風險。
1-3歲:4mg/d
12個月后,母乳中的鋅含量進一步降低,因此,除每日保持約500ml奶量外,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建議從食物中攝取4mg左右的鋅;
配方奶喂養(yǎng)的寶寶,每100ml奶粉中含鋅0.5mg以上,奶粉中可攝取2.5mg以上的鋅;
開始喝牛奶的寶寶,每100ml鮮牛乳含鋅約0.42mg,牛奶中可攝取2.1mg的鋅。
簡單總結:
鋅在很多食物里都有,一點也不“稀罕”!
如果寶寶奶類、肉類、蛋類等動物性食物攝入充足,沒有影響鋅吸收的疾病,寶寶真沒有傳說中那么容易缺鋅!
內(nèi)容來源:科學家庭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