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有一定的社會閱歷的人來說,如果我們還一味的告訴別人“人心都是善良的”恐怕自己都有一種違和感。當然我依然不能說“人心都是險惡的”,也許我們會很模糊不清的說“人心是復雜的”。因為我們真的說不清,有時候感受到溫暖有時候又體驗到冷漠,我們搞不清規(guī)律是什么,有時我們對待別人也是這樣的。
首先我們先自我感覺一下,惡意背后會是什么原因?假如我們對某個人產生了惡意,發(fā)動了攻擊,這一定不會是平白無故產生的,在此之前一定是我們自己感受到某種威脅。人好像有一種習慣,就算你是自在的狀態(tài),你和別人保持了某種平衡狀態(tài),突然有一天身邊人的成功就會打破這種平靜,你的心就會一下子不安起來。其實毫無關聯的存在好像在感覺層面上也是一種威脅,出于自我保護的反應,自然就會產生攻擊的念頭。
這里有一個很大漏洞就是感覺層面上的威脅感是否真的會造成既定的事實影響?答案是當然不會。然而我們自己就會因此憑空的以為造成了自我的匱乏假設。而后便帶來了恐懼不安左右搖擺的心態(tài)。于是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就形成了某種防備,暗藏著一些由不安帶了的惡意。
如果我們天生沒有安全感,為了自我保護,那么我們就天生帶有一些攻擊性。可見惡意是我們?yōu)榱撕葱l(wèi)安全感的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這么說,惡意其實每個人都有。
然而有時候我們會忘記自己是沒有安全感的,而用一種孩童本能的純真心態(tài)對待,這會在不經意間給習慣防備的人帶來了一些威脅,那么就可能受到攻擊與排擠。那時我們不得不無辜的承受被惡意攻擊下的種種痛苦。
受了苦我們就會強化某種印象深刻的東西,我們可能就會產生“人心險惡”的理解,從此對人退避三舍切斷人與人的關聯,或者是用敷衍虛偽的方式游走在人際之中。不能以真性情自在的與人互動,恐怕都算是被他人夾縫中的惡意傷害使自己的生命能量卡住了的表現。
想想我們與關系和諧融洽的好朋友之間就較少的惡意,不僅如此還相互愛護關心,我們之間是流暢的。此刻我們就會發(fā)現心靈原來如此的靈活,只要我們給予對方更多的信任與安全感,就像我們在好朋友面前完全不用去保護什么,我們更相愛我們就更幸福。
由此及彼,我們就能意識到只要人與人之間彼此更理解包容,我們就會更少的展現惡意,更多體會和諧的美好。關鍵在于融合帶來幸福,自我防備保護才使人有了惡意。
如果我們曾經卡在他人夾縫的惡意里,那么也是時候重新思考一下原委,嘗試用靈活的目光看待人心,你將不再是受苦者,而是受益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