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想早點實現(xiàn)財務自由。有了錢,就不被錢所困,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日本現(xiàn)在有一個如日中天的企業(yè)叫Tsutaya,是日本最大出租光盤的公司,其經(jīng)營者的理念非常有趣,為日本超級暢銷書作家土井英司所大力推崇——要想實現(xiàn)財務自由,在常見的五個關鍵詞“when,where,what,who,how”前面都加上一個“喜歡”,生活和工作便都變得美妙無比。
但是剛進公司的員工肯定是沒有這種自由的,靠跟公司持續(xù)的薪酬博弈,能夠最終實現(xiàn)你想要的自由嗎?這種想法真是弱爆了。
土井出生在一個世代做小生意的商人之家,從小就幻想能夠成為一個經(jīng)營者,20多年來,他總共讀了超過10000本商業(yè)書籍,有了6次跳槽經(jīng)驗,這讓他很早就養(yǎng)成了以“經(jīng)營者的頭腦”來思考的習慣。學會了站在這個角度看問題,就能很清晰地了解現(xiàn)在的自己對公司來說,到底具有多大價值。
他發(fā)現(xiàn),大公司在每位新進員工的身上的投入多達幾百萬日元,這些“先行投資”,以后當然要盡量從他們身上收回來,它們對員工進行的培訓,都是為了從他們身上獲得最大的利益。
但是很多員工不會這么想,他們覺得,自己的工資是20萬日元,那么做出價值20萬日元的工作出來就行了,太過投入,就會感覺“吃了虧”,遇到困難,就會安慰自己“為了這點錢真不值得費那么大勁”。
實際上是誰真的“吃虧”了呢?土井舉了個漢堡店的例子來說明:比如在漢堡店打工,時薪700日元,但不是“賣了700日元的漢堡就等于干了該干的工作”。因為對公司來說,700日元的漢堡是銷售額,700日元的時薪是人工費,打工者要是只干700日元的工作量,公司就只能倒閉了。因為在一般的經(jīng)營原則中,要想得到最低限度的利潤,人力成本要控制在銷售額的30%以內(nèi)。就是說,你得賣出現(xiàn)在工資3倍的銷售額,才算配得上你的工資。
那么大家都來算一算,你在干著“自己的價格=工資”的工作嗎?
恐怕很多人都不是。為了配得上你的工資,提高附加值就成了公司和你要成長的唯一出路。這個附加值不是溜須拍馬的本領,不是一手在握N多資格證書,或者英文有多流利,而是在公司提供的背景舞臺上,成為“傳說中的一流員工”,那你就能在任何時候把這種能力換成金錢。
擁有能在任何時候把職業(yè)能力轉(zhuǎn)化為金錢的自信
無論是升到公司最高層,或者被更好的公司挖走,或者自己創(chuàng)業(yè),一旦成為“傳說中的一流員工”,你就有了“能選擇工作”的能力,當然也就能實現(xiàn)了高薪夢想。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為手中的鈔票多得花不完,而是擁有了能在任何時候把能力轉(zhuǎn)換為金錢的自信,無須再為明天擔心。
土井寫了一本暢銷書《20幾歲決定一生中收入的90%》,為什么叫這個書名?因為大學畢業(yè)一般都在22歲左右,開始進入公司工作,至少在前3年,主要都在完成上司交給的工作。為了將來能獲得更高的自由度,這3年就要老老實實去把工作完成好,這樣在25歲,就有了更多嘗試的機會,在這段時間中如果能做出很好成績,對后面的人生會有很大幫助。那么這幾年的成績?nèi)绾蝸碚J定?就要用數(shù)字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當土井在亞馬遜做圖書采購的時候,他看到其他人都只是埋頭工作,而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用數(shù)字來說事。所以當時他就研究了在亞馬遜網(wǎng)站賣的最好的400本書的數(shù)據(jù),全部做成表格,自己進行分析。雖然他現(xiàn)在有了自己的出版公司,但最初根本不懂出版是怎么回事,也沒寫過書,但他有心通過自己研究和努力,策劃出百萬銷量的書來。其實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感覺工作需要品位,但是最終要創(chuàng)出成績,還需要把數(shù)字和品位結合在一起,把這兩個因素的平衡掌握好的話就可以成功。
日本人有對銷售火爆的東西進行批判的習慣,比如泰坦尼克在日本并不是很受好評的電影。在出版界也一樣,有些出版人會感覺像類似《哈利·波特》的題材很俗氣。土井清楚地意識到,有這種想法的人是不會成功的。不管做項目還是做公司都是一樣的道理,很多時候不能因為自己喜歡與否來決定是否去做這件事情,而是要考慮客戶是否會喜歡。在二十幾歲,人的固定觀念還沒有養(yǎng)成,這個時候主動去了解客戶,了解自己衣食父母的真實喜好,這對今后做事情會有很大幫助。年輕時如果學會用數(shù)字去做判斷,基本不太會判斷錯誤。所以對于年薪,以“工資+學費”的角度去考慮,可能會更客觀和透徹。
年薪高的工作一定有其高的理由。但是一旦你收到高收入的offer,是因為對方看上的完全是屬于你自己的能力嗎?
