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天天曬、一二年級經(jīng)常曬、三年級偶爾曬、四年級數(shù)月曬一次、五年級不曬了、六年級完全消失,什么話都不說了,就像沒生過孩子一樣……前不久,親子育兒專家楊樾的一段文字引發(fā)不少家長的共鳴,在新浪微博上 “朋友圈不再曬娃的原因”話題迅速登上熱搜,閱讀量達1.9億,討論數(shù)達2.9萬。(1月25日《中國青年報》)
從天天“曬娃”的興致勃勃到不再“曬娃”的銷聲匿跡,家長漸趨倦怠的“曬娃”熱情與孩子漸漸增長的年歲,顯然形成鮮明反差。1.9億的閱讀量,反映出網(wǎng)友對這一不經(jīng)意卻很有趣生活現(xiàn)象的關(guān)注與共鳴。透視背后的現(xiàn)實誘因與心路歷程,或可對家長的育兒觀念和家教認知產(chǎn)生正面與積極的啟示。
“曬娃”熱情遞減是客觀存在的生活規(guī)律。孩子是婚姻男女的愛情結(jié)晶,也是為人父母者的心肝寶貝。將其牙牙學語和蹣跚學步的點滴成長“曬”于網(wǎng)上與人分享,無疑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常情倫理。“曬”的是娃,“樂”的卻是家長難以掩飾的愉悅心和成就感。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步增長,包括課業(yè)負擔、學習成績和行為叛逆等在內(nèi)的“成長煩惱”便會接踵而至,加上與之相伴的父母工作壓力、撫養(yǎng)負擔和輔導任務(wù),讓家長頗感應(yīng)接不暇和力不從心的苦累與頭疼,父母對“曬娃”不感興趣、“嘚瑟”家長漸失底氣,顯然是順理成章之事。
“曬娃”熱情遞減需直面與善待。正如任何事物都具兩面性的道理,“曬娃”也是有得有失、有利有弊的“雙刃劍”。孩子從懵懂無知到意識覺醒,勢必會在年歲增長中學會辨明是非。“曬娃”也當尊重孩子的權(quán)益保障和話語表達。喜歡“低調(diào)”、在意個人隱私的孩子,就不喜歡父母“曬娃”的張揚;尤其是到了四年級的孩子,時間不再單純?yōu)楦改杆?,娛樂也被學業(yè)擠占,孩子會越來越“吝嗇”與父母分享。隨著家長“曬娃”由單純傳遞幸福感而摻進更多的功利與炫耀,朋友圈的“攀比”欲望勢必扭曲“曬娃”初衷。而目睹“別人家孩子”優(yōu)勢的父母,也會因自感不如而對“曬娃”興趣索然。誠如一位母親坦言,“原來覺得兒子挺有才的,后來發(fā)現(xiàn)班上很多孩子都多才多藝。大家現(xiàn)在都不怎么曬了,擔心自己孩子‘三腳貓功夫’曬出來貽笑大方。”這其實也契合“邊際遞減效應(yīng)”——同類東西看多了,難免視覺疲勞、風光不再。
“曬娃”熱情遞減也是對“起跑線”論的否定。幼兒“萌”是天性,曬曬也無妨;隨著學齡階段的年級升高和課程加重,孩子學習態(tài)度和成績差異便在所難免。對此,家長既無需過分炫耀,也不必焦慮自卑,更用不著刻意攀比。“曬娃”熱情遞減恰是父母情緒的理性回歸,也間接戳穿了所謂“不輸在起跑線”論調(diào)的虛偽。每個孩子都是共性群體中的有差異個體,正所謂“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不必套用“別人家孩子”的成長模式套用自家孩子。學習進步是永無止境的人生追求,也是久久為功的勤奮過程,每天都是新起點,“成長煩惱”恐難免,家長既無需為虛擬的“起跑線”焦慮,更不必靠“曬娃”滿足虛榮心。