其實不然。比如一個在A公司工作的人跳槽到B公司,年薪漲了10萬元,其實這是此人在A公司工作期間獲得的能力,這個教育成果被B公司以10萬元買下來而已。這10萬元與其說是此人的能力,不如說是對A公司的教育所付出的代價。
在日本的匠人世界中,工作本身被看做一種修行。像廚師和面點師,甚至作家和設計師,在獨立工作之前,經(jīng)常拿著非常低的工資,甚至沒有報酬,他們會認為“自己還在修行中,工資給多少都很感激”。為了將來能獨立,他們一邊學習掌握一流技術,一邊學習經(jīng)營和客服的知識。這個匠人的法則,在所有的商業(yè)世界都適用。
工資低,意味著你在職場中還未處于一線位置,擔負的并非重要責任,更有優(yōu)勢“旁觀者清”,在一邊觀察和學習,想象并實踐著未來的自己。新人擁有的只有時間和體力,把自己手中剩余的時間提供給公司,以此換取金錢和經(jīng)驗,是新人唯一可做的買賣。“把自己徹底便宜地賣掉”,是土井置死地而后生的訣竅。
“從22歲參加工作到30歲,不過8年時間,就算你從一開始收人就比別人每年多出200萬日元,8年總共是1600萬日元。但是從30歲到60歲時30年,如果在這段時間里你每年比別人多賺200萬日元,就總共是6000萬日元。與其在二十幾歲老想著多拿錢,之后的30年逐漸減少,倒不如二十幾歲時對收入多少一概不問,安心踏實工作,從30歲開始收入逐漸增加,這樣來對待職場人生,好處要大得多。”
年薪高與年薪低的公司,你挑哪個?
答案好像顯而易見。
但是日本超級暢銷書作家土井英司告訴你,希望薪水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的人,看上去很有上進心,實際上越是努力,最后卻往往越是白忙活一場。因為二十幾歲時的他,正是這樣的人。
曾經(jīng)有這么3個選擇擺在土井面前,他很慶幸自己告別了終日惶恐于公司未來和工資的小康心態(tài),做出了不后悔的選擇:
第一,在著名的游戲公司世嘉只工作了一年,就辭職做月薪極其寒酸的雜志撰稿人。如果留在世嘉繼續(xù)享受高工資,日后的成功出版人土井壓根就不會存在了;
第二,在日本亞馬遜做采購獲得“CompanyAward”獎后沒有接受獵頭的邀約。如果受獵頭引誘去了那個完全不適合自己的公司,雖然跳槽后年薪增長,最后卻很可能毫無建樹;
第三,在下定創(chuàng)業(yè)決心之后,拒絕了上司的升職offer。如果沉迷于穩(wěn)定和被提拔,土井就會失去這次最好的獨立時機。
總是以年薪增加為目標而跳槽的話,等注意到自己真正追求的時候,已然成了無根之草。這是土井在盲目變換職業(yè)軌道的年輕時代,得到的最沉痛教訓。(來源:人才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